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科技>  正文

评论:未来电商行业可能形成“垄断卖家”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16/2012 18:17:3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TechWeb编辑推荐:近日由网上商城京东掀起的价格战,可谓赚足了眼球。从8月14日晚的骂战,升级到炒作疑云,然后到8月15日“上纲上线”地正式开打,各种跌宕起伏的情节堪比好莱坞大片。

  在当前国内的家电电商领域,京东、苏宁和国美为三大巨头,也是这次电商大战的主体,就像是在玩“三国杀”。如果加上一些规模较小的家电电商,如当当网等,这次电商大战的规模更大。不过不管结果如何,本次电商大战都将在中国家电电商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表面上看,这次京东掀起的电商价格战,是一个寡头竞争的“价格领导博弈 (price-leadershipgame)”,即一个大厂商首先制定价格,而其他厂商来跟进。根据此模型,价格的领导者将供给价格的跟进者们供应后所剩下的市场需求量。但是,和其他小厂商跟随者不同,京东面对的价格跟随者如苏宁、国美等都是大厂商。所以如果京东率先设定一个价格,而苏宁、国美等价格跟随者只需要把价格制定得稍稍比京东低一些,在理论上说就能夺取京东的大部分甚至全部市场。实际上,8月14日晚,国美表态要比京东定价低5%,就是这种策略。在这种情况下,价格博弈中先出牌的一方会处于明显的劣势。

  由于在本次电商大战中,所有参与的电商都可以反复调价,因此这并不是一锤子买卖式的静态博弈,而是可重复的多次博弈。于是,这种谁先出牌谁后出牌的顺序会被淡化,而整个博弈结构会变得更像是大家同时出牌,叫做“伯特兰博弈(Bertrandgame)”。作为电商而言,其成本主要取决于其进价,以及相伴随的各种人工、场地、物流及其他各种服务的成本。显然,对于成本较高的厂商而言,如果拥有更低成本的对手定价比自己的成本还低,则自己就会出现亏损。短期肉搏尚可,但如果京东、苏宁、国美等长期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来烧钱,是没有企业或投资愿意这样做的,退出行业将是唯一的选择。

  价格战是最有利于消费者的,但显然电商卖家不是做慈善的,企业总是要追求利润,于是我们经常看到 “有价无货”、“服务器瘫痪”等问题。因此,从本质上看,电商的竞争,价格只是表象,实质则是一种供给数量上的竞争,即一种隐性的数量竞争。各个电商比的不仅仅是成本,还有库存。

  刘璐(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原文详情:《评论:未来电商行业可能形成“垄断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