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支撑着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005年的2120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565亿元,年均递增13.9%。多年来民营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保持在50%左右。
民营经济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民营经济上缴税金从2005年的252.7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82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比重由33%增长到36%,一些县市民营经济税收已超过当地财政收入的80%。
民营经济成为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2005-2009年,全省民间投资从1028.2亿元增加到2545.7亿元,年均增长25.4%。5年民间投资累计达到8526.5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4.6%,成为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民营经济成为劳动就业的主要渠道。民营经济吸纳了全省75%的城市新增劳动力和60%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2009年,民营经济从业人数达到587万人,占到全省二、三产业从业总人数的70%以上。民营经济转型发展迈出可喜步伐
民营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总量、规模、结构已开始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发展。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民营企业清醒的认识到转型发展的必要性,主动地把转型发展作为企业健康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自觉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拓展延伸产业链;自觉地努力发展新兴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自觉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整体竞争水平。民营企业在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中取得了可喜成就,在发展新兴产业中迈出了积极步伐,在转型发展中初显了身手,涌现出许多成功的范例。
2008年我省民营企业有70087个,资产总额11955亿元,占全社会企业资产总额的26.4%。民营经济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采矿业、制造业和房地产等行业,四者占到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金总额的71.04%。
传统产业方面民营企业占据重要地位
煤炭。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后,民营办矿294处,占28%,作为接管主体民营企业占到了三分之一。
焦炭。全省269家焦炭企业,只有9家是国企,其余260家均为民营焦炭企业,产能占85%,国企只占15%。
钢铁。全省规模以上钢铁企业438家,80%以上是民营企业。全省产能在百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16家,其中国企只有4家,其余12家都是民营企业。
新兴产业民营企业显露优势
全省民营科技企业已达1300多家,数百项新产品填补了国家和山西省的空白。6种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25个产品被评为山西省名牌产品。山西通达集团、成功集团成为装备制造业标志性项目;山西方略保税物流中心成为全国民营保税物流中心的国家试验区;乐百利特、高科华上、光宇电源的LED技术,罗克佳华物联网技术,亚宝药业(11.96,0.18,1.53%)、振东药业、诺成制药主导产品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产业结构调整民营企业发挥重要作用
全省610家煤焦铁民营企业投资发展农业,投资总金额达68亿元。煤焦企业投资150亿元发展旅游业。28家民营企业列入“三大企业方阵”。民营企业有13个项目列入山西省首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23个项目列入山西省服务业“1+10”工程项目。山西海鑫钢铁集团、安泰集团(5.92,-0.29,-4.67%)等50余家民营企业进入百强潜力企业培育工程。
产业集群化发展民营企业担当主力
全省已经形成玻璃器皿、精密铸造、玛钢铸造、纺机制造、法兰锻造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民营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乳制品、食用醋、小杂粮、粮油、饮料、果蔬、畜禽、枣系列产品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初步形成生物制药、精细化工、磁性材料、新型建材、信息科技五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民营企业现代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民营企业产权结构日益多元化。2005年至2009年私营企业中,独资企业比例由25.81%下降到19.79%,有限责任公司由71.81%上升至78.95%。上市民营企业逐步增多,7家民营企业通过改制或兼并收购在沪深两市成功上市,累计直接筹集资金38.88亿元。
民营企业治理结构逐渐走向规范。许多私营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股权结构和管理模式开始向现代化企业制度靠拢。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