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科技>  正文

特锐德:创业板“NO.1”遭遇滑铁卢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9/24/2012 17:40:08   来源:南方都市报

  才三年,特锐德就从“门庭若市车马喧”变成“门庭冷落鞍马稀”,让人唏嘘不已。作为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特锐德有太多的符号:第一家上会、第一家审核通过、第一个发布招股书,并最终获得创业板证券代码300001号。不过由于遭遇高铁行业滑铁卢,董事长于德翔提出的“上市后几年发展将不低于30%”目标显然已经落空,其2010年、2011年全年和今年中期的营业收入增幅、净利润增幅、销售净利率都呈现了逐步变缓,股价也节节走低的趋势。多数券商研究员也已经不再覆盖,基金也逐步淡出。公司目前提出了二次创业。不过,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于德翔也承认,从今年来看,走进电力行业的速度比预想中要慢。转型之路漫长,特锐德还需努力。

  创业板一号大哥由辉煌到低谷

  “我是青岛的投资者,非常欣赏您的远见和激情,也为青岛有您和您的团队感到自豪。所以曾经义无反顾地追随于董股海沉浮,可是最终黯然离场。”今年4月,一名特锐德的投资者这样形容自己投资特锐德的感受,当时,特锐德股价达到20元,不仅较首日收盘价42元折损过半,也已经跌破23.80元的发行价。

  时光回到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新事物,受到各方高度关注,而特锐德作为带头大哥,300001的代码有着特殊意义,当天上市开盘就遭到爆炒,高开80%达到42元,之后小幅回落后被一路爆炒,当日两次停牌,最高涨幅168%,最高价达64元,复牌后虽然大幅回落,不过仍保持了191%的涨幅。此后的3年,其股价再没有回到64元,截至上周五,其股价复权价为16 .40元,破发率高达32%,市值也从首日的58亿元缩水过半,仅剩下约20亿元。

  相比很多上市前存续了十余年的公司,特锐德是个新秀。董事长于德翔等高管上市当年也是意气风发,当时他高调提出,未来三年中业绩每年增长30%。一晃三年飞逝,虽然特锐德总资产从2009年底的10亿元一路增长,今年中期达到13.8亿元,不过其营业收入增速、净利润增速、销售净利率却一路下滑,营业收入增速2010年35%,2011年变为21%,今年中报又下降为10%,而净利润增速2011年和今年中报更是为负增长7%和25%。

  受累高铁事故,4个月暴跌近50%

  特锐德为铁路提供的智能箱变是铁路建设的站后工程需要的电力设备。上市之初,于德翔接受媒体采访时信心满满:一般站前工程建设需要2-3年,2010年才是铁路投资的高峰年,至少要持续2年,2012年才是箱变招标采购的高峰年,所以铁路箱变需求的高峰期至少还有5年,依赖铁路市场短期不会有风险。

  显然,于德翔也没有预想到之后高铁遭遇“滑铁卢之变”。于德翔也坦承,2011年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所处高铁行业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公司在铁路系统的业绩大幅下降,影响了公司的业绩增长。

  伴随着特锐德经营下的问题,机构们的态度也发生了180度转变。很多券商研究员不再将特锐德作为覆盖标的,买方机构也不再追捧,南都记者发现,2010年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还有3-6家机构,2011年以来的财报周期中,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少有基金、券商等机构投资者的身影。而特锐德的股价也从2011年2月份开始了主跌之旅,4个月中跌幅近50%。

  解困关键是摆脱对铁路依赖

  “不过,相比同样高度依赖高铁业务的鼎汉技术,特锐德的转变还算较为及时”,一名不愿具名的电力设备行业研究员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至少由原来的长短腿变成了三条腿均衡。

  “目前铁路行业、煤炭行业两大主要市场的不景气,是公司需要克服的困难,我们也正在用我们的积极和努力渡过难关。”副总经理、董秘刘甲坤称,2011和2012年是公司调整年,一是从市场上向电力、石油和国外市场发展,最终形成铁路、电力、煤炭、石油及国外市场均衡发展的格局;二是起步“二次创业”。

  而一件罕见的事情似乎与特锐德的转型之路巧合,特锐德上市募集资金总额79968万元,不过在今年4月才开始将资金投入生产性或技改项目,目前为止在这方面共计使用40320万元,此前使用的资金多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营运资金。

  不过,特锐德的“去高铁化”进程或许并不会一帆风顺。

  曾在中报披露前调研过特锐德的中原证券研究员潘杭钧表示,箱式变电站收入占特锐德1年销售收入的65%。目前国内能提供该类产品的厂家超过2000家,已形成完全市场化的竞争格局,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而南都记者发现,在58家输变电上市公司中,特锐德总资产、主营收入、每股收益分别排名第22、26和21位,净资产、净利润和资产收益率分别排名第17位、12位和17位。特锐德今年一季度的净资产收益率仅1 .27%,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这个行业的收益率之低。

  链接

  特锐德董事长于德翔“叫苦”

  面对股价的接连重挫和投资者的增持谏言,于德翔直言,“我非常想增持,但是我真没有钱,我的身家性命和财富都在特锐德,分红的钱除了还债、基本生活,就是帮助一下同甘共苦的兄弟们呀。”

  特锐德上市3年来,于德翔这样形容自己的感受,“我没有只当董事长,我在和特锐德团队一起战斗,肩并肩共同奋斗,跑市场、抓质量、提效率、降成本,几乎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但我没有觉得这很苦,我认为这是我喜欢的工作上的快乐。”

  “特锐德在资本市场上需要时间的历练,需要经历成长的痛苦”,于德翔表示,“他对我来说就像一个孩子,我比任何人更希望他健康成长。”

  记者观察

  南都记者查询发现,作为公司董事长,于德翔并没有持股公司的股份,其2010年和2011年年薪分别为42万元和48万元,相对上市公司高管动辄千万的股权来说不值一提。

  题记

  创业板开设三周年即将来临,经历了近三年的考验,首批28家公司多数未能实现高增长的神话,有行业突遇寒冬、躺着中枪的,如特锐德和鼎汉技术,也有过于依赖大客户的寄生公司,如神州泰岳,还有伪成长的宝德股份,它们的市值大幅缩水,股价接连重挫,股民怨声载道,高管承诺成空。不过也有公司在积极转型寻求突破,有的还在踱步不前。当然,也有少数公司笑到了最后,如探路者、红日药业、机器人,它们实现了市值和股价齐飞,上市之初的高估值已被高成长抹平,从财务指标看,他们不仅符合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和巴菲特的成长股标准,也是实现了创业板设立初衷的带头者。哭也罢、笑也罢,背后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本期周刊策划试图在这些故事的细节中,寻找到支撑一家公司成败的关键。

  专题统筹:陈元元

  专题采写:南都记者 王涛 实习生 伍彩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