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综合论坛上,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透露,目前我国五分之一以上的城市开始各种类型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为绿色建筑发展奠定了基础。仇保兴明确表示:“今后要全面推行绿色建筑‘以奖代补’的经济激励政策,具体可从专项补贴、物业税减半征收、土地招拍挂前置条件、容积率返还5%、购房贷款利率优惠等方面入手。”专家指出,“以奖代补”政策将加快低碳建筑的推广建设,同时也将大大促进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新能源在建筑中的综合应用。
建筑节能成为购房者关注焦点
随着政府逐步加大对低碳房的建设推广力度,以及低碳节能理念的日益深入,购房者对低碳建筑的认知度也正逐步提升。在上海松江新城区域,2010年获批的上海市建筑节能专项扶持项目三湘四季花城玉兰苑、绿地云峰名邸等,这些楼盘在打上品牌标签的同时,因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等先进建筑节能技术,其建筑品质及技术标准也为众多购房者所认可,即使在销售淡季仍能获得较高的市场关注度。
力诺瑞特总经理申文明表示:“购房者对节能建筑的关注和认可为太阳能企业和房产企业加快推广太阳能建筑带来了新的动力。作为目前最成熟、最便利、最有效的建筑节能应用技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用1%的建筑成本弥补10%的建筑能耗,随着力诺瑞特太阳能中温集热技术和太阳能空调技术在建筑中的综合应用,节能效果将更加突出。”
据估算,以上海为例,以每户建筑面积70-100平方米计,安装一个供3至5人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系统,造价约为每户5000元,即相当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造价50至80元,使用5年即可收回投资。而我国目前大约有3.5亿家庭,若每户每日使用100升60摄氏度热水,全年需要6643亿千瓦时电,几乎用掉全国全年发电量的一半,折合人民币4000亿元。如果3.5亿家庭全部用上太阳能热水的话,相当于每年节省4.7个三峡总电站的负荷。
“以奖代补”政策将全面推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城乡每年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建筑,成为我国不折不扣的耗能大户。与此同时,“十一五”期间,累计单位GDP能耗实现下降19.1%,其中建筑节能承担了20%的节能任务。要想完成“十二五”单位GDP能耗下降16%的目标,建筑节能仍然举足轻重。
第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综合论坛上,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明确表示:“今后要全面推行绿色建筑‘以奖代补’的经济激励政策,具体可从专项补贴、物业税减半征收、土地招拍挂前置条件、容积率返还5%、购房贷款利率优惠等方面入手。例如专项补贴,以三星级(住建部颁发的绿色建筑标识最高认证)为例,以奖代补金额≥1/3增加成本,每平方米给予75元补助。”
这一激励政策,一个月之后仍让不少房地产开发商心潮澎湃。相关人士认为,政府逐步完善建筑节能激励制度,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将有效提高我国建筑节能水平,发展有地方资源特色的建筑节能产业,促进形成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太阳能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保障房也将“转绿”
对于不久前上海“两会”期间王育等委员提出的“在经济适用房建设中同步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提案,上海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近日答复表示“解决或采纳”,将着力推动保障性住房太阳能光热利用,先以公共租赁房等租赁性质的保障性住房为重点,推进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
其实,早在一个月前,太阳能企业力诺瑞特就推出了“阳光保障房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建成10万套以上的绿色保障性住房,解决10%以上全国保障性住房的“低质量、高耗能”问题,涉及北上广等全国数十个大中型城市,参与建设楼房在20层以上,以80平方米小户型为主。其致力于将太阳能全面系统地与保障房结合的方案,有望改变保障性住房的“低居低保”、“高耗高排”现状,用“保质保价”、“绿色低碳”一改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方式。
对于目前集中建设的经适房以小户型、高密度、高层为主,要集中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还需解决集热面积不足、太阳能保证率不高等技术问题。对此,力诺瑞特相关负责人表示,力诺瑞特将进一步发挥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专家的技术优势,加快技术和产品升级,随着建筑一体化生产线的调整的完成,计划近期将推出系列用于“阳光保障房”建设的产品。
业内专家称,该计划将引领太阳能热能利用升级到建筑工程层面上,并推动我国低碳功能保障性住房迅速在全国推广。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