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源禀赋上看,大连具有能源匮乏的区域特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一次能源几乎全部依赖外地调入。而东北地区最大的能源项目——红沿河核电站落户大连,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兆瓦级风电设备研制中心声名鹊起,预示着大连将在短期内由能源依赖型城市变身为能源供应型城市。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绿色能源应用的重要分支,目前全世界大约60%的太阳能电池用于并网发电系统,其主要应用形式是光伏与建筑系统相结合。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成为本世纪最受关注、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产业之一。
BIPV是将太阳能发电方阵安装在建筑的维护结构外表面来提供电力,主要包括光电采光顶、光电屋顶、光电幕墙、光电遮阳板等8种。其突出优点一是就地发电,不需另建电站,不需远程输送,无污染可再生;二是有效利用屋顶和墙面等建筑围护结构接收太阳能,无需占用土地等其他资源;三是降低光反射率,减少光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BIPV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当数德国和日本。2008年,德国太阳能企业数量超过万家,并占据了全球太阳能光伏组件安装和制造市场的46%。至2005年,日本已有50万户安装了太阳能屋顶系统,现在正向着为全国30%的屋顶配备太阳能设备的目标迈进。
在三大可再生能源技术中,相对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在我国最具发展潜力,其中光伏发电发展无可限量。去年,财政部、建设部、科技部、能源局等多部门相继推出“金太阳工程”、“太阳能屋顶”、“光伏产业示范基地”等计划,表明光伏应用时代已经来临。目前,在并网电价尚不明晰的情况下,许多企业自筹资金在各地建立了一批大型并网光伏工程,如林洋新能源承建的上海崇明岛1MWp屋顶电站,保定英利自建的1.5MWp五星级饭店建筑并网光伏电站,无锡尚德的1.2MWp机场办公楼电站,深圳新天地建立的龙港区政府文化园1.2MWp并网光伏建筑电站,上海世博会部分场馆的并网光伏系统及京沪高铁虹桥站光伏项目等。
大连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中的问题
大连建筑光伏一体化的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去年大连市申报的总装机容量为6MW的3个太阳能用户侧并网发电示范工程已获国家批准:中科院大连旅顺科技创新园2.5MW、花园口经济区2.5MW和旅顺农副产品物流基地1MW光伏发电项目;大连理工大学争取到100千瓦国家光电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也在积极建设中;瑞安集团在大连天地软件园的建设中也将规划实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工程。今年,大连皿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我市首条年设计生产能力为25兆瓦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全自动示范生产线。大连森谷新能源电力技术公司也已建成太阳能电池板生产线。太阳能光伏产业相关的产品开发与配套等,我市企业均有涉足。
大连已具有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但目前仍存在着资金与市场等因素形成的发展瓶颈。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上述问题的解决理应依赖于“无形之手”的自然选择。但从德、日等国已有经验看,BIPV产品的生产与应用都源于政府的大力扶持与推动。由于可再生能源开发时间短、科技需求高、投资风险大、能量密度低、资源分散以及人们消费意识不足等,在目前市场条件下竞争力相对较弱,不能通过完全市场竞争的方式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需要通过政府支持、财政政策引导来纠正其市场失灵。
●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无锡市政府为留住持有十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的施正荣,协调国企为其公司解决了75%的注册资金,并为其提供贷款担保。我市一些企业掌握着多项相关的技术产权,也投资建设了示范生产线。但由于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合理的利润空间无法得到保障,迫切需要政府制定和出台筹资机制,帮助高科技企业突破发展之初的资金瓶颈。
●解决发展活力问题。无锡为提高尚德公司的创新能力,除市政府给予尚德公司科技项目扶持外,高新区还帮助其争取各级科技项目资金支持。目前国内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三个光伏电站中,上海市崇明岛、内蒙古鄂尔多斯项目在2008年通过审批,当时上网电价均为4元/度;甘肃敦煌项目上网电价则为1.09元/度,以技术创新带动成本降低的趋势非常明显。加大创新投入、提高创新能力既是科技型企业的生存之道,也是光伏市场的普及之道。
●解决发展爆发力问题。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潜力巨大并具有战略意义,但目前整体尚处于幼稚期,需在政府的支持下获得外部资源,为爆发式发展储备能量。去年,我市成功申报了若干国家太阳能用户侧并网发电示范工程,但由于并网电价保障性收购制度等诸多政策尚未明晰,一些项目处于停滞状态。如不尽快改变这一状态,极可能坐失培育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的难得机遇。
●解决留住创新型人才的问题。我市多个科技孵化器中的高科技项目及项目带头人在完成中试、达到一定规模后,却选择了“孔雀东南飞”,投资光伏产业的创业者中也不乏其人。创新型人才及创建的企业是技术创新决策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研发活动的主体、成果转化的主体、获取创新效益和承担创新风险的主体。如果未能为其技术创新提供舞台、为企业创新提供动力,为创新活动提供融资和服务支持、为创新成果提供出口、为创新失败提供分散风险的途径,那么就无法真正长久地留住人才。
加快大连建筑光伏一体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规划以及BIPV产业的发展基础,统筹编制我市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及配套建设规划,并出台系列专项扶持政策(包括专项扶持资金、土地优惠政策、信贷税收优惠政策、行政事业性收费优惠等),切实解决光伏企业发展初期的实际困难。通过科学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区域布局、产业规模等重大部署;优化产业链条,争取在5年内使我市企业在国内BIPV应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2.完善资金保障体系。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拓宽渠道、扩大投入总量,为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及技术研发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相关职能部门应帮助企业充分整合利用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实施的优惠政策,争取利用省市出台的各类科技项目扶持资金、创新项目资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增强财政资金对科技型企业及能源、新产品的支持和引导作用。重视政企银互动平台建设,政府应该在企业、银行、风投机构之间有所作为,解决好敢不敢投资、去哪筹资及向哪投资的问题,切实提高资金供给对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强度。
3.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树立以人才集聚带动高新产业集聚,将创新资源转化为城市转型资本的发展理念,创建有利于拥有自主创新成果、熟悉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善于运作科技资源的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经营环境。从政策举措、体制机制、载体配套、人居环境、公共平台等多方面为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的领军人才和企业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培养和锻炼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使本地产业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伏建筑一体化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走出一条把各类创新资源转化为我市发展绿色经济的转型资本,以科技创新型人才带动企业发展、进而形成新兴产业的发展之路。
4.扩大市场应用规模。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的发展,重要的是通过培育市场,形成市场需求规模。一是应由政府协调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尽快实施已完成申报的国家级光伏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的装机应用;二是应在市内选择划定一个区域建设国家级智能电网示范区,区内以太阳能屋顶和幕墙为切入点,改造原有电网,进行电力双向自动调配的试运行;三是将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应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拿出专项经费,启动“乡村阳光计划”,以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应用为核心,充分体现节能、绿色、环保的建设理念,实现“人-自然-民居”的和谐共生;四是优先支持学校、医院、政府机关、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建筑应用光电技术与产品,以市场规模的扩大带动生产成本的降低。
5.积极支持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并网使用。目前,对以光伏建筑一体化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并网使用,国家只有相应的政策框架法,法律虽确立了新能源总量目标制度、新能源并网发电审批和保障性收购制度、新能源专项资金和税收、信贷等一些重大的法律制度,但并未涉及目标总量、并网发电、电价等各种具体问题和实施细则,而这些问题则需要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尝试解决。我市应抓紧制定和完善与国家法律相配套的地方法规政策,尽早形成光伏发电等可再生新能源的并网配额制度,在确定使用新能源的行政许可办法,电力价格管理及费用分摊办法,制定和完善技术和产品标准、电力并网技术标准等方面做出尝试。政府职能部门应协助建设者搞好光伏系统设计方案,协助企业组织搞好光电建筑的施工管理和质量验收。各类行业组织应及时了解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向政府管理部门建言献策,使政策更加完善和及时。各类媒体应承担起桥梁纽带作用,积极配合各级政府部门,承担起向社会和企业宣传政策的责任,以带动社会认知度的提高。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