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非全天候户外露天工作者 企业可折算发放高温补贴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02/2012 11:27:03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许蕾 林菲璜
    快餐店的送餐工李阿姨已经拿到了6月份的高温补贴,然而,与新闻上说的“每个月150元”不同,她拿到手的只有30元,“我不敢问老板啦,问过店里的经理,说是临时钟点工的补贴就这么多”,她说,经理强调,她不送餐的时候在店里是有空调的,不属于户外露天工作,室内温度也不到33℃,不符合发高温补贴的条件,按照实际户外送餐的时间,“发30元不算少”。

   企业不执行每月150元定额发放,按照实际户外工作时间折算,是否符合规定?记者就此采访了广州市人社部门,得到的答复是:“对于非全天候户外露天工作的劳动者,企业可以按照相关规定折算发放高温补贴”。“现在市民都比较关注高温补贴的问题,然而,我们在接到投诉进行现场调查执法的过程中,发现确实存在不少误区,有些企业该发未发,或者发不到位,有些则是劳动者不该拿,非得要”,人社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即使是同一个行业,因为实际的工作条件存在差别,高温补贴的发放也不是完全统一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当然,对于户外露天工作的建筑等行业,毫无疑问,每月150元高温补贴必须按时发放”。

      ■走访

   餐饮业 外卖送餐工按单拿补贴

    虽然还是大清早,位于5号线大沙地站附近的几家经营粥粉面的餐厅已是门庭若市。记者走访了附近的餐厅,对高温补贴发放的情况进行调查。

   “我们有发放高温补贴,每人50元一个月”,禾味馆老板如是说,“我们餐馆里有装空调,员工天天在里面吹冷气,所以也不用额外提供清凉饮料了”。一家潮汕风味快餐厅的收纳员则一脸茫然:“高温补贴?那150元不是建筑工地的工人才拿的吗?餐饮业没有这个福利吧?反正我们是没有拿到什么补贴。发矿泉水这个算不算呢?”

   记者了解到,因为高温,大部分酒楼餐厅店内开足空调冷气,因此工作场所的温度并未超过33℃,企业不需要发放高温补贴,不过,不少福利较好的餐厅,还是为员工准备了一些小小的夏日“利是”或者饮料茶水,“希望员工能有个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一家餐厅老板这样说。

   然而,因为不少快餐店提供外卖送餐服务,送餐工则属于“户外工作”的行列,记者走访了解到,这部分劳动者,大多是按单拿补贴。麦当劳五羊新城店送餐工告诉记者,“我一天工作8小时,平均能送10个单,每一单的高温补贴是0.5元,整体算下来,一个月150元差不多”,他说,“我们公司全部都是按照这个规定执行的,这0.5元明确了就是高温补贴,跟普通的送单提成不同的,是额外有的”。

      物流业 个别企业超额发放

    根据此前调查,物流业是高温补贴发放不规范的“重灾区”之一,记者近日走访数家快递公司,发现,规模较大的正规物流公司发放高温补贴相对及时,一些效益较好的公司还为奔波在烈日之下的快递员超额发放补贴。

   听闻“高温补贴”四个熟悉的字,顺丰快递公司的快递员小李露出满意的笑容,“我们公司已经按时发放150元的高温补贴了,还有清凉饮料。”凡客的小王则更为幸运,“我们公司给员工的补贴是每人每月200元,应有的补助物资我们也有。”另一名来自京东商城的快递员也表示,企业如实实施了高温补贴政策,但事前他也是听老乡说起才知道的。

   记者了解到,6—7月并非物流业旺季,甚至可以说是一年中相对平淡的时期,大部分正规物流公司为快递员或送货员发放的都是定额补贴。

      制造业 车间温度决定是否该拿补贴

      “没有补贴啊,每天下午厂里会发一次凉茶”,广州某制衣厂车间女工小华告诉记者,车间没有安装空调,有电扇,“下午开工的时候还是很热的,到底有多少度,我也不知道”,她说,“我们都习惯了,我在这家工厂打工3年了,以前夏天也都是这么过来的,没人去问过经理高温补贴的事情”。

   白云区某电子厂,车间一线工人小张说,“没有补贴,不过应该不用发的,我上网看到过新闻,说是33℃才要给,你知道的啦,电子产品对生产环境还是有点要求的,车间有空调的,我们也不热啊,厂里去年给员工宿舍也安装了空调”。

   “现在还是属于淡季”,花都区某礼品加工厂老板任先生说,“我都看过新闻的,高温补贴要从6月发到10月的,我们做礼品这一行,要到差不多9—10月才能接到圣诞订单,到时候才会招满员工开足工”,现在,他的厂里员工不算多,“我们都发补贴的,一个月人工要多支出1万多元”,他说,“今年上半年订单情况不太好,要为高温补贴多支出,成本肯定要高一些,不过也不至于顶不顺,这么热的天总归要对员工意思一下的”。

      ■焦点 

    问题 1      

   补贴是否该区别发放?

   不同岗位工作环境不同

    同一间餐厅,收银员和服务生在大堂和包间工作,到处开足冷气空调,而厨师则在灶台边面对炉火和油温,这样不同岗位造成的工作环境不同,餐厅是否应该对高温补贴区别发放?

   “道理是这样的,但是操作起来太难办了”,天河区某酒楼老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如果按照规定,收银员和服务生,工作环境有冷气,可以不用发高温补贴,厨师则应当发,“一个单位,员工有的发有的不发,没拿到的肯定多少心理有点不平衡吧?作为老板,即使合理,但是在人情上要被说不能对员工一视同仁”。最终,这位老板选择全体员工均发补贴,但是不同岗位标准不同,有冷气吹的只拿50元,高温工作的拿150元。

   即使是同一个岗位,工作场所变更的情况下,工作环境的温度也有变化,如外卖送餐工,不送外卖可以在店里吹空调,一旦接单出门立马变成了户外工作;房屋中介经纪,没客户的时候在中介铺里也有空调,一旦陪客户出去看房,则免不了烈日下走多一段路;公交公司的司机,因为公交车有“盖顶”,不属于露天工作,现在空调车普及了,不存在这个问题,放在前几年,有些公交车还未安装空调,是否也属于高温作业?

   对此,记者咨询了法律界人士。郭旺生律师认为,要认清高温补贴的发放条件,关键是要认定什么是高温作业。2012年3月1日起生效的《广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该《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每年6月至10月期间,劳动者从事露天岗位工作以及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所需费用在企业成本费用中列支。”换言之,即使是室内工作者,如果室内工作温度达到甚至超过33℃的,也属于高温作业,用人单位还是应当按月支付高温补贴的。

   人社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界定工作场所是否属于高温环境的时候,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有一次,某工厂车间员工投诉,我们执法部门去现场调查的时候,需要取证是否高温,可是,执法人员刚刚到场,车间就开了空调,温度立刻降了下来,而员工反映,为了节省成本,车间的空调平时基本不开的”。

   人社部门表示,高温补贴发放执法,率先要解决的是建筑等行业,完全露天和户外作业的,“这个没有任何争议的地方,完全符合高温补贴的发放条件,每月150元只要没发到位,查实就要罚款”,上述行业属于硬碰硬的严控范围。 

      问题 2      

   根据实际工作时间折算发补贴是否符合规定?

    不按照150元的定额发放,而是企业对员工高温工作时间自行界定,并折算发放,是否符合规定?比如,外卖送餐工,按单给补贴,这种“灵活”的方式,是否可取?

   郭旺生律师认为,如果劳动者并非全部工作日都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用人单位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折算。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布的《关于高温津贴发放的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因下列情形之一未能正常出勤的,用人单位可按劳动者当月实际出勤且从事高温作业的天数折算高温津贴:(一)因事假、旷工未提供劳动的;(二)在医疗期、因工伤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期间、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产假、看护假、计划生育假等未提供劳动的;(三)劳动者其他个人原因未出勤从事高温作业的情形。”也就是说,劳动者在高温作业的情况下每天可以获得6.9元。

   人社部门也认可这种折算发放的办法,“对于非全天候户外露天工作的劳动者,企业可以按照相关规定折算发放高温补贴”。 

      问题 3    

   降工资发补贴

   “明升暗降”如何监管?

    小林7月签约一家工厂,劳动合同上写明每月工资1300元,每月发150元高温补贴。“一开始我还觉得厂里挺规范的,高温补贴每个月发多少,发几个月都写进合同里”,但是,很快小林就高兴不起来了,他上岗后无意中询问同事发现,去年进场的员工,每月基本工资是1500元,“没理由过了一年还降工资吧?只听说工资涨的啊”,有好心的老员工提醒小林,现在高温补贴发放查得严,老板不想违规,但又不想多开人工,“就把工资降了降,加上补贴而已”,实际上,小林拿到手的,比老员工还少了50元,也就是说,老板按规定发了高温补贴,还给自己省下了50元/人的人工成本。

   “这种情况并不鲜见”,人社部门有关负责人透露,在近年的劳动争议投诉中,这种案例屡见不鲜,“但是,实在无法监管,更别提处罚了”,因为企业可以自主分配工资,政府部门无权干涉,一旦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工资数额,劳动者接受并且签约,合同就生效,“即使知道自己的工资被明升暗降了,也只能接受”,人社部门提醒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要多留个心眼,除了看清楚工资和补贴的相关条款,不妨事先询问一下该企业的工资是否近期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