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科技专栏作家 笨狸
中移动曾经有个12530的音乐平台,差点做成了一个成功的数字音乐平台。可惜的是,他们的内部腐败把这一切都毁了,但这个平台曾经的辉煌,从商业模式的角度已经证明了一个中国iTunes的可能性。
数字音乐和数字阅读一直是互联网商业化以来走得跌跌撞撞的两个兄弟,前者被苹果咬了一口,后者让亚马逊自我革命了。他们的模式,全部都是内容、互联网平台加终端三位一体的。如果,现在要在国内做一个音乐平台,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有没有可能都得到解决?
首先是内容,还得从四大唱片这些传统公司的内容入手,这是一个目前的大头份额,从产品调性和用户审美方面可以承前启后。这个是钱能够解决的问题,要把内容授权的预付款列入预算,除非以大平台的方式亮相,否则别想着这些恐龙一开始就愿意以分成后结算的方式提供内容。
然后,关键得专注在建设长尾市场上,真正把C2C的数字音乐模式搭建起来。特别是目前国内流行音乐这个领域,发片歌手还不一定就比没发片的歌手唱得好。比如说“中国好声音”,就挖掘出了以堆计算的好歌手。其实现在很多的民间歌手,就在各种不相干的网络社区里拼命想混出头,等着靠视频、音频等零散的、缺乏组织的方式被网友挖掘出来。如果有一个大的音乐平台,有更靠谱的用户推荐机制,就可以让这些未经挖掘的歌曲更早被销售,屌丝歌手也就能更早变现,转型女神和高富帅。如果规定在这个平台发歌的歌手默认必须和平台签约的话,在被数字音乐完全消灭之前,各大唱片公司是不是要反过头来求着平台把歌手卖出去。
传统唱片这些大头依然会是当下销售的主要份额,但未来是属于长尾的。有了更多的单曲,有了更合理的社区传播和网络互动关系链,个人的音乐兴趣和品味将被无限细化、区隔化。摇滚、地下音乐将首先从这种平台获益,在流行歌曲这个分类,传统唱片也将很快被淘汰,流行歌手们也不需要再为了发片而去做音乐以外的事情了。当然,他们估计得学会新的潜规则,比如刷榜什么的。
互联网对于音乐的推广和用户的聚集已经一点异议都没有,《江南Style》是个好例子。如果每首歌都可以发成《江南Style》,并可以直接在线销售的话,歌手还愿意去传统唱片公司发片吗?所以,跑往音乐平台的道路上,唯一的问题也许就是终端。
但智能手机的普及解答了这个问题,转眼到了2013,智能手机卖出了白菜价。有了智能手机,音乐的播放方式将得到多维度的拓展。在室外的,直接拿手机播MP3,回到家里,可以用类似AirPlay的方式将高保真的音频文件往网络播放器上放。甚至,由于网络介质的特点,24/96等更高规格的音频文件提供了更HIFI的体验,古典音乐都可能会同时放弃光盘这个媒介。
网络播放器已经有了很多种,英国老牌器材和唱片公司Linn,一早就开始在拓展HIFI级别的硬盘播放器和“母盘”音乐的在线销售,虽然说销售量还说不上规模化,但是如果把成本控制下来,在大众产品上进行设计,并利用智能手机作为在线的中转和遥控器的话,网络播放器将取代CD成为主流音源。以前有个Squeezebox,本来就在成本和音质的平衡之间做得很好,要不是被Logitech收购后活活做死的话,这个就很有被普及的气质。
如果现在有做音乐社区的,能有雷军的勇气,也开始生产自己的网络播放器,那也未尝就不能复制小米的成功。说不定,小米那个机顶盒被有关部门叫停之后,换了个网络播放器的面目就快要复活出现了呢。小米加多看可以解决数字阅读,也就是眼睛的需求,可惜的是,名字上可以联想起来的那个多米就走得东倒西歪,估计不大可能有魄力为大家来解决耳朵的需求。
总之,现在的网络环境和市场状况,已经为国内的音乐平台提供了一个公共的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至于版权等问题,在法律上也许需要一些实际案例作为支持。但是前几年唱片公司和中移动以及SP之间的那些破事,也已经提供了足够的积累。何况,就算在苹果的平台上,不也还是屡屡出现有侵权的事情么。事情,总不能期待完美。
就在这种大环境之下,阿里巴巴收购了虾米,淘宝和音乐社区,有没有可能就此鼓捣出一个新的产业来呢?
作者简介:
笨狸,又称banly,实名张震阳。先后创办了掌上通、龙音数码、英鹏兰德等企业,骨灰级网络玩家,资深IT评论人士。
现为网易科技专栏之“趋势观察”专栏独家供稿,与读者探讨和分享他对于业界趋势的把握和前瞻。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