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科技>  正文

微博“一哥”李开复的秘诀:机器+人工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2/25/2013 11:50:19   来源:IT商业新闻网

  李开复被解禁后透露了他的微博秘诀:如何完成在社交网络上的身份塑造。机器+人工+执行力使他的粉丝量从去年8月的20名左右排到现在的第四五名,而影响力,他排到全微博第一。

  【IT商业新闻网综合报道】(记者 王淇)近日,李开复因为在微博上说到搜索相关话题而被微博禁言。被解禁后李开复透露了他的微博秘诀:如何完成在社交网络上的身份塑造。

  李开复说,通过“微脉搏”他可以最高效地看到他最重视、最应该出现在他视野里的微博信息。别看他名义上关注450人,实际上,哪怕他关注上千人、上万人,他通过该工具每天也只看排在前面的两三百条信息。这些信息的排列依据是话题、转发量、爆发速度与他过去的阅读点击习惯。

  新浪微博自己也开发了智能排序,但李开复说他对新浪做的那个不喜欢,而这个工具帮助他解决了问题,他每天只需在早六点到七点、晚八点到九点查看这些信息就可以了。

微博“一哥”李开复

微博“一哥”李开复

  但是如果他上微博时间固定的话,他怎么能保证发布时间点足够分散与随机呢?同样是软件帮他弄。

  “它让我的转发可以分散开来, 在分散转发的时候,我当然自己会留意说,这个东西是有时效性(time sensitive)的,我现在就要转,这个东西等半小时也不差,这个东西明天发也可以,这自然地能够让我的微博在一天的黄金时间比较集中地发出,但是绝不会有一小时发出两条的情况。”

  李开复说,“这是我们理工科的思维。”

  他不隐讳地说,“我的粉丝就是这么来的,告诉你实话。”

  这种机器+人工的结果就是,他的粉丝量从去年8月的20名左右排到现在的第四五名,而影响力,他排到全微博第一。

  2月24日李开复在知乎回答道:

  我的微博全部是自己发的,内容大概分布:10%当天原创(时事新闻评论、微博热议等),20%累计原创(不断累计的,例如阅读感言、网上看到的好东东、家庭趣闻、特别好的旧微博等没有时效性的),50%工具辅助转发,15%员工的推荐建议(例如国外趣闻,国外投资文章、科技投资好文),5%"私信投稿"。

  每半小时发一条是因为用工具定时,但是每条都是我挑的。用工具是因为我的空闲时间无法和黄金时间(早上9-11,下午3-5,晚上9-11)匹配对应,而且不能太频繁地发(会刷屏)。流程大约如下:

  、早上6点上微博,工具自动整理昨晚10点睡觉后8小时里面最有价值的约100条微博,看一遍,边看边决定那些转发点评,定时在黄金段每半小时发出(若有时效性特别重要的,就马上发;如果当天微博较少,就一小时一条)。

  、6:30转发完毕,然后看累计的投稿、累计原创、员工建议,再定时几条。

  、有时间的话,再看看工具里面的关键词监控和引爆话题,再去搜索一下当日大事和重要关键词,如果还有时间,就看看我最认可的几个人有没有发什么。

  、最后再基于上面工作和其他感触灵感,发当日原创。7点结束。这样通常上下午约10条微博就定好了。

  上面的流程,上班时间再抽30分钟来再做一次,下班后再抽30分钟再做一次。一天3次,共2小时,就运营结束了。(如果有碎片时间,也会用手机上上微博)高效吗?

  李开复表示随着传统的互联网巨头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占位基本完成,新创业的企业如果今天才想到做移动互联网太迟了。但也不是没有机会,只看着后视镜,看新浪、腾讯在做什么肯定不行。

  目前来看微博的商业化已经势在必行,李开复说移动互联网的商业化模式大家真的不用担心。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在复制过去PC互联网的成长过程。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可能有些泡沫,就像是2000年~2002年左右的PC互联网,但是它还有移动的特质,发展也更快速,比当时PC互联网的发展快3~4倍。对于2013年商业化的进程,我认为还需要一点时间,不会很完美,但一定会超出大家的预期。

  李开复对创业者的建议简单来说有五条:1.判断未来趋势,顺势者昌,逆势者亡。2.最重要的成本是机会成本。3.关键在执行,魔鬼在细节。4.专注你的用户,一切都会接踵而来。5.简约聚焦,学会说不。李开复说,“这是我们理工科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