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提出“十二五”期间打造千亿园区的宏伟蓝图,以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学术论文为基础的科技工作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强劲支撑。1月20日,在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光伏企业英利集团第一届科技工作会议上,首席技术官宋登元指出,正是得益于把科技工作提高到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战略高度,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才使得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获得快速发展,今后五年,公司提出打造千亿企业的目标。
河北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个技术平台落户英利,大批创新成果溢出,企业影响力显著增强。过去5年,公司有540多个科技创新项目得到立项,仅2010年科技创新项目就达到了228项,平均每两天就有一个科研成果问世,创历年新高。被列为河北省自主创新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的新硅烷法制备高纯度多晶硅技术,更是填补了我国在该项技术领域的空白。
●多晶电池转换效率从2007年的15.0%提升至现在的16.5%
●多晶电池成品率从2007年的92.9%提高至现在的97.3%
●硅片厚度从2004年的325微米降低至现在的180微米
●非硅成本位居全球光伏企业最低
●光伏组件单瓦耗硅5.6克
●N-型“熊猫”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18.5%
一、 完整产业链模式为智造奠定坚实基础
走近英利大门,“全球最完整产业链企业”的牌子矗立在厂区最醒目的位置,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笑称:“这个完整产业链是我蒙出来的!”他所指的完整产业链是指从硅料、铸锭、切片、电池、组件、光伏应用系统光伏领域完整产业链,而这样产业链完整,而且几乎集中在一个厂区的光伏企业,英利是全球唯一一家。
当兵出身的苗连生有着天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市场前瞻能力,企业发展初期,被硅料商卡脖子的事情经常发生,签长单、交预付款、合同年限之内不能从事硅料研发等苛刻条件让他十分恼火。2008年7月,不堪被束缚的他开始筹备“筹粮处”,从国外引进技术团地从事硅料研发,这一举动成就了后来的六九硅业“惊天传奇”,公开资料显示,六九硅业属英利旗下全资子公司,项目采用全球第三代硅提纯技术,该工艺使用闭环式生产,没有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全循环、低能耗、低成本、高纯度的特点,,不仅生产太阳能级硅料,而且还可以生产电子级硅料,从而填补国家在高纯度电子元器件材料上的空白。
2010年8月5日,六九硅业投产,至此,英利拼讫完整产业链最后一环,并且几乎把产业链所有环节都集中在一个生产基地内,这种垂直一体化集成生产模式,具有三大明显优势:一是有利于成本控制,消除采购半成品形成的溢价,降低中间环节成本,并大大降低管理成本;二是有利于质量控制,在产品生产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产成品全流程监管;三是有利于技术研发,保证公司研发、科技部门在各生产环节的新技术、新突破可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及时的检验、应用。
这是英利摸索和创造出的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道路,为中国在国际光伏行业格局中赢得了话语权。英利的这种生产模式被世界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协会和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称为“英利模式”。
二、 熊猫高效电池实现量产 智造毕露光芒
“之所以把N型单晶硅高效电池的研发生产项目称作‘熊猫计划’,一方面是为证明该技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另一方面也是珍贵、稀有,技术尖端的形象比喻。”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宋登元说。2009年,英利与欧洲著名的研究机构——荷兰国家能源研究中心ECN 以及光伏设备供应商阿姆泰克成功签署了名为“熊猫计划”的N型高效电池研发合作项目。“用N型硅代替P型硅制备太阳能电池,不仅提高了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而且也大大降低了电池的衰减率。”揭示专业术语背后的秘密,宋登元解释说,“正是技术上的突破,实现了英利的N型电池生产线与已有P型电池生产线相兼容,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英利的核心竞争力”。
转换效率提上来,生产成本降下去——成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对于太阳能电池的研发,不计成本地单纯追求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提高,很难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宋登元说,“只有‘低成本,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才会被市场接受,才能与常规能源竞争,尽快实现太阳能电力的平价上网。”
目前,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已超过18.5%,已经在7月投产的300兆瓦单晶生产线上实现规模化生产,这在国内乃至国际,已算是一个顶尖水平。此阶段目标的顺利实现,标志着英利具备了较强的研发实力和实验室技术的工业化生产转换能力。同时,随着不断进行的工艺优化以及成本降低,未来的“熊猫”电池转换效率还将越来越高,成本控制也会越来越趋于合理,从而为企业带来越来越大的收益。
创新载体建设是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条件和保障,英利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的建设,在成功申报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夯实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基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2010年1月15日,以英利集团为依托的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在保定奠基动工。该实验室主要从事完整产业链的晶体硅光伏材料、太阳能电池与光伏组件、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及基础研究,研发方向包括硅材料制备及特性、高性能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研究、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及基础研究。这标志着我国太阳能光伏行业有了集光伏技术研发、基础研究等于一体的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并将加快推动国内光伏行业标准的制定。势必会进一步巩固我们公司在同行业的龙头位置,引领行业技术创新,充分发挥资源共享、成果孵化、技术转让、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行业带动作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三、 大技术团队给力 成为支撑智造的中坚
要想实现智造,离不开每一个技术环节的持续创新,“我们每两天就有一项来自生产线上的技术创新”,苗连生自豪地说,这得益于英利有一支超过300人的大技术团队。在生产线上,经常看到忙碌的英利员工,这里面有一线工人、技术专家,也有主管技术的公司高管,他们共同参与设计支持、工艺流程制定、设备安装及调试指导、生产员工培训、设备维护维修等工作,在不断的互相协作之中,一批批技术过硬的专业型人才成功“出炉”,他们正在成为支撑英利智造的中坚力量。
生产副总郑小强是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起来的,技术副总熊景峰开始时只是一名普通技工。车间里,首席员工岗、党员先锋岗、优秀民兵岗等等,确保了生产线上每一个环节的精益求精。安进英、李永旭都是最基层的普通员工,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小改小革及技术创新成果颇丰,成为公司的首席员工,是员工中的骨干,也是企业不可多得的人才。
生产中最常见的多晶硅线锯设备,按出厂标准来看,只能切割出156mm×156mm×325um规格的硅片,但是通过大技术团队的自主创新、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目前已经能做到厚度为180微米的硅片切割,做到了行业内单瓦耗硅量最低,仅为5.6克。现在国内同行只能切到200微米,一是技术原因,因为他们的现有设备做不到200微米以下,即使能做到,这种超薄硅片在使用中碎片率也会很高,反而影响成本。英利则不同,不仅能做到180微米的切割,而且合格率可以保证在96.5%以上,极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另外,还有一项技术创新则是铸锭工艺,按照最初设备要求只能生产690mm×690mm×250mm标准的硅锭,但通过自主创新,成功实现在原有设备基础上生产840mm×840mm×250mm的新标准、大规格硅锭,这一创新在水、电、气上的成本节约也是一项不菲的数目。简单两项工艺创新,英利做到了利用别人的设备,生产出别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高质量产品。
四、管理创新 英利智造的源泉
每天早上6点半,苗连生从他的丰田车上下来,站在门口,与员工互致早上好,与他一同的还有公司的高管,这已经成为他雷打不动的习惯,只要不出差,无论刮风下雨,他已经坚持了24个年头,这形成了英利独特的企业文化。
在英利你看不到染着五颜六色头发的嘻哈青年,也看不到浓妆艳抹的前台接待。一尘不染的厂区里,从老板到普通员工所有人都是一水儿的工作服。工装成了这里最炫目的时装。“公司现在1万6千多人,平均年龄只有24岁,如何掌握这些80/90后意识形态制空权,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据此,苗连生创造性的提出“像家庭、像学校、像部队”的企业文化,三个“像”的基本点是“以人为本”。像家庭就是要像家长呵护孩子一样,家是每个人的避风港,企业要成为一个让人人共享温暖的大家庭,即使是遭遇金融风暴的袭击,我们英利也没有裁员、减薪。提倡“不让一名员工掉队”,让员工做企业真正的主人。“像学校”,则是要把每名员工当做学生来认真培养,企业就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师傅就是导师,老板就是校长,企业精神就是当年毛主席为抗大题写的校训,即“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每名员工都有自己的一个发展规划,公司也会根据大家需要开展不同级别的培训活动,小型的如操作设备培训、大型的也有工程硕士班和MBA班,给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鼓励大家进步;“像部队”则要求我们的员工要像士兵一样,能够在工作中令行禁止、雷厉风行、吃苦耐劳、勇于负责。英利有好的管理,员工的岗前培训中严格的军训和防身术的训练、每日的早操、厂区内两人成行、三人成列的要求,这样营造出了一个生产区域不见碎屑杂物,办公区一尘不染的高标准厂区。这就是我们在企业文化上的创新,这一点对我们作为海外上市公司的高标准要求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容忽视。
在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5S”基础上,英利结合自身情况,增加了安全、学习、节约三项,形成一套标准的“8S”管理。英利推行安全是天的安全发展观,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必须高度重视;英利每天早晨都有半小时的出操时间,其中一项内容就是集体学英语,培训部设立专职英语教师,会根据近期公司活动或生产内容安排每日的英语学习内容,这是一个小的方面,还比如初进公司时的岗前培训、进入岗位后老员工带新员工的“传帮带”过程。公司更会根据员工需要、管理人员需要进行专业培训,全面提高大家的自身素质。公司已经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财经大学进行校企合作,选拔公司的优秀人才有针对性的进行工程硕士、MBA培养,使员工能利用这次学习的良机,提高自身素质,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努力;至于节约,首先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不能丢,不能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而忽略,作为企业来讲,大的节约可以很好控制生产成本,比如说光伏行业,晶体硅材料是非常昂贵的,员工则会非常重视原料的使用,并积极做好边角料的回收工作,也是非硅成本做到最低的另一个因素。再小的节约如英利有自己的培训中心,设施齐全,但是教室里的桌椅板凳却并非花钱购买的,而是设备部员工利用原材料的包装木箱中的木料回收加工而成,一个企业即使做得再大,节约创新仍是一项重要内容。公司提倡要善做小事,做好这些小事才能去做大事。
军人出身的苗连生把部队的老班长查铺转化为英利领导干部的“走动式办公”。把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办公室”都建立在车间生产一线,所有的员工都在围绕生产进行服务,这样的管理模式在技术创新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英利保证在人才、资金、技术创新等资源分配上拥有优先权。保证了工艺技术的稳定性,在生产、研发、营销、工程设计施工、行政、企业管理、会计核算、法律支持、后勤保障等领域一支16000名员工团队正在迅速成长。
五、 “十二五”规划 依托智造绘千亿蓝图
包括光伏产业、电子级硅料、大储能、商贸物流、光伏配套产业和绿色养殖业的一份英利“十二五”规划摆在苗连生的办公桌上,苗连生说,到2015年,将形成新能源及配套材料、大储能、商贸物流三个领域的专业化集团公司,完成新能源海外回归、海南板块、储能板块、商贸物流和光伏配套产业五大上市公司,“产业造城”的恢弘蓝图正在苗连生的手中绘制。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