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冶金>  正文

国际化战略给企业形象带来外在改变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1月4日
国际化战略给企业形象带来外在改变   由于“多元化发展、整体解决方案”等思路的盛行,稍有实力的老牌工程机械企业均已不甘寂寞,摇起“全品种、全系列”的大旗,这一趋势在本届BICES显得尤为突出。而眼下坚定执行这一战略的企业,大多都是所谓的中间力量。国际化在中国工程机械业内虽已不是什么新概念,但对于尚未全面完成海外布局的巨头,以及还未真正跨出这一步的大批中间力量而言,仍是看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仅有“第一集团”热衷于国际化建设不同,此次展会反映出,以柳工、厦工、山推等为代表的大批中间力量也对此产生浓厚兴趣以及迫切的欲望,并开始了初步尝试与布局,比如品牌形象的包装。   漫步展会现场,无论是多么中国的企业都有一个亮丽的英文标识,甚至有些机器身上找不到一处汉字符号。曾经数个以楷书撰写的品牌字符也早已换成了一水的洋文,令不少参观者有种身处国外的错觉。更有甚者不避“山寨”之嫌,几家来自山东的小型挖掘机企业玩起了文字游戏,展会中曾出现多个与沃尔沃相近的品牌标识,、等制砂设备,顿时让人摸不着头脑。而且记者发现,本届展会上众多欲进军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均在展台设立了专门的外商咨询处,英文版的资料一应俱全,甚至有各种翻译陪同参观的服务。同时,跟随卡特彼勒和小松的步伐,三一、柳工、厦工等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也已从几年前开始,将自己的品牌商店开在了各大展会的现场,销售产品模型和印有企业标志的衣帽鞋袜,且价格不菲。   其实,这种巨大的反差无需过多解释,它集中反映了中国企业与国际品牌当下各自的不同诉求和心态:一方急切地想拥抱世界,一方欲图分羹中国市场。方向不同,脚步自然相异。而展会中所能触及的仅是国际化战略给企业形象带来的外在改变,事实上,尤其是一只脚已经跨出国门的诸多中间力量,其对于海外市场均已有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布局。或是培养代理商、或是收购兼并海外建厂,、等磨粉设备,甚至是内部人才的国际化。 、、等是市场上主要的选矿设备、破碎设备。同时,“第一集团”几年前的“试水”也对中间力量们做出决策和选择提供了参照及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坚定了其大步走向国际市场的信念。   纵观本次展会,所谓的中间力量已经展现出些许整合行业、结构布局的能力,并产生了强烈的“走出去”欲望和信心,这是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整体实力上升的鉴证。而且,也许只有中间力量的崛起方能称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真正崛起。然而,机遇之下亦有挑战。这是“第一集团”数年前就已捷足先登的路径,其布局产品—整合行业—收购兼并—海外建厂,规模已具,而中间力量们与之差距犹存。正视现状,选择性地出击显得尤为关键。况且,中国不可能同时拥有数个卡特彼勒,但中国可以同时拥有卡特彼勒、小松、利勃海尔……也就是说,谁都可以有梦,但中间力量更应梦得脚踏实地。  总之,中国的工程机械企业至少看上去都很国际。而对比之下,国际巨头们却又很中国。卡特彼勒最以为甚。作为全球工程机械的领导者,卡特彼勒已经连续缺席中国本土的行业展会达三年之久,而此次在北京的亮相着实惊艳。竹柏石狮、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朱墙琉璃……虽然矮矮的展台建筑很容易便被淹没在机械丛林当中,但偶尔从人群的夹缝中露出的一抹朱红,还是让人生出几许难以抗拒的兴致,欲走近一看。而行走其间,多处以宋体汉字书写的“卡特彼勒”品牌标识,更是令人感慨良多。 热销产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