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酿并争议了一年多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以下简称《条件》)终于赶在春节前公布,这是继2009年国务院将多晶硅列入“产能过剩”黑名单并停止审批后,首次对多晶硅产业松绑。
然而这份行业“底线”出台不久,就被业内多数中小企业认为过于严格。特别是《条件》提出到的2011年底的电耗限期整改令,令一批中小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有关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严格执行该标准,整改后符合条件的企业不会超过10家,80%左右的企业将被淘汰。
从严的“条件”
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曾发布多部委联合拟定的38号文--《关于抑制部分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该文件将多晶硅列入“产能过剩”黑名单,同时停止对多晶硅扩产项目的审批。
此后,多晶硅和光电行业进入沉寂期。直至2010年1月,开始对《条件》进行讨论,此文件一度被认为是行业松绑的国家态度,然而直到今年春节,由工信部、发改委和环保部联合制定的《条件》才最终得以面世。
“我们基本上跑遍了全国所有集中多晶硅企业的地方进行调研,听取了包括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各方意见,可以说,最终出台的东西已经得到了他们充分的认可,尤其是一些大企业。这个文件的出台不是限制,而是规范和引导。”一位工信部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
按照工信部电子司的调研,全国多晶硅行业目前计划投资总额超过1300亿元,实际投资仅为400亿元,在建项目设计产能达到6万多吨。
“这足见国内多晶硅行业的投资冲动有多大,但是我们真正掌握核心技术,能够最终形成规模的却很少。”该官员表示,“因此,这个政策是经过市场讨论研究出来的,而不是政府拍脑袋制定的,对于行业里真正做起来的大企业来说,可以说是一种扶持,而不是打压。”
正如上述官员所说,《条件》出台意在培育大企业,记者采访的几家多晶硅中小企业普遍认为《条件》出台后压力很大。
中小企业争议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一个是《条件》规定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要大于3000吨/年,一个是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投资中最低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
《条件》出台后,有大企业认为国内不少企业的项目规模已达到5000吨/年,3000吨/年的规模相对较低,而小企业则认为很难在短时间内从现有的几百吨的规模一下跳至3000吨/年。
“文件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一家多晶硅生产小企业销售经理对记者表示,“但目前国内80%以上的多晶硅生产企业是中小企业,他们的单线产量只有几百吨,直接淘汰掉现有生产线形成3000吨的规模,资金上压力较大。”
该人士告诉记者,自38号文件出台后,各大银行基本上已经停止对多晶硅项目的放贷,而新的门槛又提出“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投资中最低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的规定,这无异于雪上加霜。
他给记者算了笔账,1000吨生产规模投资约在7亿元至8亿元,3000吨的建设规模、30%的最低资本金就是6.3亿-7.2亿元左右,这对于已经没有贷款来源的中小企业又是一堵墙。
对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目前国内投产的多晶硅企业有25家,在建的28家,“这些企业最后能达标符合条件的,不会超过10家。”也就是说,80%左右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将在这次洗牌中淘汰。
此外,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该文件已经被工信部从网站上“隐藏”,《文件》将再做修改后与科技部等部委会签后生成新的文本放到网站发布。记者在工信部网站上看到,该文件已搜索不到,但在搜索引擎上搜索该文件名称,还可以看到工信部挂出的 《条件》全文链接。
不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工信部官员否认了“再次会签”,他表示,文件出台前已经过各部委审议,并报送国务院审批才发布,不可能说改就改。
降低成本以期平价上网
除了上述约束,国家发改委去年年中还出台了 《关于清理对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等问题的通知》,从当年6月1日开始,多晶硅被列为高耗能企业,已经停止电价优惠。
一般情况下,电价成本占到总成本的30%-40%,优惠电价政策的取消,对于所有多晶硅生产企业都会陡增成本。
对于优惠政策,孟宪淦对本报表示,“下一步企业逐步达标符合条件后,贷款和优惠电价政策就会再次向这个行业打开。”
他解释说,目前中国多晶硅生产的平均综合电耗为160-200度/千克,生产线比较好的大企业的综合电耗已经能够达到60度/千克,但大多数小企业的电耗基本都在200度/千克以上,所以《条件》提出“到2011年底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线”将对耗能高、污染严重的企业形成约束。
上述工信部电子司官员也表示,这个行业本身要求企业要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规模上不去的话很难做下去。这几年,国内多晶硅行业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乱投资的现象。
“新的准入标准虽然会加大技术上的投资成本,但也不会超过20%,产量1000吨/年的投资是7亿,其中环保技术方面只有1亿左右。但实现闭合循环系统后,却可以增加产量,同时降低单件的成本,最终降低成本价格。”孟宪淦表示,现在国内有企业对于99.9999%纯度的多晶硅成本已经能控制在22美元左右,距离国际上的20美元的成本已经非常接近。
目前,中国多晶硅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为30-50美元/千克不等,销售价格平均在55-60美元/千克之间,所以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实现盈利。
“如果将生产制造继续向中西部转移,成本价格会降到20美元以内,传导到多晶硅产业链的下游,光伏发电的成本也会大大降低,届时光电平价上网就不是遥不可及。”孟宪淦表示。
产能是否过剩?
《条件》不仅对生产规模、能耗和资源回收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和限制,还特别地提出在政府投资项目核准新目录出台前,新建多晶硅项目原则上不再批准,但对加强技术创新、促进节能环保等确有必要建设的项目,报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组织论证和核准。
这是继2009年38号文停止审批多晶硅新建项目后的首次正式松动表态。其实,早在去年下半年,已有松动迹象。应38号文被发改委暂时搁置的江苏中能30亿元的多晶硅生产线技改项目在2010年10月初获发改委批复,江苏中能新增产能约3000吨。
产能的释放,即对此前 “产能过剩”说的一次矫正。此前,提出“产能过剩”时,反对方表示2008年中国多晶硅需求为25000吨,实际国内只生产了5000吨,不存在过剩。而提出者则认为截至2009年上半年,国内多晶硅项目已建、在建和拟建的项目超过50个。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