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关注焦炭业发展的专家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预计,下半年,焦炭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不会改观,焦炭市场的疲软态势还将继,而尽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规模水平才是解决焦炭行业困境的根本。
限产保价,进退两难
“当前,山西焦炭行业形势稍有好转,但身处煤炭、钢铁业的上下游夹缝中,大多数焦化企业经营困难。”长期研究山西焦炭业发展的原山西社科院能源所研究员夏冰告诉本报记者,自金融危机以来,山西的焦炭企业大多都是亏损的,但企业即便是亏损也得活着,要么企业就得死,所以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以山西焦化集团为例,山西社科院能源所副研究员刘晔向记者介绍,作为山西最大的独立焦化企业,今年以来,企业的原料煤采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6座焦炉经常处于“吃不饱”的状态。焦炉不能满负荷生产,导致后续的焦化附产品回收利用的工艺能耗水平偏高,生产成本“被提高”。
原料煤供应不上,这对工艺连续的焦化企业的影响是致命的,由于焦炉是恒温设备,一旦熄火停产,投资数亿元建成的整个焦炉就会报废。
5月下旬以来,由于受到钢铁市场低迷的影响,焦炭价格持续下滑。“目前已跌至成本线附近,甚至某些焦炭企业已经打破成本价,加之焦煤价格坚挺,企业基本没有议价能力,短期内焦炭业运行将十分困难,下半年焦炭市场仍以看空为主。”上海中泉投资有限公司分析师邹青对本报记者说,整个焦炭市场是非常悲观的。
在焦化企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5月份起,山西、河北、山东焦化行业协会及陕西、内蒙古等五省区焦化企业实行联动限产,山西省企业按40%的幅度限产,河北、山东、陕西、内蒙古的企业按30%的幅度限产。刘晔表示,虽然焦化企业采取了限产保价措施,但钢厂并不买账。就目前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明显,钢铁企业并没有增加采购量。
“现在国内很多大型钢铁企业都拥有了自己炼焦厂,这种自产自需的模式,使山西焦炭的销路大受影响,而国外钢铁企业的大幅减产也让山西焦炭的出口遭遇到了瓶颈。”夏冰分析指出,焦炭企业炼焦煤供应不足,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市场需求不足,焦炭企业呈现出产品价格低位运行和成本压力上升的两头挤压,生产经营比较困难。
产能过剩,整合重组缓慢
焦炭行业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是引发焦炭全行业陷入亏损的根本原因。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近日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提高焦炭企业规模,把环保标准进一步提高,把企业做大做强,首先对产能过剩有一定的抑制,其次对下一步的循环利用也有一定好处。”
据公开信息显示,山西目前约有270余家焦化企业,总产能接近1.6亿吨。分别占全国焦炭产量的40%和全球焦炭产量的18%,其中出口量占全国焦炭出口总量80%和全球焦炭市场交易量48%。林伯强表示,尽管山西是焦炭生产和出口大省,但是由于小炼焦厂很多,综合利用率及工艺水平很低,对环境污染严重,淘汰这些落后产能势在必行。
根据《山西焦化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2011年之前,将淘汰落后焦化产能2000万吨,保留焦化企业150家,总产能控制在1.4亿吨。到2015年,全省保留骨干焦化企业60家,总产能控制在1.2亿吨。
刘晔向记者介绍说,山西省政府为整合重组焦化行业在财政金融政策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然而,焦化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大量产业政策限制的焦炭企业尚没有被关闭。目前市场形势依旧低迷,焦化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林伯强认为,山西焦化行业的整合重组推进比较缓慢,成效不大,其原因是,“焦炭业整顿不像煤炭业整顿见效快,是因为煤炭是资源性的,焦炭是生产性的,带来的社会问题比较多,牵涉的问题也比较多,利益链比较广。同时政府在这方面的力度没有整合煤炭业的力度大,煤炭业整合与问责制相关,而焦炭业整合则显得没有煤炭业那么迫切。”
对于山西焦炭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夏冰和刘晔都表示并不乐观。他们认为,作为山西传统的支柱产业,焦炭业的转型发展是未来发展的根本出路。应该考虑到山西的环境容量,严格控制焦炭总量和新增量,有效控制产能,推广使用清洁型热回收焦炉,推进焦化产能向焦化集中区转移,提高焦化行业整体素质,建设大型焦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带动山西省煤化工的发展。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