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要有超前意识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0/15/2010 11:36:00   来源:中国能源报

  世界光伏市场发展拉动了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快速扩张,一家以生产销售光伏逆变器为主的企业也成了光伏行业内一颗耀眼的新星。德国《Sun&Wind Energy杂志》公布《2009全球太阳能光伏逆变器销量全球排名》显示,中国上海航锐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全球排名第13位,成为唯一入围的中国企业。

  记者了解到,上海航锐2009年仅第四季度销售就达30MW,比2008年全年增长近60倍。预计在2010年,航锐在全球逆变器企业排名中的位置将升至第八位,年销售量将达200MW。日前,在第二届无锡新能源大会上,上海航锐电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海江博士接受了本报的采访。

  超前意识抢占先机

  中国能源报:2009年世界光伏逆变器市场规模化发展刚刚起步,上海航锐便准确地把握市场节奏,一举成为行业领军企业,上海航锐的成功凭借什么呢?

  蒋海江:企业的成功最终还是要归结于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有很多。首先体现在对产业发展要有一个比较超前的认识。这种超前认识不是去猜测,而是在通过大量的信息搜集、分析的基础上对行业发展作出一个最基本的判断。通过对政策的了解、分析,不仅要判断出市场的规模和启动的时机,也要对未来主流产品型号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把握住对政策与市场的判断,从商业经营这个角度来看,这个企业就一定能成功。如果有企业已经在做这个产品,并已获得市场接受,再去做就晚了。除了对这两方面的把握外,还有一个是对这个市场技术的把握,不管叫技术壁垒也好,或者说技术要求也好,要从专业角度去研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前提就是选择做什么样的产品,怎么去做这个产品?如果产品准备好了,这个市场在恰当的时机也发展起来了,而且这个产品刚好是这个市场所要求的,那么想没有竞争力都很难。

  第二个核心竞争力就是对产品质量的控制。真正的市场不在于东西多么先进,或多么有革命性的技术。举个例子,发明了数码相机以后,相对原来的感光胶片市场就是一个革命性的颠覆。但是这不是每个行业都可以经常见到的事情。所谓技术上的竞争,就是怎么把东西做得可扩性更好,符合当时市场的需要。另外,就是加强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和售后服务能力,做到能够跟本地的企业去竞争,这些都是一个企业站稳脚跟的决定因素。

  国内政策仍待调整

  中国能源报:目前上海航锐的销售市场还主要在国外。未来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势必对逆变器有一个大的需求,现在企业是否考虑进入国内市场发展?

  蒋海江:欧洲和澳洲以及美国都是我们的主要市场。国内市场一直是我们关注中的重点。但现在看来,国内政策还是没有调整到位,还无法推出一个普适通行的政策。这个政策并不是说企业向国家要钱或者争取什么,它主要起到的作用是还原市场本来状态。国内已经推出了许多项目,但所有的项目都是在某一个点上,某一个地方政府跟某一个集团共同操作的,这是一个点的现象。这个操作当中,利益是怎么平衡的,是按照市场规律来平衡的,还是按照一些其他什么利益平衡的不得而知。这样一种无序的缺少普遍意义的产业政策,使这个市场的可预测性很差。

  中国能源报:目前,国内的扶持政策还未给出明确信号,那国外的情况对国内有什么借鉴意义吗?


  蒋海江:其实,发展新能源之初,很多国家也很迷茫。美国发展光伏产业开始也是很迷茫、很无序的。每个州有每个州的政策,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政策,很少有人能搞清楚政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力度。但是,现在能搞清楚的人越来越多了。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美国市场在几年后一定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企业需要做的就是,提前半年预测出这个市场大概是怎样的规模,根据政策研究测算出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举一个例子,法国政府可能有计划安装太阳能屋顶系统,3000瓦以下给多少补贴,然后3000瓦到20千瓦以下补贴多少钱。3000瓦实际上就是鼓励往住宅的屋顶方向去做。这一部分的补贴力度也是最大的。事实证明,当政策逐渐清晰的时候,法国市场的主打产品就是3000瓦的机型。

  目前,国内光伏上网电价仍未出台,新能源的发展完全让国家电网买单也是不现实的。新能源产业的推行与国家电网之间如何取得利益平衡是行业发展的主要症结。其实,国外也在尝试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在国外,一些电力公司下属专业公司正进入这个领域,他们的职责就是推广新能源应用,免费为终端用户安装光伏发电设备,说服用户允许其在用户屋顶安装光伏设备,并告知用户每个月能发多少电,能有多少收益。设备安装好后,把光伏产权卖给电力公司,让电力公司来运行这些系统,得到国家的补贴。屋顶拥有者得到平价的电,电力公司得到的是产业的补贴和新能源任务的完成, 这样双赢的盈利模式将更有利于推动整个光伏产品的应用。

  编后语

  历来所采访的老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老总们回答问题总是希望用最简短、最快捷的语言“一吐为快”,节奏之快有时让采访显得有些“唇枪舌战”。采访蒋海江,记者却在无意中感受到了另一种快节奏。

  一般情况下,蒋海江在听完记者的问题后会略停顿一下才做出回答,采访节奏看似有些缓慢。但他在回答时,不经意间便逐渐提速。蒋海江不仅回答问题,还将问题给予彻底的剖析并向深度延伸,所谈内容无一不切中提问者最希望得到的关键点。在他回答后,提问者会突然发现原来要继续问的问题,蒋海江早已给出了答案。在提问者陷入“一时无问”的被动中时,不禁折服于他思路的缜密与意识的超前。

  毫无疑问,作为企业有决策权的高层成员,敏锐性与决断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蒋海江本身所具备的这种敏锐、超前的意识对上海航锐的快速成长已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09年,世界光伏逆变器规模化发展刚刚起步,凭借这种超前意识,上海航锐准确把握住了市场发展脉搏。对产品型号的准确判断,确保了上海航锐的产品成为当地政策最受青睐的光伏项目的首选产品,从而迅速打开了欧洲、澳洲、美国的市场,在世界光伏逆变器的第一阵营站稳了脚跟。

  对于中国市场的未来规划,蒋海江表示,尽管企业现在的销售市场都在海外,但对国内市场一直是密切关注的。目前,国内的相关政策还有待进一步调整与明确,所以企业在国内的发展还处于观察徘徊期。蒋海江希望,我国的政策能够尽快为光伏企业发展指明一个方向,推动光伏产业在国内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