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风电标准”开始倒计 华能卡位全国圈地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25/2010 10:39:00   来源:慧聪机械工业网

  中国第一大发电企业华能集团想在新能源领域再度称雄,领跑对手,他们的杀手锏是风电。

  最近几年来一直“疯跑”的风电正面临着行业最严格的标准管束:《风电标准体系框架》。2010年3月公布了“讨论稿”,2010年10月将公布“征求意见稿”,并将很快步入实施。

  在风电最后的“快乐时光”中,华能正拼尽全力抢跑卡位。

  厂网博弈史上最严格风电标准

  “这个标准如果就这么出来,对风电企业的冲击是非常大的,连我们这样的企业很多地方都吃不消。”华能中电威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和长岛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池骁江说。

  他提到的这个标准即是2010年3月31日国家能源局公布的《风电标准体系框架(讨论稿)》,这个版本涵盖风电场规划设计、风电场施工与安装、风电场运行维护管理、风电场并网管理技术、风电机械设备、风电电器设备等六大类,每大类又包括若干项具体标准,共有140多项具体技术要求。刚一面世,就被惊呼为“史上最严格”。

  池骁江表示以这份目前公布的“讨论稿”看,整体立意有些过分偏向电网企业,而对发电企业太苛刻了。他举例说,这个版本中要就风电企业的电力调度具体到每台风机,“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池认为,这是电网企业在按照传统管理火电发电的思路和惯性来管理风电,但风电是完全不同的领域,在管理上有很大的不同。更重要的是,风电最大的特点就是发电分散,而且靠天吃饭。一个风电场可能装机容量才70万千瓦,但风机可能就得50台以上,而且即使风力条件完备,也不是每台风机都能保证正常运行。

  这无奈的背后是国家《可再生能源法》催促下抢跑新能源的发电企业和现实市场利益格局主导下的电网企业之间的复杂博弈,是“厂网矛盾”在新能源领域的又一次集中“接火”。

  华能集团旗下的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华能新能源)2002年成立,他们的策略是以风电为核心,全国落地。截止到2010年7月,已经形成东北、华东、蒙西、华北、新疆、南方六大风电基地。风电的总装机容量和在建规模超过200万千瓦,已经位居全国第二位。

  但他们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在风电资源最丰富的一类电场,比如辽宁的白城,由于当地用电量和电网负荷的约束,发出的电无法送出,只能被迫部分停机。”华能新能源山东威海地区风电公司总经理裴开臣介绍,虽然国家《可再生能源法》为了保护发电企业的积极性和利益,要求电网做全额收购,但实际上无法完全实现,受很多具体因素的影响,比如当地电网负荷小,冬季供暖季必须优先保证热电厂的电量供应等。“越是风电资源好的地方,这种制约越明显。比如国家规划的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各大发电企业都圈了地,但工程进度很慢,主要原因就是电网配套无法跟上。”裴开臣说。


  卡位经济发达地区

  与内蒙、甘肃、东北地区相比,山东、广东地区的风力资源不算好,属于国家划定的“二类风场”,但这些地区依然成为各大发电企业抢夺最激烈的区域。

  “在烟台有25个风场,能建风场的地方全部被占完了。”华能山东风电烟台风场筹备处刘主任介绍,由于山东电网强大,负荷高,加上经济发达,用电量大,对于风电发展十分有利,成了各家风电企业拼抢的“红海”。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各家发电企业在山东、广东等二类风场抢夺如此激烈的原因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二类风场能享受更多的“上网补贴”,在山东,这个补贴标准是每千瓦时两毛钱,这对于投资巨大,游走在亏损边缘的风电企业来说太重要了。

  “在内蒙风电上网电价是五毛二,在山东是7毛钱。”裴开臣介绍,威海风电场2007年建成发电,当年就实现了盈利,而且几年来连续盈利,已经被称作行业奇迹了。风电材料设备

  即使有较高的补贴标准,华能风电为了盈利还是想尽了办法,建设施工中的严控标准,人力成本的严格控制(威海风电场46台风机,只有12名员工,分为4人一组,24小时连班倒),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渠道是利用国际碳交易市场,把风力发电空出的碳排放额度卖给西方国家,补充收入。

  “2009年我们光碳交易就卖了1000多万元。占整个威海风电盈利的三分之一。”华能威海风电公司总经理裴开臣介绍。

  严格的“标准”就像一个随时可能到来的“喊停哨”,华能正在做最后的高速卡位抢跑,2010年将在烟台、青岛、威海、东营、潍坊、滨州建设5个项目。同时在广东也将继续发力。

  “山东地区风力发电我们起步晚,但目前市场份额是最大的,占30%以上。”裴开臣说,他同时透露,华能集团也正在将华能新能源分拆上市,以期在资本层面获得更大的先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