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资产重组与合作活动虽然已经签约,但还远远没有划上句号。可以说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前面还有很漫长的路。”杜双华指出,按照协议内容约定,签约后日钢原管理团队将作为租赁方继续经营管理日钢资产,直至山钢日照新公司一期投产为止。因此,现有日钢管理团队的使命要到过渡期结束才算“划上句号”。
“杜总讲话中所提到的‘三四年租赁期’这个期限,是经过相关专家论证后得出。相关手续从呈报国家相关部门到获批,再到具体落实需要较长时间。”11日上午,日钢的一位高管在电话里告诉导报记者。
“山东沿海发展已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日钢归入山钢,对日照市地方发展、GDP的增长都有促进作用;身份由民营变为国企,对日钢的员工也有好处。”同日,日钢副总经理王立飞如是告诉导报记者。
重组“心路”
在上述讲话里,杜双华畅谈了重组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坦白讲,单纯的重组我是不情愿的,谁也不愿意把基业让别人来管理。但是要建设精品钢基地,必须实施重组,我有这个自知之明,知道我们自己干不成精品基地,先天问题不解决也很难发展成为世界500强企业。”谈到最终为何接受资产重组和合作协议时,杜双华表示,是山钢的精品钢基地规划思路让自己“服气”。
据导报记者了解,杜双华所言的“先天不足”,主要是指日钢建设初期大干快上,有些项目没有得到完整的立项、环保批复就仓促上马。
因此,对于自己一手创造的“日钢速度”、“日钢奇迹”,杜双华归结为“时势造英雄。一个特殊的团队在一个特殊的环境和一个特殊的年代,干了一项特殊的事业而已。”他认为,日钢虽然摊子做大了,但是大而不强;虽然企业发展很快,但是根子上还是无法与大企、强企相比。日钢先天不足的问题不解决,“注定长成不了参天大树,也很难打造百年老店。”杜双华表示,这次重组对个人、企业、行业乃至地方经济的发展,都将带来很好的预期,可以说是一个“多赢”的重组合作。
“城市搬迁、沿海集中、淘汰落后、结构调整,这才是中央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无论是从建设布局、结构调整、产品匹配各个角度,在现阶段确实都是行业顶尖领先的,我们自己不可能达到这一标准。”自知者明,站在创业者的角度,杜双华的这一席话颇具大将之风。
“后杜双华”时代思路初显
重组之后,杜双华的首要任务就是稳定军心。对于日钢员工的未来去处,杜双华指出,山钢承诺接收签约之日的全部在册员工,并会妥善解决劳务工问题。“大河有水小河满,职工待遇只会比以前更高更好。”
“目前公司的生产状况良好,员工生产热情高涨。”王立飞告诉导报记者。
关于公司的未来效益和员工收入,杜双华表示,在山钢所提供的三四年的租赁期内,日钢将自负盈亏,这期间,如果大家齐心协力,还会有“更多的钱能赚能分”,同时他作出承诺,由于工资调整方案与山钢另行协商确定,可能不一定会涨,但奖金肯定会发得更多。
关于未来三四年的打算,杜双华已然成竹在胸。他指出,在过渡时期内,由于是租赁经营,所以不会再有大的建设,利润将全部用在“经营运转”上,思路要随之改变,特别是在如何改进付款方式、利用现金流降低供应成本、提高销售产品品种、区域效益比、增加直供户、提高附加值、开发所有的主要及附属产品销售市场等方面下功夫。
杜双华用“倒计时”形容未来的几年时间,他强调现在在建的和以后拟建的工程,不仅要优质量,也得要高效率,争取“快投入早产出”。
在杜双华看来,日照钢铁这几年,“隔着窗户吹喇叭名声在外”,不管是成本还是指标,是救灾还是助学,在全国都有点知名度,有一些美誉。“而这一次重组是民企国有化的最大一单,也是全国首例如此大额的国有资产租赁经营,整个业内外都在盯着我们,看我们的表现。”
对于新东家山钢,杜双华高调表示会“完成平稳圆满过渡交接”,不会走“掠夺式租赁”的路子,在过渡期满后,要将一个经营有序、队伍稳定、设备完好的日钢交给山钢。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