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伟
自从微博将中国媒体资源以及名人等舆论资源聚集到一个平台后,通过微博营销就成为一种最低成本的手段,即通过制造话题(比如骂战或约架)引人注目,免费传播。而电商之间的竞争也多是采用价格战的方式吸引流量,比如京东6.18店庆日也曾引起电商大战, 此次京东PK苏宁导致全行业跟风炒作。
京东主动PK苏宁是因为后者作为全国最大的家电经销商,准备大举投资电商业务,将威胁到京东的地位。苏宁7月份决定下半年启动线上线下同价,并开放“易购”网上平台,宣布免收保证金、免收年费、免平台服务费,并计划缩短代销联营供应商的结算周期,这个方案极具吸引力。
苏宁易购(微博)为了不影响自己线下的家电业务与线上冲突而大力发展综合百货,这种转型实际上就是再造一个“京东”。因此,京东试图拿自己的“大家电”去与苏宁线下主业PK,试图打压对方利润,并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这就像京东当年新上图书音像业务而用价格战去打击当当主业一样。
京东之所以与苏宁对决,取决于双方都存在巨大的生存压力。对于苏宁而言,如果不快速扩大易购的市场份额追赶京东,最终其线下业务也会被京东一点点蚕食,就像苏宁、国美当年取代传统电器销售渠道一样。因此,8月14日苏宁宣布拟发债融资80亿用于采购模式、研发平台、物流运营体系的创新和优化。
对于京东而言,如果苏宁发债成功而大举入侵,将会阻止自身市场份额的扩大。京东长期依靠风投生存而业务巨亏,即使易购不挑战自己老大的地位而仅仅是拖慢自己扩张的速度,京东也可能在持久战中陷入无法继续融资的困境。如果打持久战,拥有实体店销售利润的苏宁显然比依靠融资生存的京东更善于长跑。
因此,京东希望通过价格战削弱苏宁的线下业务的利润,并狙击苏宁融资来解除对自己的威胁,即营销战、价格战背后是资本战。京东融资比较简单,只要风险投资者支持即可,而投资者显然也希望支撑到IPO。但苏宁已经上市,其融资能力受到限制。如果打持久战可以依靠自身利润,京东现在打击苏宁,就是狙击其企图为电商业务而融资的行为。
苏宁在此次增发前,将大量股票质押给了三家担保公司,如果苏宁电器(微博)股价大跌到一定程度,担保公司会要求苏宁追加股票以保证担保物价值,否则担保公司会强行出售被质押的股票,而苏宁近期的股价跌幅也不小。如果价格大战影响其股价并破坏融资,苏宁将会遇到麻烦。苏宁股票“8.15”先是下跌,在苏宁紧急公告称将未来增持不超过10亿元后出现涨停,但17亿的日交易额代价不菲,而且随后的交易日接连下跌。
在投资者的支持下,刘强东想消除市场有关价格战忽悠的判断,准备通过发放优惠劵的方式吸引消费者,并将价格战扩大到其他商品。价格战的实质化与扩大化,将增加资本市场对苏宁的疑虑,比如80亿元的电商投资实乃杯水车薪,而京东的攻击是否进一步恶化苏宁的业绩。与此同时,刘强东在微博上质疑苏宁估值过高,按照美国百思买的估值,苏宁市值存在严重泡沫等等。
事实上,电商一直以来都是在跨国资本的支持下进行长跑,处于群龙无首而不得不依靠价格战来吸引流量和销售的混战阶段,京东显然不希望自己倒在途中。此次战役最终结果还无法判断,就看哪一方资本更加强大。但是,这种价格战形态,对于中国产能过剩的制造业,可能有助于消化库存,但是,如果企业陷入以价格换取市场份额,以市场换取规模经济,以规模降低成本的恶性循环,对于中国企业创新与技术升级是一场灾难。目前来看,不管是渠道商还是制造商,都陷入了这个怪圈,这是中国经济重大的隐患。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