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中国光伏产业如何摆脱"两头在外"尴尬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23/2010 11:12:00   来源:中国质量报

  古语说,“骤长之木,必无坚理”。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似有“骤长”之嫌,木之纹理亦显出不坚的迹象。其中最明显的“不坚”之处,即业内所说的“两头在外”现象。

  在南非世界杯之前,没有多少人知道英利集团是何方神圣。世界杯露脸之后不能说英利名声大振,也不好说它自此前途无量,但至少可以肯定,这家以太阳能为主攻方向的民营企业让国人找到了一种新感觉,看到了一种新希望。不过,就像英利登上世界杯的舞台在让国人惊喜的同时也感觉有些突兀一样,我国光伏产业近些年快速发展长成了一棵令人仰止的大树,却也让人感觉有些虚高,产生不经风雨的担忧。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从事光伏产业的企业数量达到580多家,去年我国多晶硅、硅片、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产能分别占据全球总产能的25%、65%、51%和61%;太阳能电池产量也占了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产量的4成以上。在全球太阳能电池企业10强中,我国企业占据了4席。据此不少人乐观地认为,光伏产业已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可以与国际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竞争的产业,是我国最有希望在全球范围内培育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但是,古语说,“骤长之木,必无坚理”。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似有“骤长”之嫌,木之纹理亦显出不坚的迹象。其中最明显的“不坚”之处,即业内所说的“两头在外”现象。

  “两头在外”指的是产品销售和原料来源都严重依赖国外市场。就前一个“在外”而言,相关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2000兆瓦,其中97%以上出口;2009年出口比例有所减少,但仍占到9成多。这种“在外”的市场格局首先会导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严重依赖国际市场,一旦市场出现大的波动,就会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甚至动摇产业根基。而另一个更为深层的后果是,光伏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没有在国内得到补偿和再生,没有让我国人民享受到光伏产品的环保收益,形成了“新能源出口国外,碳排放留在国内”的节能减排倒挂现象。

  很明显,我国光伏产业目前面临着“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局面。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公认的未来全球最大光伏市场,但这一市场至今却并没有真正启动。到目前为止,我国仅仅启动了“光明计划”、“金太阳计划”的产业扶持政策,这对光伏产品需求量极其有限。据统计,这两个国家级计划再加上个别地方的零散光伏项目,2009年国内光伏产品市场需求量仅有258MW,而我国当年太阳能电池总产量却达到4000MW。

  为人作嫁的滋味当然不好受,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则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彻底扭转我国光伏产业当前的尴尬局面,首先应从政策入手,采取多方位、多层次的积极措施,扩大光伏产品国内需求。比如,借助房地产业的发展势头,大力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工作,既能够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也可以有效地拉动光伏产品需求,扩大光伏消费市场。此外,我国还可以大力发展离网式的小型光伏发电系统,解决离主电网较远地区的用电问题。如此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架构电网费用,还能为国内光伏产业提供一个新的市场应用方向。

  当然,我国光伏产业要走上健康发展之路,还要有技术和人才的保证。据了解,光伏产业属于技术主导型产业,以太阳能电池生产为例,每提高1%的转化率,就能降低5%的成本。所以,整个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还在于人才和创新。对企业而言,不仅要在产业链技术含量的诸多环节上加大技术投入,更要着重攻克包括多晶硅原材料大规模产业化在内的高技术难题,以争取更多、更大的市场主动权,使我国光伏产业释放出较强的后发效应。对政府方面而言,则要重点扶持若干个研究开发、人才培训和检测基地,由政府牵头,建成若干个产学研、科工贸群体,将国家目标和企业利益结合在一起进行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