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年内,“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把太阳能、风能作为支柱产业”等表述出现在了国内许多省市的发展规划里,而且很多规划都定下了“×年内达到×千亿规模”的目标,雄心勃勃。面对如此迅猛的发展态势,全国政协委员、从事能源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却忧心起来:“从全球来看,短期内新兴能源产业总体的盘子不会很大。从能源的战略定位看,新能源目前尚处‘补充能源’地位。一窝蜂式的投产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他认为,对一些地方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发展需要“泼些冷水”。
黄震用实例说明了“新能源产业的‘发烧’”:以风电设备行业为例,全球的风电设备制造商只有10多家,但我国大大小小的风机整机制造企业已超过80家,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企业更是达上百家,其中叶片生产厂就有50多家。过热的设备生产带来的是产能过剩,预计2010年国内风电设备产能将超过2000万千瓦,而每年风电新增装机规模乐观估计只有1000万千瓦左右。
最令黄震担忧的是,这种“增长”缺乏“内核驱动”,多数设备生产企业缺少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甚至缺乏消化吸收能力,只能重复引进国外落后技术、设备,走进“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长此以往,我国的新能源发展只会在全球分工体系中滑入“打工经济”的泥潭。
“新能源事关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更需要精心呵护,培养核心竞争力。”黄震说。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