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热议组建“气候交易所”成都再鸣低碳“集结号”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4/19/2010 10:12:00   来源:四川日报

  本报记者刘莉

  尚不存在的“成都气候交易所”近日成为蓉城热词。

  4月12日,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成都)论坛上,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杜受祜发表演讲,建议“以组建成都气候交易所为切入点,创新低碳经济体制机制”。

  “气候”如何交易?它与“低碳”有什么关系?会后,杜受祜向记者透露,尽管此事尚处于“理论设想阶段”,但由此勾勒的成都低碳经济发展路线图已渐行渐近。

  低碳经济、工业化、田园城市……这些看似独立又彼此相关的单词,将如何真正实现集结?头顶2009年度“低碳中国贡献城市”光环的成都,如何让低碳经济融入城市发展的脉络?

  成都设立碳交易所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成都应以积极姿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构建,力争尽快成为西部地区碳排放交易试验区,在未来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争取主动。”杜受祜介绍,气候交易的品种既可以是减排配额也可以是清洁机制下经核准的减排权,还可以是国内的二氧化硫排放权等。

  他认为,运用碳交易政策工具,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将推进成都低碳经济发展创新。

  另一方面,碳交易蕴涵的巨大商机正刺激着城市的神经。据相关机构预计,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交易额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此前,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杭州、昆明已相继建立类似机构,开始试水碳交易。“设立碳交易所,成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省社科院院长侯水平表示,成都是西部中心城市,而西部地区又是具有全国乃至世界意义的生态环境保护地区。

  另一个深刻的背景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成都经济领域最紧迫的变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低碳经济、低碳产业具有内在一致性。”杜受祜说。

  低碳探索的成都切口

  2004年,成都就提出了“零碳成都”的概念。但中国财大环境经济所所长王卉彤认为,成都市低碳发展还处于从理念倡导、局部试验、示范向全面实践推进的阶段。他建议,现阶段应由政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作用,广泛引导全社会投入,构建一套财政金融政策体系框架,并增加相关预算,设立专项资金。

  这种意见已经在成都开始落实。

  2009年8月,成都市万元GDP能耗最高的青白江区被确定为成都市低碳经济发展试验区。在整体实施方案中,将设立低碳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在以后年度区政府安排一定比例资金增补专项基金,保证基金规模逐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