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市场形势,河北钢铁集团邯钢邯宝炼铁厂居危思危、居危思进,应对市场挑战,以技术创新作支撑,通过优化炉料结构、强化高炉操作、保证炉况顺行,大力改善指标、降本增效,交上了一份令人艳羡的成绩单。
一季度,该厂铁产量超目标计划6万吨;焦比、综合燃料比分别为319.5公斤、501.9公斤,居国内同炉型领先水平;连续3个月完成公司第三台阶成本指标,吨铁降成本46.7元,降本增效6400余万元。
邯宝炼铁厂是如何取得如此骄人的生产业绩?“公司吨钢降本增效350元目标,要求铁前吨铁降本132元。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在技术创新上下真功夫,凭借技术降成本、依靠创新增效益。”该厂厂长韩健这样回答。
优化炉料结构 降低铁前成本
熟悉冶金工艺的人都知道,炼铁高炉的原料包括烧结矿、球团矿和生矿,燃料包括焦炭和煤气。高炉原料成本占到铁前成本大头,而烧结矿成本则占到原料成本大头。
今年1——4月份,邯宝炼铁厂高炉炉料结构烧结矿占73%、球团矿占10%、生矿占17%。
由此不难得出,要降低铁前成本,前提是优化高炉炉料结构,及时调整烧结矿、球团矿和生矿三者之间的比例,关键在于降低烧结矿成本。
“都是跟着市场走。哪种原料价格低、便宜,就多吃、多配哪种原料,贵的少配。”公司四级技术专家刘志朝说。
2012年,该厂根据原料市场生矿价格相对降低、球团矿价格相对提高的实际,及时调整了高炉炉料结构,生矿比例由10%提高至17%、球团矿比例由17%降至10%,烧结矿调整碱度,控制到73%的比例。
“优化高炉炉料结构,一定要找到好的时机。只有市场原料价格保持基本稳定,才有机会调整。这个机会可能两三个月都没有。”该厂2号高炉车间主任高永会说。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该厂高炉炉料结构生矿17%、球团矿比例10%、烧结矿比例73%的比例,一直从年初保持到了今年4月份。
今年5月初,随着市场原料生矿价格相对提高、球团矿价格相对降低的实际,该厂再次调整了高炉炉料结构,生矿比例由17%降至14%、球团矿比例由10%提高到14%、烧结矿比例由73%降至72%,下一步烧结矿比例要降至70%。
炉料结构优化后,要进一步降低铁前成本就要从降低烧结矿成本入手。
有什么方法,既能降低成本又能保证烧结矿的质量稳定?韩健的回答是多配吃低价原料和精细烧制 。
由于澳系粉相对于巴系粉来说,价格较为便宜,该厂澳系粉配比从去年的29%,增加到目前的36%以上;而巴系粉比例从去年的29%,降至目前的21.5%;受资源和价格的影响,质量好、价格贵的巴西粗粉从去年最高的28.2%降至目前的10%;冶金废料从去年的吨矿93.22千克,提高至今年一季度平均113千克,4月份达到122公斤,在冶金行业处于领先水平。仅配吃冶金废料一项,每吨烧结矿降成本20元。
虽然使用低价料大幅降低了烧结矿成本,但同时也对烧结矿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如何保证烧结矿质量成为摆在该厂干部职工面前的一道难题。
据悉,冶金废料主要由高炉除尘灰、炼钢细灰、氧化铁皮等组成。由于除尘灰的粒度细,亲水性差,不容易与其他含铁料有效的均匀混合,会导致烧结料层透气性变差、烧结矿转鼓指数降低、有害元素富集等。
为此,该厂组织工艺技术人员成立攻关组,制定专题攻关。他们利用科研平台,进一步加强烧结杯实验,寻找最佳配矿结构方案,并根据不同配比混匀料的烧结性能不同,认真探索、调整优化相关工艺参数。
烧制过程中,针对混合料透气性差、糊炉条严重的现象,技术人员精心调整混合料水分、铺底料厚度、机速、负压、总管废气温度等工艺措施。今年一季度,烧结矿转鼓指数平均达到80.47%,返矿率8.26%,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合格率、碱度、品位稳定率均达到100%。
针对烧结矿料面不平、料层薄、强度差等问题,该厂组织技术人员对烧结机布料系统进行了改造。同时强化烧结操作,学习宝钢等企业先进操作理念,把氧化镁含量由之前的2.2降至1.7%,每月不仅减少白云石消耗3300吨,而且减少了废渣和燃料消耗。
经过技术攻关,一方面充分利用厚料层烧结的自动蓄热功能,有效降低了固体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烧结料层抬高后,焦炉煤气消耗从过去的每吨5.23立方米降低到目前的每吨4.0立方米,同时减少了表层烧结矿比例,进一步提高了烧结矿质量。
“烧结矿结构优化后,虽然烧结矿品位由去年的57.5降至目前的56%,但是通过加强技术攻关,烧结矿质量基本能够满足高炉生产的需要。”刘志朝说。
保证炉况顺行 大力改善指标
要保证高炉稳产高产,炉况稳定顺行是基础。
今年以来,面对降成本的巨大压力,该厂通过优化炉料结构,降低原料成本,特别是降低烧结矿成本,烧结矿品位进一步降低。同时,由于高炉燃料焦炭质量降低,造成渣铁量增加,由之前的300公斤增加到目前的330公斤。
由此带来的是,高炉透气性变差,炉缸中心气流不畅,影响了高炉炉况的稳定顺行。
为此,该厂成立攻关队,从工艺工艺操作入手,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攻关队围绕保证炉况稳定顺行、改善指标,全力攻关,有时为解决一个问题,他们守炉餐,伴炉眠,一连几个星期吃都住在高炉上。
“要确保高炉炉况稳定,其中最重要两个方面是优化高炉的装料制度和送风制度。”高永会介绍。
为此,在装料制度方面,该厂在原来料制的基础上,学习国内外先进企业经验,通过缩小矿石角差、扩大漏斗面积,保证了高炉中心气流充沛稳定。
在 送风制度方面,该厂一方面加强高炉炉内气体动力学研究,创新操作理念,提出了控制合理高炉炉腹煤气量指数和高炉透气阻力系数的理念。通过控制合适的送风比 和入炉风量,适当提高氧量和富氧率的办法,保证合适的炉腹煤气量和炉腹煤气量指数,保证高炉气流的稳定,使煤气利用率提高到51%以上。另一方面加强高炉下部调剂,通过调整风口长度与面积、加强综合湿度控制和理论燃烧温度控制,保证了炉缸活跃,为高炉顺行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以上措施,不仅保证了炉况稳定顺行,而且大幅改善了高炉燃料比、焦比、煤比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降低了成本。以2号高炉为例,今年1——2月份,因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改善,吨铁降成本25.512元;因为煤气利用率提高,吨铁降成本28.08元,共计降本增效2400多万元。
该厂还大力推行“低硅冶炼技术”,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取得了明显进步。“目前,我厂两座高炉燃料比保持在501千克,比去年降低了3千克,吨铁降本增效5元;煤比比去年提高了10千克,吨铁降成本15元;烟煤配比较去年升高1%,澳块配比增加2%,动能消耗及备品备件及其它吨铁降低接近10元。”该厂副厂长卢建光说。
此外,该厂进一步提高热风炉温度,降低燃耗。通过改造烟气余热系统,把煤气和助燃空气由以前140摄氏度提高到目前的160摄氏度,降低焦比2公斤,每座高炉每天降成本20万元;实施热风炉富氧烧炉技术,用热风炉废气预热高炉煤气和冷空气,每座高炉每天降低煤气消耗10多万立方米。实施炉顶布料改造,在国内3200立方米高炉中首家把布料溜槽由圆形改成矩型,提高了布料精度。在炉前,安装打泥自动控制系统,稳定铁口深度,铁口深度合格率提高至99%,不仅保证了炉前出铁顺畅,而且降低了成本,保证了安全生产;安装开口机雾化装置,确保及时打开铁口,出净渣铁,保证炉况顺行,每座高炉每月节省钻杆、钻头、打击棒等备件费用20多万元。2号高炉职工蔺相军通过对焦丁称量斗加大改造,每立方米每次增加配吃焦丁0.75吨,实现了几乎不用外排焦丁,每年可降成本3000多万元……
采 访手记:技术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力。随着降成本工作的持续推进,单靠节俭过紧日子降成本,空间已经大大压缩。瞄准前沿、精尖的工艺技术,不断优化 创新系统流程,对于降成本工作意义重大。邯宝炼铁厂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要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就要重视和强化技术创新,有系统、有目的地挖掘应用先进适用 的新工艺、新技术,真正凭借技术降成本、依靠创新增效益,才能使降本增效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