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科技>  正文

陈淑宁解密文思海辉合并案:前前后后谈了9年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1/27/2012 16:32:11   来源:搜狐IT

陈淑宁

  【搜狐IT消息】 11月27日消息,今年8月份,软件外包企业文思和海辉合并,成为国内人数最多的软件外包公司。双方合并当天,文思和海辉的股价均出现下跌。今天下午,文思海辉董事长陈淑宁在同搜狐IT对话时表示,股价变动并不奇怪,投资人对企业的合并普遍心存疑虑,因为合并案涉及到整合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

  此外,陈淑宁还向搜狐IT透露,并购是软件外包企业做大的捷径,印度企业也在这样做,海辉和文思不存在并购现象,双方是对等合并,从2003年开始谈判,前前后后谈判谈了9年。

  并购回顾:文思海辉合并

  2012年8月10日,文思和海辉先后发布声明称:文思和海辉双方股票将以1:1的方式进行合并,合并后新公司名称为文思海辉,全部股票将在纳斯达克市场进行交易。

  伴随着文思海辉的合并,一场管理层的调整也在进行当中。原文思董事长陈淑宁出任文思海辉董事长,原海辉CEO卢哲群出任新公司CEO。

  对于这起合并案件,外界解读为弱势群体抱团取暖。虽然合并后的公司员工总数2.4万人,成为国内软件外包企业人数最多的公司,但是,同印度同行相比,无论是营收还是员工总数,中国的软件外包行业都比较弱小。

  从当天的资本市场反馈来看,双方股价当天均出现了下跌,这意味着华尔街的分析师并不是很看好这场合作。

  解密并购:谈了8年才谈成

  对于合并后导致的股价下跌,陈淑宁向搜狐IT表示,股价出现变动是正常现象,原因是企业在整合时面临着众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投资人在面对合并案时,第一个反应通常是“打叉号”。

  出于打消投资人顾虑的目的,文思海辉合并之后实施了一系列调整,比如控制成本。陈淑宁称,1+1的合并案件需要时间,才能看到整合效果,短期内能交给投资人看的,就是效率和成本的控制。

  陈淑宁认为,未来的软件外包行业将是大者恒大的竞争态势,前10大公司将占据超过60%的软件外包市场份额,这也是文思海辉寻求对等合并成为一家公司的原因。

  作为前文思董事长,陈淑宁透露,文思同海辉的谈判始于2003年,当时双方就有意向谋求合作,但一直没有谈拢。双方分歧的焦点在于“谁主导谁,谁说了算”,最终双方决定对等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