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科技>  正文

中国企业应实施整体解决方案 遏制中概股做空潮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18/2012 10:32:04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TechWeb编辑推荐:始于2009年底的“中概股”做空潮至今仍无歇息迹象。在被做空的中概企业中,有的被勒令退市,有的因申请破产而退市,有的通过回购股票私有化退市。

  笔者认为,中国上市公司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必须尊重国际游戏规则。但在美国监管体系下,做空机构往往有空子可钻,通过市场瞬间的恐慌,就可以达到做空获利的目的。中国企业要想通过法律程序讨回公道是非常难的,这要耗费很长时间,而在这样长的时间里,企业的商誉已受到极大破坏。因此,应当清醒认识到,欧美国家普遍经济低迷,所有投行在正面投资上都亏钱,做空成为重要的赚钱手段,中概股已成为他们的猎杀目标,反击做空者需未雨绸缪积极应对,中美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合作,中概股公司也可以考虑集体抗争。

  美国的社会体系以诚信为基础,其上市门槛相对较低,审查也不如国内严格,但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非常严厉,一旦企业造假被发现,往往身败名裂。事实上,卖空机制的存在有其积极作用,它让资本市场变得更加干净,也让股价变得更为合理。但种种迹象表明,受巨额利润诱惑,许多做空者已从上市公司天然的监督者,变异成不择手段的逐利者。职业空头们瞄准这个市场,运作得很成功,并已形成成熟的产业链。

  由于多数投资者的知识缺陷、信息缺陷,资本市场最容易出现跟风、随大流的羊群效应。空头常常会“借力打力”,刻意营造市场恐慌情绪,让投资者和市场来帮自己砸盘,空头在不出大本钱的情况下坐收渔利。错误信息一旦与股价结合,相互印证,假的也成了真的。在这样的外在压力下,公司没问题也变成了有问题。一个好端端的企业在谣言的蛊惑下元气大伤。做空中概股的空头们宣称这是一场共赢的游戏。但谁是输家呢?全社会财富蒸发,除了中国民营企业和不明真相的中小股民外,共同基金、养老金、政府的机构等也都是受损者。

  美国资本市场有来自正反两方向的监管:一种是自上而下的,即证监会和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是正监管;另一种则是做空机制的存在,是对上市公司的反监管。正面力量不能到达,反面力量就发挥作用。这种来自反面力量的制衡机制的设计本身就有以恶制恶的味道。如果不对这种“反监管”进行监管,任其恶性膨胀,就会成为一支破坏性力量。

  中概股的表现严重脱离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这肯定不会长期持续下去。没有对中国民营经济的切身感受和较为长期的观察,所谓的调查报告都只是隔靴搔痒。做空者如果继续沿用老一套,亏损将是注定的。

  中国民营企业到美国、加拿大、中国香港上市,系统成本极高,然而这个过程并没有创造价值。中国民营企业一般都是创业者的企业,他们必须与公司同存亡。而西方企业的上市公司老总大多是职业经理人,他们不必为公司拼命,也没有长远打算,裁掉一个CEO却要付出一大笔钱,这是中外企业很大的不同之处。

  当然,话说回来,对西方人而言,理解中国经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全球资本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做空中国概念股已成为国外机构的主要逐利手段之一。由于在美国监管体系下,做空机构有空子可钻,而一般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起来非常耗费时间,做空机构通过市场的某一个时段制造恐慌就可以达到暴利的目的。因此,建议中国在美上市企业,要提前做好保护措施,在必要时联合起来整体反击做空机构。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焦兴旺

  原文详情:《中国企业应实施整体解决方案 遏制中概股做空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