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新材料“十二五”获重点支持
打造集约化新材料产业集群和国际化大型龙头企业
知情人士日前透露,新材料“十二五”规划有望9月公布。“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实施新材料重大工程项目,重点支持高强轻型合金材料、高性能钢铁材料、功能膜材料、新型动力电池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新材料。另外,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和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绿色建材等行业材料也有望获得重大工程项目支持。
据介绍,新材料“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为自给率达70%,重大工程项目支持的每个子行业都有望通过5—10年时间形成千亿元至万亿元产值规模。“十二五”末,新材料行业产值有望达数万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从现状来看,我国新材料产量很大,但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还不能称为材料强国。为突出重点,加大支持力度,推动我国新材料重点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将继续围绕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现代交通包括新能源汽车及航空航天等重要发展领域对新材料需求作出规划,国家将实施新材料重大工程项目,对相关材料进行重点支持。
“十二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将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高产业化水平,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打造集约化新材料产业集群和国际化大型龙头企业,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提升关键材料的国产化水平,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和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新材料产业应加强产研结合
几年前,锂电池、稀土永磁这样的名词或许还不为人们所熟悉,而如今,它们已经是二级市场上众人追捧的题材之一。显然,新材料同众多新兴产业一起已经成为未来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就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在国家不断出台各项鼓励政策的同时,新材料行业自身更需要加强研发与产业的融合,使更多产品能够实现产业化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变的过渡时期,传统产业比重逐步下降,而高端新兴产业面临较快发展。材料作为制造业的基础,对于工业升级和转型意义重大,新材料责无旁贷地要担当起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工作。
有关数据显示,尽管目前我国新材料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大,约为2%左右,但是发展速度较快。业内预计,未来我国新材料产值将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数万亿元。
仅就当前发展情况来看,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投入的带动下,新材料产业正在不断细化,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市场规模已有所扩大。新材料产业包括轻质合金材料、硬质合金材料、贵金属新材料、半导体新材料、锂电材料和储氢电极合金材料、钽铌铍基新材料等多个子行业,覆盖了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机械、能源等多个领域。
为了促进产业发展,我国在财税政策、产业政策和科研投入上给予了新材料产业各项支持。但目前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也开始逐一显现。
首当其冲的就是新材料产业还未实现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这主要体现在当前一些高品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还主要依赖进口,国内新材料领域的市场需求还未得到满足。
与此同时,新材料从研究到工业应用的连接还不顺畅,缺乏有效的产研连接机制,在市场推广和应用上依然有待强化。仅以新型建材产品为例,由于产品成本较高,再加上行业标准、使用习惯不“配套”,使得国内市场接受度较低,尚未得到广泛推广。
此外,目前我国新材料的自主研发力度还有限,很多新材料品种依然依靠进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行业较为分散,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中并没有包含新材料的专项,这有可能会对新材料领域的研究和突破产生一定的影响。
显然,在加大新材料行业鼓励政策力度的同时,还需要完善相关配套激励机制,加大自主研发的支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并帮助企业逐步开拓市场,提升新材料的认知度和影响力,从而使研发与产业能够有效结合起来。
超硬新材料孕育投资机会
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扩张较快新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要基础
超硬新材料产业链孕育投资机会。钕铁硼产业链是2009-2010年一个成功的投资案例。上游提价,中游全球的产能向我国转移,下游需求爆发性增长,使整个产业链都出现了投资机会。不同新材料子行业的发展具有共性特征。目前超硬材料产业链的发展已经接近了此前钕铁硼爆发前的状态,其中将孕育投资机会。
上游走向寡头垄断,看“提价”。超硬材料的上游是金刚石,钕铁硼的上游是稀土。两者在供给上都逐渐走向寡头垄断,在需求上都有稳定的高速增长。金刚石价格虽然不会出现类似稀土的剧烈涨幅,但未来趋势继续“看涨”,利好具有金刚石业务的企业。
中游做出中国品质,看“海外市场拓展”。超硬材料的中游是复合片,其发展程度类似2003年前后的钕铁硼。当时国内产品性能突破了360kJ/m3,从而打入了国际主流市场,促使全球产能逐渐向我国转移。当前国内领先的超硬材料企业,正力争在刀片和石油片上打入国际主流市场。如果成功,同样会促进复合片的生产向我国转移。
下游需求增长,看“高端产品开发”。钕铁硼的崛起与近两年新能源汽车、风电设备和节能电机等应用的发展密切相关。超硬材料的下游同样在快速增长。在需求的量上,以对传统磨料和刀具、钻头、锯片等工具的替代为主,预计复合增速25%。在经济效益上,我国的金刚石线锯、高精高速砂轮、高档专业锯片、单晶型拉丝模、单晶型车刀等新型超硬工具距国外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投资机会将更加明显。
相关公司面临快速成长机遇,具有投资价值。当前整个超硬材料产业链面临快速成长的机遇。四方达等上市公司,相对竞争对手具有融资优势,能实现更快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风险提示:超硬材料公司规模较小,大多为创业板。创业板的估值水平明显高过大盘蓝筹,今年有整体下降的系统性风险。复合片和金刚石线锯等高端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具有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
战略产业方兴未艾化工新材料业前景广阔
新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新材料是近年来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开路先锋,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内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领域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化工新材料性能优越,技术壁垒高,前景广阔。化工新材料产业作为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未来化学工业的发展方向。化工新材料主要用于新兴产业以实现更高的性能要求,因此在技术上难度较大,技术壁垒高,产业集中度高。
我国化工新材料对外依存度高,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国内化工新材料整体自给率在56%左右,其中新领域的化工新材料自给率仅为52%,工程塑料和特种橡胶自给率仅为35%和30%。我们结合国家“十二五”战略规划,重点关注进口依赖度高、国内企业技术取得突破、下游需求爆发式增长的细分子行业的投资机会,包括高性能特种纤维材料、改性塑料、工程塑料、聚氨酯、锂电池材料等。
高性能纤维壁垒高,芳纶纤维率先实现大规模量产。烟台氨纶年产1000吨对位芳纶产业化项目5月底投产以来运行正常,芳纶1414项目的投产标志着芳纶纤维的国产化又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烟台氨纶成为我国唯一能够规模化生产间位芳纶,公司成为我国最大的芳纶纤维产业基地。
工程塑料需求旺盛,技术领先者最为受益。国内特种工程塑料的一些品种取得了巨大突破。深圳惠程的TLCP液晶高分子材料也将量产,特种工程塑料的量产将打破国际巨头寡头垄断的格局,相关企业投资价值显著。
建筑节能需求蓝海打开聚氨酯材料长期成长空间。建筑保温市场启动后,聚合MDI和硬泡聚醚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全球MDI需求增速明显超越相应GDP增速,国际上SRI咨询机构预测未来5年全球MDI需求量将以年均5%以上速度增长,而未来3年内,全球仅有烟台万华的MDI装臵投产,全球年均供给增速不到5%,MDI供求将持续偏紧,行业景气有望不断上扬。
锂电池材料方面,新能源汽车带动锂电材料需求数十倍以上增长。目前锂电池材料中正极材料毛利率超过30%,负极材料超过20%,电解液达到40%左右,隔膜超过70%,六氟磷酸锂电解质材料为70%左右。目前锂电池材料行业瓶颈较高,国内目前正极、负极处于供需平衡状态,电解液、隔膜为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产品供不应求。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