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贤曾经说,中国太阳能资源丰富,理论储量达每年1.7万亿吨标准煤。阳光电源不仅要继续成为这一领域的龙头企业,生产出转换效率更高、性能更可靠的产品,更是要始终以致力于发展清洁、高效的新能源产业为己任,高举“绿色、低碳”的旗帜,为全社会的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和节能减排事业而不懈努力。
日前,上海世博会零碳馆内,阳光电源CEO、电源变换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专家、博士生导师曹仁贤携阳光电源生产的、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新型光伏并网逆变器高调亮相。合肥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与意大利AEC公司、上海翎碳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阳光电源在巩固国内新能源电源企业头把交椅的同时,坚实地走出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一步。
曹仁贤介绍说:“目前,阳光电源已经在国内市场占据了绝对的领先优势,并且成功打入了多个技术壁垒森严的欧美国家。我们已经在西班牙、法国、德国参与了多个项目的建设并在这些国家设立了办事机构,去年产品出口欧洲市场达到4000万美元。在全球倡导低碳、环保的今天,我们在零碳馆举行这个发布会,目的是进一步强调阳光电源的使命:致力于清洁与高效。”
有人说,合肥阳光电源有点儿像新能源领域的英特尔。对英特尔来说,所有数据都要在它的处理器上流入流出,对阳光电源生产的逆变器来说,新能源发电设备产生的直流电都必须经过它才能变成交流电,并入电网或者离网系统。位于合肥的阳光电源有限公司掌握着中国新能源逆变器60%以上的市场份额,2009年销售收入较上年增加了82.8%,同时还获得了领先风险投资机构成为基金的青睐。阳光电源已经成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制造领域当之无愧的老大,然而,走到今天,只有曹仁贤心里明白有多么艰难。
逆境中的坚持
曹仁贤曾经对记者说:“企业失败的理由各式各样,成功的理由只有一个,即在恰当的时刻做了恰当的事情。”1997年,曹仁贤从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学院的教师岗位上离职,创办了阳光电源。当时,新能源产业的前景还不太容易看得出来,应用也只限于南疆铁路、西北牧区这样的小型离网发电系统,公司吃了上顿没下顿。不过,也正因为没有多少人关注,曹仁贤才觉得会有机会。
回忆当初,曹仁贤颇有些往事不堪回首的感慨。他对记者坦陈:“前几年确实很困难,我也做了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产品,把公司维持住。维持的目的是有朝一日能将新能源产品做大,就像饿了先弄一点儿干粮垫垫肚子,但我的目标一直很坚定。前5年,我们的太阳能项目比较少,主要是南疆铁路这样的独立离网发电系统,这样的工程都是一次性的,一辈子可能都接不到第二个了。”“那时候没有风险投资,我也不会说故事,只好先做一些传统的电源产品,比如应急电源。或者像裁缝一样,帮人家订做一些很偏的电源,赚到小钱之后开发我的光伏和风能逆变器。我认为新能源产业迟早会发展起来。在快要退却的时候,2002年西北开始实施光明工程,我们的机会来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曹仁贤这位有准备的人在机会到来时走到了最前面。
顺境中的决断
从2004年开始,当新能源发展趋势渐趋明朗之时,曹仁贤开始大刀阔斧地砍掉非核心业务,将资源集中到新能源电源产品上来。尽管在传统电源领域已经小有名气,曹仁贤还是先后砍掉了UPS(不间断电源)和应急电源领域两块现金流业务。对一家成长中的公司来说,一下少掉几千万元的销售收入是一个重大决策。公司光伏产品线总监赵为说,曹仁贤首先想到的不是做大,而是做新。
回忆当初的决策,曹仁贤说:“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是战术,做什么不做什么是战略,这是非常痛苦的决策过程。我面临着先做减法、再做加法的问题。非常难,因为有的传统电源产品我们其实做得不错,比如应急电源就做到了行业前三。不过,基于对市场的判断,加上自己资源有限,2004年我们砍掉了UPS(不间断电源),2008年砍掉了应急电源。这些会减少几千万元的销售收入,但为了保持真正的竞争力,必须承受销售收入的下降。”做减法其实是为了将来做加法,很多企业家不愿意割肉,最后就会长成瘤子。砍掉正在赚钱的业务,当然会招致很多人反对。有的公司元老说,正赚钱的东西怎么可以不做?曹仁贤回答说:“现在赚钱,不等于明年还会赚钱。顶尖企业3年以后的产品都在预演了,我们还在为今天的生活拼命,肯定没有后劲。”于是毅然决然“割肉”,集中优势做新能源设备。到2009年,阳光电源的光伏电源产品已经有了1亿多元的销售收入,风能电源产品也有了60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当初的忍痛换来了今天的新生。曹仁贤告诉记者,现在阳光电源百分之八九十的资源都集中在新能源产品上,今年集中度还会更加提高。
做好细分市场
很多新能源企业在做大之后,都会向全产业链发展,但是曹仁贤没有这样的打算。他说,他们目前的决策就是专注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的接入设备。这首先是基于阳光电源的企业规模、能力、人才、技术优势作出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客户负责任,对整个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负责任。曹仁贤对记者分析说,其实产品做得越专业,市场反而越大。以前很多人认为产品很偏,客户群会很窄,但当有大量客户使用你的专业部件时,需求量就会越来越大。如果业务分散,就不一定能达到这个效果。
而谈到目前国内光伏产业面临的产能过剩困境,曹仁贤说,可再生能源从长期的国家发展战略来说并不存在过剩,现在的关键问题是产能热,终端消费冷,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市场还没有真正培育起来。光伏产业主要是民间投资,政府可以调控的手段也不是太多。曹仁贤认为,适度的过剩并不是坏事,因为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才会有好的企业脱颖而出,让市场的手来调控,对于光伏产业的发展也是一件好事。所以,他希望全社会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当然,作为其中的一员,他更加希望能够制订出鼓励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路线图。原因有两个:首先是抢占可再生能源的全球战略制高点,防止他国产品的大量涌入,使其丧失主动;其次,政府今天对于光伏产业的补贴,是为了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大面积普及,政府迟早对会从中受益。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