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科技>  正文

小米如何支撑40亿估值:Mi-Two输不起 铁人3项变4架马车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17/2012 09:41:55   来源:虎嗅网

  今天,与一年前同样的地点,小米公司将举办它2012年新品发布会。

  小米手机二代(Mi-Two)呼之欲出。

  一年前,小米手机以1999元的价格问世时,虽然市场惊呼,但很多人并没想到它能在一年里卖到300多万部,一家只成立两年的手机公司,做刚手机一年,就能将份额做到国内智能机近1%的份额,在Android机市场里份额为4.1%,排名第四。(据百度2012年第二季度移动互联网报告)

  与此同时,小米估值至40亿美金。

  Mi-Two将如何乘胜追击?

  要看到,一年间市场与环境变化天翻地覆。

  1、2000元乃至千元智能机市场热度急剧升温。据中关村在线网站调研中心一份报告,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三星、摩托罗拉、HTC三大手机厂商在售2000元以下智能手机数量分别为47、40和36款,居前三位。

  2、雷军曾反复强调小米拼的是“铁人三项”,但全能冠军在单一项目上就是打不过单项冠军,一年间微信后来居上、俘获1亿多用户,米聊的价值大打折扣。拨除开“铁人三项”的自夸概念,人们发现目前小米对用户真的有价值的地方,还是在于硬件、手机。

  3、小米由挑战者成为被挑战者,业界由冷眼旁观或不屑一顾转变为心情复杂的羡慕嫉妒恨。

  Pre-IPO轮估值40亿美元的企业,如一年左右上市后市值会是多少?80亿至120亿美元应该是一个合理的价位。如果它五年后才会上市呢?对照Facebook五年前估值的话,400亿至1000亿美元才是正道,而前提是:它应该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Mi-One的玩法是支撑不起小米的“市梦率”的。当然,它对小米已然居功至伟。它铺好了销售渠道,打造出了一个不错的品牌、积累了300多万的用户。那么,Mi-Two时代,小米的玩法如何升级呢?此前虎嗅曾在《小米怎么熬?》一文中提及:过去一年,小米更多“把精力投在做硬件上,对MIUI的开发和营销势头都逐渐转淡,但对小米来说,抓住MIUI、抓住小米的网上社区恰恰是再次领先后来的关键。”

  已经获得了生态圈顶端入口(或者说“入口门票”)的小米,如何向生态链下游或周边拓展,是小米在Mi-Two时代需要完成的课题。

  雷军说“铁人三项”(小米手机、MIUI、米聊),但笔者认为,说是“四架马车”则更加贴切,即除了手机,IM、多硬件的布局、外加一个“米粉文化”,成了小米是否能够支撑“市梦率”的关键。最后一点,看似虚,却有可能成为其他公司模仿不来的竞争力。

  Mi-Two

  “Mi-Two搭载就是高通骁龙S4 Plus,而且将来会是WP8和Andriod双系统!”雷军两个月前肯定地这么说。(关于小米2的配置,今天下午就揭晓,市场普遍猜测是:高通1.5GHz四核处理器,屏幕尺寸由目前的4.0英寸上升至4.6英寸,分辨率升高到1280×720,前后双摄像头,像素不会低于1200万)

  此前雷军透露的消息遭到各对手间接反击。OPPO、华为跳了出来,说要推出同样处理器的移动终端。

  但与OPPO们不一样,有了大量融资的小米,最先出品的几十万台Mi-Two完全可以以低价甚至亏本销售,像去年那样,戳中市场的X点。据此猜测,售价应该低于2000元。

  这与Mi-One的手法如出一辙:小米依旧可以通过后期的规模效应与零部件价格逐步走低来获利。

  此外小米在渠道方面的构建也已打造完成,这两天三大运营商的高管们,已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用销量数据来为小米造势了。

  前段时间,北京市政府还举办了关于“小米模式”的专项研讨会,而且一位市委领导更是多次在会议中提到对小米公司的认可,随之而来的会是政府采购?

  但Mi-Two真的能走得如Mi-One般一帆风顺么?

  如果说小米一代体现出的种种性能不稳定,还能被用户或舆论以“新公司”来体谅,小米二代面对的压力、所处的参照系是很不一样的。

  运营商希望它带动销量,米粉们希望一款近乎“完美”手机的出现,投资者希望他们的银子没有白扔,还有周鸿祎、余承东们的无偿监督。

  这时的Mi-Two是容不得一点沙子的,但这是雷军很难保证的。由于开发的天然滞后性,MIUI系统部分版本的宕机必然无法避免,而高通骁龙S4 Plus四核CPU的稳定性更是无人论证,在未来搭载了双系统后,恐怕即便是WP自身问题,小米也必须成为最终的后果承担者——这时对小米的批评声音将会扑面而来,缺失了“新生”挡箭牌的小米恐怕无法招架。

  小米TV

  MIUI是小米的“铁人第二项”,而它不仅限于用于手机。有传言:“小米本次所融资的2.16亿美元,其中将有一半用来与‘多看科技’联合研发小米TV。”

  小米TV的原型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它在兼顾了传统TV的同时,搭载了MIUI,可自行安装和卸载各类应用软件、游戏、浏览互联网,甚至你的遥控器可以是——Mi-Two手机?

  研究一下Mi-TV可行性:

  1、政策与市场层面:中国将在“十二五”期间累计向宽带网络基础设施投资16000亿元,届时95%的行政村具备宽带接入能力,此外政府一直对家电有着层出不穷的补贴。中国现有1.58亿有线宽带用户,同时还有1亿潜在有限宽带用户,而用户对于视频流的需求是刚性的。

  2、竞争者:市场上LG、联想等都已经推出了智能电视,但都不足以形成规模效应,只要苹果潜在的iTV不推进中国市场(现在看来是0概率),恐怕在短时间内也不会存在市场寡头。

  3、替代品的威胁:智能电视的主流替代品有三个,分别是PC、非智能电视,还有IPTV机顶盒,前两种替代品都不足以对智能电视带来威胁,而IPTV目前来看由于广电、电信运营商间的博弈推广缓慢。

  4、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这点对于小米的确会是个较大的劣势,但可值参考的是,这也曾经是小米手机遇到过的问题,而且那时小米既没品牌、也没像今天这样大的资本。

  不知道雷军在给风投们的商业计划书里有没有写到对Mi-TV的设想?看上去,作为IT界的下一个主要增长点的电视,小米的涉足是合情合理的。但电视跟手机,毕竟还是两个领域,这对手机都没有摸透的小米来说,又是个陌生挑战。

  一位广电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在提起小米TV时曾说道:

  “用户群对不同终端的底线是不同的——手机死机,用户大多可以接受,但电视但凡出现黑屏,恐怕用户就要骂娘了。此外电视行业资源相对比较集中,在确立商业模式过程中,行业资源起的作用比较重要,加之目前智能电视依然很难找到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小米想要把它做好恐怕非常有难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的是,智能手机是快速消费品,更新率基本维持在1.5-2年一部,而电视则不同,电视的消费通常会伴随着经济周期,也就是家装行业的兴衰来起伏,如果小米公司贸然推出智能电视,即便有众多米粉的追捧,也很难找到一个和智能手机类似的增长点。

  有多少人会主动把自己家的电视扔掉来换一台新的呢?

  Mi-message?

  如何与QQ斗,这是所有企业都不想面对的问题,但却又是小米已经面对的问题。自从米聊被摧枯拉朽般瓦解后,雷军也曾看似服软的说道:“米聊能活着就已经是奇迹。”但谁都明白的道理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赢家通吃,如果当不了老大,仅仅是“活着”是没有意义的。米聊肯定不甘心。

  与其他跟QQ竞争的公司相比,小米最有利的是在于它好歹有“入口”,MIUI和小米终端双线包抄——每售出一台小米手机或刷出一个MIUI系统就自然多出了一个米聊用户,这使得米聊无论如何都可以立于不死之地,加之“米粉”的死忠文化也使米聊重生更多了一线希望。

  最近的消息更称,米聊PC端上线!本是在6月就已收编的MSNLite团队,却挑在了Mi-Two上市前一周公布消息,很难把这个解释为偶然为之。

  有没有想象过当你用米聊PC端发送信息时,可以直接以短信而非米聊App的形式出现在手机上,这让你想起了谁?i-message!起个名字吧:Mi-message——从系统的可行性来讲,MIUI是可以实现的。

  此外,米聊还有与YY整合的大把可能性。

  “米粉”

  小米创建两年多,最成功之处在于做了个MIUI、造了一两款手机吗?不是。在于它打造了一个有互联网感觉的、与用户高速频密互动的、令用户感到亲切的品牌,它营造(或者说得不好听点是“堆积”)出的“米粉”文化,是小米迄今是傲视国内其他手机品牌的地方(可能除了魅族)。

  这是雷军向黄章、乔布斯学习的结果。雷军不能否认这一点。

  看看小米与如何与用户互动的:小米呼叫中心的400余员工、20多个人的微博营销团队、MIUI设计时用户的深度参与、小米BBS上近200个“同城会”的线下活动、还有雷军在微博上的站台,通过快速反应、深度参与,小米用户觉得自己有了和小米公司直接沟通的渠道,这使得米粉与品牌建立起了感情的纽带。

  如果这个粉丝文化越滚越大,那么有一天,小米除了卖手机电视这些硬件,还可以输出品牌卖别的吧?比如游戏?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却有可能被一天毁掉。几个月前周鸿祎发起的攻击,就使小米亲和友善的品牌形象受到较大损伤。就算对手不拆掉小米舞台上那束营造气场的光,如果在小米公司的扩张中,出现了忽视用户,甚至利用用户感情来推广其不成形产品的事情,小米的“粉丝文化”也一样会被伤害到。

  如此说来,今天的发布会,Mi-Two手机的配置、价格都只是关于小米一时的谈资。小米未来大量的功夫,势必会花在“机外”。小米高企的市梦率,绝不可能靠着一款两款手机吹上去。

  本文源于:虎嗅网 http://www.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