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梳理:
2008年国家启动“绿色照明”工程,城乡居民购买使用中标企业节能灯由财政补贴50%,企事业单位等大宗用户购买补贴30%。此外,还通过实施“‘光明行’公益工程”向边远山区进行捐献。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中国各地节能灯推广非常迅速,例如湖南省长沙市2008年至2011年共推广高效照明节能灯360万支,其中2011年推广161万支,为湖南省发改委下达任务的2.3倍。
在我国首批上市的节能灯使用寿命一般为3年,据此判断我国第一批财政补贴推广中上市的上亿只老旧节能灯正进入集中报废期,且未来每年消费量将超过10亿只。老旧节能灯因为含有汞、铅等有毒有害元素,被专家称为是仅次于废电池的第二大生活垃圾“汞污染源”,与之相对,我国节能灯回收处理体系却非常“幼稚”,如处置不当,污染风险不容忽视。
网友声音:
据红麦舆情监测系统(www.soften.cn)统计数据显示:该话题虽然在微薄平台尚未得到网友大量的转发,但是由于这件事情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所以网友的关注度相对较高,并且有大爆发的趋势。
就此次话题,网友表达出不同观点,下面罗列个别有代表性评论,供大家品鉴:
理智and情感:综合来看,节能灯真的节能吗?——上亿节能灯报废回收渠道匮乏 1只可污染180吨水。
千及变:尼玛就知道节能不知道善后#10.29搜狐早报#中国上亿支节能灯回收藏隐患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子垃圾生产国。上亿节能灯报废回收渠道匮乏,1只可污染180吨水,集中报废威胁环境…
过年红:上亿节能灯报废回收渠道匮乏 1只可污染180吨水 ,这是个大问题,要慎重严肃的对待,政府呀,开开眼吧,千万不要漠视呀。
红麦舆情分析师点评:
据2010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报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子垃圾生产国,每年生产超过230万吨电子垃圾,仅次于美国的300万吨;到2020年,我国的废旧电脑将比2007年翻一番到两番,废弃手机将增长7倍。电子废弃物在回收及综合利用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着污染环境和损害人体健康的现象,亟待引起重视。
实行节能灯的大范围推广,实现了节能减排、减少能耗的目的,但是“用起来很节能、收回去没渠道”已经成为我国首批推广的节能灯面临的最大问题。节能灯的回收过程非常繁琐,回收箱要垫海绵,运输得小心翼翼,这使得没有任何厂商愿意对节能灯进行回收。同时,普通民众对于节能灯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并没有相应的了解,这也是节能灯被当做普通生活垃圾处理的原因之一。
根据国外比较成熟的经验来看,政府有关部门首先要大力宣传废节能灯不能“一扔了之”的观念。要先让民众了解到随意处置废弃节能灯的危害,其次,要健全废弃节能灯的回收渠道,例如,在社区、企业直销店、环保公益组织等地方设立固定的废弃节能灯回收点;对居民上缴的废灯给予物质方面的鼓励;把节能灯推广财政补贴与中标单位建立回收机制相挂钩;等等。
节能减排、减少碳足迹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国家也在这方面进行的各种尝试和努力,但是,我们的眼光应该放得更加长远一些,每一项惠民的政策都应该有相应的、完善的程序,不要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结果。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