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燃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我国内燃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燃机工业(包括主机及配件)经过多次重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目前约有3000家制造企业。2010年,全行业从业人员近40万人,工业总产值逾3000亿元,内燃机产量逾7000万台,总功率13.5亿千瓦。各类内燃机产品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并有相当数量产品以单机或随配套主机出口到国际市场。
在产业结构方面根据不同的需求领域,形成了不同的制造体系。在车用发动机领域:乘用车形成了以汽车制造厂为主导的制造体系,商用车形成了以汽车制造厂和专业内燃机生产厂并举的制造体系;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形成了以内燃机制造企业为主的制造体系;摩托车用发动机和通用小型汽油机形成了区域产业集群制造体系;船舶、铁道机车和其他特种用途内燃机形成了各自健全完整的制造体系。未来,内燃机的发展可以在这种制造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以期内燃机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制造企业规模发展的组织结构方面,通过资本、资产兼并整合等多元化形式,行业内组建形成了规模优势的企业集团,与配套主机厂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由此打造出了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市场竞争力强、具有国内国际知名度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大大提高,有6家企业进入机械工业百强企业。未来,中国内燃机企业在追求规模化的同时,要不断提高企业生产质量和效益,、等制砂设备,不断提高全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真正把保持行业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而运用科技的力量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内燃机工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自主创新方面,目前我国虽然已成为内燃机制造大国,但是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薄弱,可持续的基础和综合竞争实力仍与大国地位和形象不相匹配。
、、等是市场上主要的选矿设备、破碎设备。因此,内燃机企业未来需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探讨行业相关共性技术的发展,实现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突破。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节点上,自主汽车核心零部件技术实力的提高,是重中之重。、等磨粉设备,对于亟待求发展的中国汽车业,动力总成技术的相对落后,是制约其变强大的关键掣肘。中国零部件的机遇在哪里?业内一直在探索。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售后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全球采购进一步发展等等都将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机遇。作为亚洲最大的动力总成制造企业,欧意德的成绩,验证了中国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壮大。
然而,成功往往属于开拓者。就在全国普遍重视整车发展、轻视零部件发展的情况下,欧意德动力集团敏锐的注意到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战略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包括清洁型柴油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等优质产品,走出了一条以动力总成制造为核心,以“技术合作+自主创新”为突破口,带动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的汽车振兴之路。
热销产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