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冶金>  正文

【冶金史话】新中国“轧机之王”诞生记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04/2012 10:40:08   来源:中国冶金报

  

  

  上世纪50年代,刚刚诞生的新中国还是一穷二白,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军工用的宽厚钢板全部依赖进口。面对当时西方国家的歧视和围堵,国务院郑重决定:要建设我们自己的宽厚板生产基地。然而,一没经验,二没技术,谈何容易?

  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时任中国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的沈鸿,专程到德国访问,参观他们的宽厚板生产厂家,以求学得一招半式。可是参观时,人家根本不允许他走到设备跟前,只能站在一个平台上远远地观望。细心的沈鸿仔细地观察了轧机的外型,从均热炉到轧机、矫直机的整体布局等等。此后,在沈鸿的主持下,第一机械工业部历时5年,完成了轧机的设计。1966年,中国二重负责主机制造、一重生产附属设备、大连起重机厂负责天车制造、太原重型机械厂制作油膜轴承,从设计到1977年全部设备制造完毕,前后历时16年。

  在中央将首家宽厚钢板生产基地最终定址河南舞阳后,1970年11月5日,由河南省军区司令员张树芝担任平舞工程会战指挥部指挥长,平舞铁路专线和厂区“五通一平”工程全面誓师动工。北起平顶山东站,南到舞阳院岭冯庄,聚集了冶金工业部第六治金建设公司、二十井巷公司、河南省电建一处、武汉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河南省民兵工程团等10多个专业施工单位和许昌民兵师7万多民兵的建设大军,红旗如潮,人如海,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万优秀儿女,浩浩荡荡,在这里摆开了“战场”。

  为了早日建成共和国的宽厚钢板生产基地,建设者的创业激情高涨。然而舞钢地处荒山,交通不便,生活条件极差,当时的困难超出了想像。开工之时,工人们吃的是红薯面馍馍、红薯面汤、红薯做成的咸菜。住的地方更是简陋,在地上挖个坑,铺上从河里捡来的鹅卵石,再铺一层稻草,上面用两个木头架搭好,就是工人们住的工棚了。工棚四周透风,阴雨天的时候,天上下大雨,棚里下小雨;寒冬腊月,外面下大雪,棚里飘小雪。而有的民兵甚至连临时工棚也住不上,常年风餐露宿。没有自来水,工人们喝的是石漫滩水库未经净化的水,碰上夏秋多雨时节,有三分之一的人都拉肚子。平舞工地条件艰苦异常,却丝毫没有阻挡住建设者的脚步,他们以满腔的热血和豪情,踏泥泞、冒风雪、斗严寒,夜以继日,辟山填沟,建设厂房,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抗争……

  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奋战,1978年9月8日,雄卧在厂房里的“轧机之王”、当时中国钢铁工业的“独生子”——4200mm轧机终于建成投产。在国人期待的目光中,共和国的第一块宽厚钢板在舞钢公司(现属于河北钢铁集团)呱呱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