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科技>  正文

亚商资本过冬术:企业家、LP与员工的三张面孔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0/15/2012 08:16:2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两个小时的采访,亚商资本创始合伙人兼总裁张琼先后接到数个电话,有企业家请求亚商资本提供增值服务、有LP咨询基金投资项目进展,也有当天下午员工内部活动的安排确认。

  在张琼眼里,这或许是PE行业整体过冬的一幅景象。但隐藏在这幅景象背后的PE生存危机,却来自基金内部——投资项目出现重大变故、LP提前赎回基金份额或不再履行承诺出资义务,基金管理团队员工迅速流失。

  “虽然亚商资本没有遭遇这些反映PE艰难生存的问题,但我们得未雨绸缪。”张琼强调说。只是,PE需要付出的努力,绝不是“放缓投资节奏”与“项目投资向前看”两句口号。

  企业家的IPO焦虑

  在7月31日亚商资本举行的“2012年亚商资本投后管理年中会议”上,企业与亚商资本管理团队讨论话题只有两个,一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亚商资本如何加大“精耕细作”环保新能源、消费医疗连锁、新材料等行业项目投后管理力度;二是对亚商资本员工加强投后管理方面培训,其中最重要的议题,是协助企业家做好接受IPO准备周期拉长的心理准备。

  去年起,亚商资本已根据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对周期性行业经营环境的冲击,要求基金管理团队成员将50%精力投向投后管理,并适当降低部分周期性企业业绩成长目标。

  只是,如何让5-6家已递交IPO申请的企业家吃下这颗“安心丸”,张琼颇费心思——毕竟,它们正在和“时间”较劲:一面是二级市场持续低迷倒逼企业IPO发行节奏一缓再缓,一面则是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周期性企业利润高增长“风光不再”,一旦企业利润下滑期间撞上IPO过会,被否几率大增。

  “除了协助企业家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还要帮助他们找到能打动证监会发审委的新业务利润增长驱动力。”张琼表示。此前亚商资本出资数千万元投资一家国内汽车销售4S连锁公司,并在今年递交IPO申请,然而这家企业面临的严峻考验,是今年国内汽车销售市场不景气。

  对此,亚商资本给出的建议,是调整4S连锁企业的经营策略——通过引进一批高毛利的车型,逐步替代低毛利品种。

  LP的“自我保护情结”

  如何让基金出资人(LP)保持投资信心,亚商资本颇费一番心血。

  在PE过冬季节,LP的话题总不离三句话:投资项目会不会出现变故?项目何时实现IPO退出?投资回报离投资预期的落差会不会很大?

  “还得靠业绩说话。”张琼表示,近期,亚商召开旗下一只基金的LP大会,在会上,其中一家国内知名FOF看到亚商资本的项目业绩增长幅度高于他们投资的其他PE基金业绩,表情顿时变得轻松起来。

  在张琼看来,伴随PE项目退出越来越难,LP谨慎心态可以理解。LP的自我保护意识,有时在由LP组成的基金投资咨询委员会“充分释放”。

  由于亚商资本先后发起创业加速器、早期投资、成长期投资与中后期投资等股权投资基金,难免会出现一个投资项目被不同阶段基金共同投资现象。

  然而,这种原本不足为奇的投资现象,却在少数过度谨慎的LP眼里变成“关联交易”——GP借这种关联交易利用LP的钱,在给其他LP退出买单。

  近期,亚商资本早期基金打算B轮投资一家亚商创业加速器A轮投资的企业项目,基于关联交易的顾虑,亚商资本管理团队决定将项目投资决策权交给投资咨询委员会,如果LP不赞成投资,亚商资本决定放弃。

  在投资咨询委员会会议上,这个项目投资决策得到一致通过。

  “只要GP能全面阐述企业的投资价值,LP投资决策也会变得相当理性。”张琼感觉,在PE行业面临募资难与退出难的行业寒冬期间,基金出资人(LP)与基金管理人(GP)之间的彼此信任,是PE安然过冬的最大“财富”。

  最近,亚商资本刚刚募集约5亿元规模的清洁环保能源股权投资基金。

  “在基金募资环节,我们会告知LP,他们需要接受两个事实,一是企业从投资到退出的周期被延长,二是得适度调低项目的投资回报预期。”她指出,此时往往是一批坚持长期投资的FOF更受PE基金青睐。最终这只新基金的LP构成,来自上海创投、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等坚持中长期投资的FOF,出资比例接近40%。

  在张琼看来,如果PE基金盲目引资填补募资难缺口,只顾引进那些冲着赚快钱效应的LP,最终结果将是新基金LP管理难度迅速放大。

  PE员工的“愿景落差”

  张琼相信,越是PE行业过冬季漫长,提高亚商资本员工凝聚力,越得放在心中“重要位置”。

  在张琼看来,一个优秀的PE基金管理平台必须兼顾让员工满意的薪酬福利与职业发展空间。长期以来,亚商资本坚持反经济周期的投资力度,从去年起投出10余个项目,不让员工的努力由于经济环境恶化而前功尽弃;另一方面,亚商资本决心打破基金管理人才能分享项目退出分红的惯例,每个亚商资本按照自身职位与工作资历,都拿到不同比例项目退出分红。

  “除了薪酬福利,还得考虑到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张琼近期查阅了清科集团研究中心对PE/VC基金各层级人员的最新薪酬绩效调研,发现在PE行业过冬期间,基于薪酬不合理引发的员工离职率降到14.5%,反而是公司整体平台搭建不足与未来职业发展受到限制,导致PE员工跳槽的比重增至36.4%。

  对此,亚商资本的留人对策,是借助旗下创业加速器在各地设立办公室,派遣员工负责当地投资管理工作,协助他们从项目投资经理蜕变为基金管理人员。

  在张琼眼里,基金管理人员与项目投资经理之间的最大区别,首先是学会如何管好自己的基金。

  在PE行业过冬周期,如果PE基金管理不善,足以威胁到PE基金的生存问题。究其原因,除了部分PE基金通过第三方理财机构募资“消耗”50%基金管理费,导致基金日常管理资金“捉襟见肘”;还有部分基金管理人发行PE基金只求赚取管理费,在将部分基金管理费先行装入自己口袋后,基金日常开支时常“难以维系”。

  “过去十多年,亚商资本基本没有遭遇基金管理运营资金紧缺。”张琼指出,如果有些费用不能省,亚商资本坚决不会省,哪怕是在PE过冬周期。而她眼里的“不能省的费用”,正是员工开支;即使有必要节流,优先从基金行政开支方面“下功夫”。

  她给记者算过一笔账,在亚商资本管理费支出构成里,员工薪酬开支占比超过50%,项目考察与投后管理方面的差旅费占比接近20%-30%,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准。之所以不降低这两块的投入比重,张琼直言,一个PE基金投资成败的最大因素,在于PE团队员工凝聚力与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