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的空白终于被填补。
为引导和规范我国金融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有效配置,央行近日正式发布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涵盖应用基础、安全保障、设备、支付应用、联网通用五大类35项标准。
“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基本确立。”一位支付行业资深人士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支付公司的产品来看,标准确立有利于产业链上下游公司的发展,但总体来看影响不会太大。
“国标”确立
央行方面表示,此次技术标准涵盖了应用基础、安全保障、设备、支付应用、联网通用五大类35项标准,从产品形态、业务模式、联网通用、安全保障等方面明确了系统化的技术要求,覆盖中国金融移动支付各个环节的基础要素、安全要求和实现方案,确立了以“联网通用、安全可信”为目标的技术体系架构。
虽然央行并未发布完整的技术标准全文,也未明确采用13.56MHz还是2.4GHz作为近场支付技术标准,但上述支付行业资深人士说:“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基本无悬念,同时,央行应该会在通信安全、产品形态等方面均作出一些具体规定。”
此前,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都曾主推自己的移动支付技术标准,前者采用国际市场通用的13.56MHz移动支付标准,而后者则自主研发了2.4GHz技术标准。
但在今年6月21日,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正式签署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约定在产品研发、技术标准、受理环境建设、市场推广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这一合作举动被业内认为中国移动“松口”2.4GHz标准且移动支付标准之争基本尘埃落定,未来13.56MHz将成为主流。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移动力推的2.4GHz标准就此被放弃。
根据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的合作框架,双方将以手机SIM卡等为银行卡账户载体,借助移动通信网络提供移动支付产品、远程支付服务;并在近场支付技术标准、NFC手机产品检测、可信服务管理平台(TSM)互联互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此前也公开透露,国家标准已经明确了近场通信频率采用13.56MHz作为近场支付标准;而在金融行业标准方面,行业标准不仅覆盖了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的业务模式与技术方案,还对联网通用、可信服务管理、支付安全、检测认证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化要求。
移动支付新局面?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在移动支付标准不确定的情况下,产业链上的公司无法完全放开手脚,现在标准确立能加速促进行业上下游的发展空间。
“但目前来看对支付公司的影响不会太大,因为大部分支付公司都是走跟随路线,主要参考银联13.56MHz标准来做产品。”上述支付行业资深人士继续说,“而且支付公司现有的远程支付产品发展还不是很广泛,除了一些新的产品尝试性投放市场外,很少有大规模的布放。”
央行方面则表示,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的发布有效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满足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技术需求,有利于增强我国移动支付安全管理水平和技术风险防范能力,营造产业链各方开放、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移动支付主要有三个主要技术模式:以手机上的安全支付控件为载体的远程支付、以NFC技术为代表的近场支付以及以二维码技术为代表的面对面的无卡支付。
“类似电子钱包的NFC模式是‘大佬们的游戏’,这个阵营里有谷歌(Google)、中国银联、中国移动等,关键在于技术标准的制定以及如何引导他们的发展,技术不会成为最大的壁垒。”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还有一种是“刷头”,即把手机作为POS机,在消费网点用手机直接刷的NFC近场支付方式,比如美国的Square、快钱的快刷等。
该负责人继续说,对于第三方支付公司来说,包括支付宝、快钱等主要都是做平台,把越来越多的支付工具纳入其中。“但至少现在看来,未来移动支付的主流方式仍然具有不确定性。”该人士说。
汇付天下总裁周晔则认为,目前推进移动支付发展有三种类型的力量,分别是商业银行、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随着移动支付的蓬勃发展,未来会有更多的力量加入到移动支付中来,一种是终端制造商,一种是软件公司,更多的进入者将会一起颠覆这一产业。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