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新能源车"细则"或治标不治本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20/2010 09:32:00   来源:信息时报

  记者 马海燕

  本月初,国务院在其出台的有关节能减排的文件中明确提出,新能源车示范推广的实施细则将于5月底出台,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扩大试点范围等鼓励政策(下称“细则”)即将走上前台。

  虽然已逼近月底,但“细则”具体内容至今仍是个谜。对于广泛关注的三个主要问题:补贴车企,还是补贴个人?补贴标准按油耗高低还是排放大小?是长期有效,还是短期鼓励?至今仍未有定论。

  “细则”只惠及国产车型?

  近日,信息时报记者从一车企高层处了解到,“细则”仍在讨论当中,但有一个“基调”已经确定,“细则”只惠及国产车型,进口车型则不在补贴的行列;换言之,即便是节能效果最好的纯电动车型,只要未实现国产,便不能享受国家补贴。这意味着合资车企“先进口后国产”的新能源车引进方式将不再适合中国市场,而必须“一步到位”,否则将在接下来的竞争中落于下风。

  此外,有消息称,“细则”将划定自主与合资的区别,某些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轿车最高将获得高达25万元的补贴。

  国产新能源车品质普遍不高

  今年来,国产新能源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被国家列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的车型多达10批,超过100款,几乎包括国内所有汽车厂商,中国似乎将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阶段。

  对此,一车企高层却表示出不同意见:“北京车展每个自主展台都有纯电动车型,但都是作秀,能够真正量产的,一辆都没有!”在这位高层看来,由于技术原因,目前新能源车还不具备国产条件,目前自主品牌推出的新能源车型,“品质普遍不高,可靠性和耐久性都处于一个极低水准,并不适合向个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