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投资、亏损、继续融资、继续投资、继续亏损。“烧钱机器”京东方已不止一次踏入这样一个怪圈。普通投资者的质疑不断,地方政府和机构投资者却也没有停下为京东方“输血”的脚步。
京东方也成为A股的一只现象级别的股票。这个主营怪圈的外围,是一批极其复杂和庞大的嗜利资本,最近他们掀起了巨浪。
今年5月的最后一天,大宗交易平台上赫然出现京东方的名字,6亿股合计金额10.56亿元的成交量也一举成为A股历史上最大一笔大宗交易。
同年6月20日,京东方再次登陆大宗交易平台,4笔交易总共成交2.4亿股,成交金额4.6亿元。
相伴而来的,不是股价暴跌,而是放量上涨。
这两笔交易的抛盘方和接盘方分别是何方神圣?京东方到底是在下一个很大的套,还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追踪15.16亿巨额大宗交易
6月1日,京东方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到北京博大科技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来的《通知函》,博大科技5月31日通过深交所大宗交易平台购入公司6亿股。
然而,这6亿股抛售者的身份之谜仍未揭晓。在京东方的诸股东中,至今没有一家公司发布过减持公告。
通过证监会对于持股5%以上的“大非”减持要求及时信息披露的规定可以推测出,包括北京亦庄等6家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东应不是6亿股的抛盘方。故目标被锁定在正好持有6亿股的北京嘉汇德信投资中心身上。
工商资料显示,嘉汇德信于2011年注册成立,法人代表冯建庆,公司很有可能是为增发特别设立的,故嘉汇德信在网上的资料很有限,无联系方式可查。唯一能了解的是,冯建庆在天津、贵州、重庆等地还有几家投资公司,但也均无联系方式。
转机发生在一家创业板公司光韵达的招股书上。
这份招股书中透露,其股东北京德信投资管理公司由两位自然人出资成立。一位就是冯建庆,另一位则是冯建庆的弟弟冯亚。冯亚是北京德信的董事长。
记者几经周折,终于联系到冯亚,他对嘉汇德信是此次6亿股大宗交易的抛盘方也并不避讳:“的确是我们售出了那6亿股。”按照当时3.03元的定增价和1.76元抛售价估算,嘉汇德信的亏损超过4亿元。
但对于为何选择在这时抛售,冯亚却不愿多谈:“现在来看,当初我们选择介入的时机并不好。我和他们的管理层、董事会都打过交道。里面一些人不容易,以前搞技术,30岁左右就完全投入到面板事业中了。”冯亚还补充道,“京东方的目标是5年做到世界顶尖,或许确实可能,但对于我们私募来说,很难等那么久。”
嘉汇德信6亿股一经易手,由于博大科技投资隶属于北京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整个北京市国资委旗下机构共持有京东方持股比例已超过3成。
就在完成嘉汇德信的调查之后,一位从事大宗交易投资的人士向记者透露,“京东方上的大宗交易还没完。有交易意向的还会涉及好几亿股甚至更多,参加上次30亿股定增的几个股东好像都要出局。”
没想到这番话很快得到了应验。第二次大宗的抛盘者因用的是机构席位,故被认为极可能是西南证券所为。
而在之前的周一,刚有15亿09年定增股份解禁。资料显示,解禁股东有两家,合肥蓝科和合肥鑫城国经,现分别为公司的第5、第6大股东。而这被解读为机构竞相断臂抛售的主要压力。
多家机构“入套”,烧投资者的钱温暖了谁?
嘉汇德信割肉离场,但他却并不孤单。
在京东方09年、10年两次合计增发210亿的“设局”下,被套牢者不在少数,仅10年的增发就有中外运空运、合肥融科、北京工业发展、西南证券、北京经济技术投资开发等机构。按照11年12月26日解禁日开盘价2.06元(定增后复权)计算,上述机构的浮亏分别达到0.97、6.4、3.2、1.94和6.79亿元。
有投资者戏谑:“国电电力烧投资者的钱温暖大连人民情有可原,京东方烧投资者的钱又是温暖了谁?”
统计京东方2001-2011年的年报发现,公司在市场上总共融资了近280亿,11个会计年度中7年净利润为正,合计盈利20.4亿,4个为负的年度累计亏损61.2亿。而如果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考察,则11年里有6年亏损,合计亏损114亿。
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之间的巨大差距大部分来自政府补贴。
参与京东方定增被套牢的机构中不乏地方政府直属企业的身影,这些企业不惜冒资金被套的风险向京东方伸出援手,难道仅仅是因为京东方所处的是一项国家主张扶植的战略行业吗?
一家券商TMT分析师道出了其他原委,“地方政府愿意投钱,可能在于京东方在当地投资了生产线,像合肥、内蒙等。当地政府会考虑到生产线的建设带来的税收等因素。”
譬如,在北京亦庄开发区建的京东方8.5代线总投资是280亿,但却吸引了如康宁、冠捷、住友化工等21家配套企业一同入驻了开发区,整体的投资额达到了650亿,生产线再加上配套企业每年上缴的税收相当丰厚。
若从这个角度理解,京东方几次吸引一众机构投资者的大规模增发更像是在“下一个套”。京东方主要的股份都在北京市政府下属机构手里,他们策划增发,同时也参与增发,但他们能通过政府的税收“间接”地补偿入股的风险。然而,其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是否成功,则完全得看京东方的盈利能力能否改善而带动股价上涨。
日台韩多次设局,主营业务何时“解套”?
京东方烧投资者的钱温暖了谁?部分地方政府可能是其中之一。
市场上还有说法称,“京东方在液晶面板产业的亏损生产,导致了进口面板价格的下调。”以2010年国内进口面板金额470亿美元估算,忽略关税因素,国外面板价若上调5%,消费者和生产厂商将承担约150亿人民币,这个数字倒是远大于京东方任何一年的亏损额。
但就国内面板的竞争格局看,至少现在这种说辞已站不住脚,行业并不是由京东方一家来捍卫的。
奥维咨询平板中心副总经理李秋纬表示,“国内面板竞争也日趋激烈。京东方国内的对手,电视方面是华星光电,小尺寸屏方面是上海天马和龙腾等。”其中华星的8.5代线会在年底满产,龙腾在昆山也有一座5代生产线。
对于京东方多年巨亏的原因,李秋纬认为:“主要是受液晶面板价格下降的影响。”但据记者了解,京东方亏损的背后除受到行业景气度的影响外,日韩台厂商的设局暗算也“功不可没”。
比如,夏普就曾搅局京东方和几大电视巨头欲合建6代线的“聚龙计划”,最后京东方被晾一边,聚龙计划搁浅,极大地影响国内高世代生产线的更新进程。此外,LG等综合性集团还善用流血竞争手段,用恶意低价挤压对手,再用其他产品线的盈利来维持面板的运营。
京东方除了主攻TFT-LCD业务外,还投资了220亿建设AM-OLED的5.5代生产线,但日韩方面已准备筹划AM-OLED的8代线。
记者向京东方副总裁张宇询问,在AM-OLED上京东方是否可能重蹈TFT-LCD上在一段时间内技术落后日台韩的覆辙时,他回答,“京东方在TFT-LCD上不能被称作是落后。代线的高低只是决定了生产线生产哪种尺寸的面板更为经济。”
液晶面板也由于产能过剩,已连续7季陷入全球亏损状态。对京东方主营未来改善的可能,李秋纬称:“液晶行业供需逐渐趋于稳定,近几月面板有所涨价,京东方产线较完整,在上下游也有延伸,预计其在下半年业绩会有好转。”
另一位调研过京东方的私募人士并不乐观:“国内厂商的一个很大优势是32寸以上屏5%的关税。但日韩台都纷纷在国内开工高世代生产线,他们更具规模经济的成本优势。京东方最近巨额投资,未来面临的折旧不小。就近两年来说,每年折旧费用估计都在10亿-20亿。”
下一盘更大的棋?
故事到此为止,尚不算精彩。悬念之处在于,定增股东割肉离场非但没使股价承压,在最近三周反而走出一波上扬4.5%行情,同期沪指跌4%。弱势下接盘者众多,赌京东方整合到央企的可能不在少数,也可能是国资委下属机构在二级市场收集筹码以配合日后的整合。
“按照我们这行的常理,接大宗的机构一般都要在极短时间内把货出完。股价没有暴跌,很可能下面有接盘的人。”
上述私募人士还激进地表示:“京东方本就不应该上市,当初就应作为国家战略来做。公司长期亏损巨大,比较好的方案是并入大型央企或集团中,用集团其他业务来补贴面板业务。”
这个传闻俨然和半年前,中国电子有意向收购京东方的消息颇为相似,只是如今,已拥有华星光电的中国电子再去收购京东方可能性已微乎其微。
而理财周报记者近期亦听闻,坊间有机构正筹划以更大的手笔和战略来投资京东方。
京东方隐约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京东方副总裁张宇则对上述两则传言表示,“完全不清楚”。
李秋纬对京东方“集团化”有不同的看法:“现在国际上的趋势是,分割大于合并,京东方集团化不一定是好事。三星电子最近就被踢出集团,除业务亏损外,还因为三星的电视业务太强,引来其他电视厂商不满,抵制采购三星面板事业部提供的面板。”
另外,投资者关心的京东方能否“牵手”苹果一事,张宇称:“公司一直在拓展面板业务,但需要一定时间。”前述TMT分析师则表示,“鉴于苹果对于屏质量、技术的要求一直较高,两方短期内牵手可能不大。”或许,与京东方隐约的大棋局相比,苹果的问题早已不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话题了。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