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落下帷幕的张北、哈密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中,华锐风电再一次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其主流产品1.5兆瓦机组报价进入4000元/千瓦大关,一举夺得135万千瓦订单,占据整个项目半壁江山。然而这样的事件对于业界来说,已经不算新闻。
华锐风电这样的“搅局者”还是多一点好
不知从何时起,华锐风电在业界中被冠以“搅局者”的头衔,原因可能是其以低价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挡了其他企业的路。然而,从宏观角度看,在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历程中,这样的“搅局者”还是多一点好。
回顾我国的汽车和家电产业,在国内企业尚未“搅局”时,价格不仅高得出奇而且供不应求,国内几大企业的进入和迅速崛起,最终带来行业实力的增强和广大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可再生能源要想得到更大规模的开发与应用,现在看来华锐风电这样的开路先锋不可或缺。
2004年我国风电整机生产商还只有金风、运达等少数几家企业,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风机市场供不应求,从2004年到2008年初,机组价格一路上扬,一度超过了6000元/千瓦。
风电与煤电等传统能源的建造成本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性越来越受到质疑。与此同时,国内风机制造商们正在酝酿新一轮涨价。
没曾想,2008年6月20日甘肃酒泉380万千瓦风机项目开标,华锐报价仅5800元/千瓦,比金风低了将近500元/千瓦,一举拿下180万千瓦订单。从这个项目开始,我国的风机价格发生了根本转变,华锐阻止了风电机组价格“单边上扬”的趋势。
如果说这是华锐首次“搅”了国内企业的“局”,那么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则让国际垄断巨头重新认识到中国制造企业的实力,华锐完成了被认为国内风机企业不可能完成的中国第一个海上风电示范工程。
由于海上风电风资源条件好、基础成本高,所以大兆瓦机组更加符合业主的经济性考量。鉴于国内当时没有海上大兆瓦风机制造和运行维护经验,该项目最初想从国外购进机组,但招标后却发现对方漫天要价,不仅报价远远超出中方预算,而且提出诸多歧视性条件,如中国不能得到风电场运行的所有数据资料、监控系统放在国外等。加之国内又无人敢接这个项目,众多行业专家认为由国内企业做海上3兆瓦风机必败无疑,眼看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项目要么流产,要么任由国外垄断巨头宰割。就在这时,华锐风电凭借其实力和一点点运气,上演了一出“单骑救主”:
2007年12月华锐风电承接该项目,2009年9月实现首批3兆瓦风电机组正式并网发电,2010年2月34台海上风电机组全部整体安装成功,2010年6月8日34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直至2010年11月,所有机组运行未发现任何故障,运行良好。
同行业公司也许不愿意看到华锐风电这样的“搅局者”,然而纵观大局,中国的能源大业需要的或许正是这样的“搅局者”!
研发保证华锐在高速发展时不用担心摔倒
骑自行车要想平稳必须有一定的速度,而速度太快又容易摔倒,华锐在速度和平稳之间取得平衡的手段则是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正是其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了华锐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不用担心摔倒。
1990年9月10日,钱学森在写给时任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所所长贺德鑫的信中这样写道:“我设想我国21世纪的供电问题可以由以下方案解决,400万台标准化的50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
钱学森没有想到,刚刚进入21世纪的中国就生产出了兆瓦级的机组,国内其他风电整机企业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2004年,当千瓦级机型还在为企业创造着高额利润时,华锐就着手引进了德国主流的1.5兆瓦风电机组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2006年6月中国第一台国产化1.5兆瓦风电机组出产,9月该机组并网发电,2007年生产1.5兆瓦风电机组500台,4月中国第一个国产化兆瓦级风电场——华能威海一期13台风电机组一次性通过预验收。
华锐风电兆瓦级机组的率先出产使其迅速获得了国内市场的大块份额,而国内其他企业的第一台1.5兆瓦机组在2007年底才出产,于是众厂商也只能眼看着华锐迅速占领市场而又无能为力。
华锐风电在不断占领市场的同时,也加紧提高自主研发的能力。华锐的研发投入回报速度在其产品上逐渐显现出来:2008年,华锐中国第一台自主知识产权3兆瓦机组出产,12月中国第一台海上3兆瓦机组出产。2009年3月20日,中国第一台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一次整体安装成功。2010年10月12日中国第一台有自主知识产权、单机容量最大的5兆瓦风电机组出产。
记者了解到,截止目前,华锐风电已安装的风电机组有5000多台,通电运行的已有4000多台,而其中出现重要质量问题的机组寥寥无几,不及总数的千分之一,业内人士称其“安全性能堪比民航”。 对不到千分之一的质量问题,华锐也从不回避。华锐在总部政策层面和执行层面都最大程度地提升了对质量监督和监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最大程度地降低质量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保证给业主提供质量可靠的产品和周到完善的服务。
华锐副总裁陶刚对记者说:“正是公司对研发和质量控制的重视,保证了华锐高速而又平稳的发展。此次张北、哈密项目招标中,除了价格因素之外,公司整体的技术水平、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以及在运营方面的经验,都是综合指标中的重要因素。而本次在我公司的投标价高于其他公司报价的情况下,中标量仍然领先,这充分说明了华锐在技术、产品质量和服务方面的领先优势。”
把青春奉献给华锐风电“80后”们无怨无悔
茫茫戈壁,视线的尽头还是戈壁,松软贫瘠的黄土密密麻麻镶嵌着青黑色的石头,四五级的风就能使这里的能见度降到1米以下,如果不是国家搞西部大开发,不是风电产业飞速发展,又有几个人愿意在这里工作?
李甜,80后,甘肃平凉人,华锐风电的现场工程师,大学专业是机械工程,平时话不多的他,在谈到风电技术时却神采飞扬。凭借他的专业背景,李甜本可以在东部地区找个不错的工作,是什么力量驱使他愿意把青春年华奉献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
“华锐不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之所以愿意到这里来,是因为公司对员工的体恤和个人发展前景。在机械领域,风机技术算是高精尖,风机的三个叶片就像钟表的三个指针,齿轮箱就像钟表的传动系统,我们打造和维护风机就像是制造和使用一块巨大的瑞士手表。艰苦点不算什么,在这里学到的东西一生受益。华锐对员工很好,攒几年钱就能娶个好媳妇儿,在华锐有奔头。”
李甜的工作是风机维护,现在负责甘肃瓜州北大桥风电场,每天8小时,检查机组的每一个零部件运行状况并做纪录,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李甜对记者说:“我们每天都在尽最大努力进行检查,争取做到在故障发生之前就发现,经过2至5年保修期,交到客户手中的风电机组一定要达到最优的运行状态。”
娄彦富,吉林人,应聘到华锐之后就直接来到了酒泉风电基地,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厂长。为了适应酒泉干旱的气候,并在厂中以身作则,他毅然把烟戒了,一心扑在工作上。他肩上扛有艰巨的任务:他的团队不仅要保证甘肃、蒙西等地的风机供应,还要负责扩建酒泉3兆瓦、5兆瓦厂房。巨大的工作压力让他无暇顾及个人问题,但在他看来,为了华锐,为了自己的明天,这也值。
像李甜、娄彦富这样的员工在华锐数不胜数,他们远赴他乡,甘愿与孤独寂寞为伴、与酷暑严寒抗争,为华锐、也为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事业,无怨无悔地奉献最宝贵的青春年华。
因为华锐从创立之初就一直致力于开创全球领先的技术、打造最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和最优秀的人才团队,在短短几年内,华锐就铸就了如此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华锐这样的企业的存在,中国风电技术得以大跨度进步和升级,整个中国风电行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得以不断提升。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