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全球代工巨擘台湾鸿海以8.09亿美元入股夏普,并成为夏普单一最大股东。
一个是世界级的品牌,一个是世界级的垂直整合加工厂,3月27日,全球代工巨擘台湾鸿海以8.09亿美元入股夏普,并成为夏普单一最大股东。
一家百年的日资企业、被称为“液晶之父”的夏普,被台湾代工厂并购,制造业新格局的变化被津津乐道。在外界看来,此举标志着全球制造业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制造日渐式微,以三星、鸿海为代表的上下游垂直产业链一体化模式正在崛起。
虽然,对于鸿海在核心零部件领域的扩张,集团解释为鸿海要做“无可取代的代工厂”,支援全球所有电子行业的生产制造服务,具备支持全球知名品牌的生产能力。但是结合鸿海此前宣布的“万马奔腾”等计划,业内人士判断,不排除鸿海在完成垂直产业链的整合之后,自创品牌,向终端进军的可能性。
为什么是鸿海?
“入股夏普,对鸿海来说是个了不起的标志性事件,郭董事长对此事非常看重,亲自前往日本签约。”3月29日,鸿海集团发言人邢治平对本报记者表示。
2012年,是夏普公司成立100周年,公司却必须为亏损额高达2900亿日元(约合223亿元人民币)寻找解决方案,毕竟,这样的亏损额创下了公司成立以来的最高纪录。
旗下电视机事业连年亏损,公司在布局全球最大的液晶屏生产基地时,又遭遇金融危机和半导体行业的萧条,夏普急需新的资金来改善经营基础,亦需要新的伙伴来帮助提升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在苹果公司新版iPad宣告全球销售的两天前,也就是3月14日,夏普因为一则“苹果将选三星作为iPad液晶屏惟一供应商”的谣言,当日股价暴跌5%。
这对于刚发布财报的夏普来说,不啻雪上加霜。作为苹果公司液晶屏的供应商之一,它意味着——公司堺市工厂的产能在只开动50%的基础上,将再度下挫。
但这则谣言却让鸿海在十余天后的入股,在价格上取得优势:仅以溢价11.11%的价格获得夏普股权。除了持股接近10%之外,鸿海未来还将向夏普采购面板和模块,采购比重将占夏普10代厂总产能的50%。“鸿海集团正是我们期待的最好的合作伙伴”,夏普公司常务董事奥田隆司在当日新闻发布会上如此表示,要想进一步降低成本,光靠公司本身的垂直整合是不够的,与鸿海合作,或能保住公司的电视业务。
4月1日,奥田隆司将就任夏普公司总裁一职,他必须为夏普寻找新的订单和市场开拓伙伴。
全球五大面板生产企业:韩国LGDisplay、韩国三星、台湾奇美达、台湾友达光电和日本夏普,共占据全球95%的市场份额。夏普联手奇美达后,市场占有率将提升至20%,紧逼第二名韩国三星25%的市场份额。
这对于鸿海来说亦非常有利——鸿海旗下奇美电子相关世代产线投资正陷入停滞,获得夏普10代线的面板产能补充,所费资金少于与台湾友达光电的合作。
不过,为了打消日本企业的顾虑,鸿海决定,虽为最大股东,但不向夏普公司董事会派驻董事,不对夏普经营造成捆绑。“除了股权出售外,双方也将合作研发。未来,也不排除夏普投资鸿海的可能性,双方也有可能交叉持股”,邢治平强调。此外,鸿海还计划以新台币235亿元的价格,收购夏普旗下液晶面板工厂SDP的46.5%股权。
夏普常务董事奥田隆司表示,夏普将使用资金投资新的液晶技术,将和鸿海共同开发生产各种移动设备,包括智能手机。“日本企业过去很强势,不依靠国外市场也不愿合作,而在现在的竞争格局下,由于日本制造业的产业链太长,也不做国际贸易、不做代工,加上终身雇佣制的负担,日本制造业模式已逐渐落后其他国家地区。”前美国应用材料(中国)公司技术服务总监、半导体行业知名专家莫大康介绍。
他举例说,30年前,整个半导体领域的全球排名中,日本企业分别列前三名,而今天,日本最好的企业只能列全球排名第五位。
“日企迫切需要台湾企业的成本优势、流程管理和反应速度来激活,”IHSiSuppli公司消费电子和半导体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对本报表示,苹果制造为什么回不去美国,最缺失的就是生产流程的快速响应能力,以及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而鸿海在这一领域无人能敌。
苹果的影子
鸿海最大的客户是苹果,它40%的订单来自这个大客户。
通过入股夏普,鸿海将获得夏普以及夏普的另一股东索尼,两大品牌的电视系统组装代工订单,再利用夏普的技术,争取更多苹果电视订单。业内预计,鉴于价格等原因,苹果电视订单初期,会以夏普LGZO面板为主体,不会采用三星领衔生产的AMOLED面板。
有媒体认为,鸿海此举意在“联日抗韩”,以对抗同样高度垂直整合的三星电子。三星作为全球IT第一大企业,亦是很多细分领域的冠军。
在本报采访中,这一说法遭到鸿海否认,鸿海认为自己关注的是更广泛的通讯电子领域,是对全球知名IT企业的支援,而三星只是电子业的一个品牌。顾文军也认为,由于产品性质的不同,鸿海不构成与三星的竞争,与三星竞争的是鸿海的客户。
值得注意的是,在鸿海的客户摩托罗拉走向颓势时,鸿海一度陷入危机,后来幸亏有苹果的崛起,订单得以补充。
对于苹果来说,它当然也不希望苹果电视在初期领域也被三星掌控。“三星是苹果最大的威胁,双方产品直接竞争,在生产环节又不得不合作,但知识产权纠纷频出。三星平板电脑出货量仅次于苹果,在存储芯片、面板、手机、电视机等多个细分领域,三星也位居全球冠军,”莫大康告诉本报,“苹果和三星早晚要闹。”
此前苹果的应用处理器A5,本来计划给台积电生产,因台积电知识产权问题,只得交给三星。此外,也有消息称,苹果对夏普并不满意,因夏普延迟为苹果新一代iPad提供超高分辨率的显示屏,为了及时推出产品,苹果被迫选择三星。
在这种竞争格局之下,扶植具备低成本、快速响应能力的鸿海与高技术的夏普的合作,以制约三星,无疑,苹果乐见其成。
另一方面,三星也视苹果为劲敌。三星的企业文化和发狠的劲头令人畏惧,三星对员工灌输的理念是最典型的韩式话语——“不当第一就去死”。在乔布斯过世后,三星对抢占最高点更为迫切,提出“一定要超过苹果”。
顾文军介绍,三星的崛起和“模仿别人,再把别人干掉”的模式,已经成为美、日、台湾地区的“公敌”,台湾地区业者亦多有畏惧。鸿海的郭台铭作为台湾产业的领军人物也多次公开对三星呛声,“但是,郭台铭从来没说三星是鸿海的敌人”。
“代工王”的版图
在协助苹果摆脱对三星依赖的同时,鸿海也有意摆脱对苹果的依赖。
受困于低利润的郭台铭多次表示:“我们的利润只有2%”,以iPad产品为例,iPad在中国组装的劳动力成本仅占2%左右,鸿海旗下富士康仅获益1.8%。
鸿海希望能向上游发展,成为苹果的零部件供应商,这部分的利润将远高于代工。此外,鸿海也将旗下奇美电子的面板与夏普的电视和显示器业务嫁接,助力于面板的出口。
“不排除鸿海有更大的企图,”顾文军认为,鸿海在代工制造以外,一直布局核心零部件,并在中国大陆地区开拓渠道,等这些都完成后,很有可能进入终端品牌。
有消息称,鸿海开始对上游芯片有所涉猎,在面板领域整合为台湾第一,集团还买下索尼的大部分电视组装业务,并提出“眼球计划”,将光学产业投资列入集团五大营运方向。
在渠道方面,2010年,郭台铭公布“万马奔腾”计划,要做“渠道王”,计划投资百亿元新台币,两三年内,在中国大陆地区打造1万家3C(电脑、通讯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及家电渠道连锁店。甚至一度传出要收购京东商城,以拓展电商。
“目前的鸿海尚不具备摆脱苹果,自己做终端品牌的条件,但是可以看到它的努力和企图心,”顾文军指出,鸿海要布局终端品牌的前提是,在制造上对大客户依赖度降低、产业链完成了垂直整合,并且有手机、PC、电视等关联公司。
鸿海要真正做到垂直产业链整合,也并不容易,在产业链最上游的芯片领域代工亦竞争激烈。台湾台积电公司一直位居全球芯片代工领域老大,占据全球近半数份额。“鸿海在芯片领域绕不过台积电”,莫大康指出,现在芯片领域的投资巨大,月产1万片需要10亿美金投入,而10万片才在市场具备竞争能力。“若代工企业自己做终端产品,也颇犯忌,而且现在做终端产品通常要延续几代产品,一代产品成功容易,几代都成功非常难”,莫大康表示。
对于是否会进军终端品牌,鸿海发言人邢治平表示不予置评,他向本报记者强调,鸿海仍是“无可取代”的代工厂,支援全球所有电子行业的生产制造服务,具备支持全球知名品牌的生产能力。
“我们要做到上下游垂直产业链一体化,不管什么客户要做什么,我们马上就能提供,这要求我们具备18般武艺,随时应变。”邢治平说。他认为,科技已经到了革命性发展的阶段,鸿海不局限于电子业的代工制造,还包括通讯、云计算解决方案等。
正如邢治平所说,鸿海的眼光不仅在看得见的代工利润上。这家全球第十大雇主,已超越了粗加工的阶段,转身为高度垂直整合的代工巨头。2011年,鸿海取得1514项美国专利权,是惟一跻身全球前50名的台湾企业。
一直以来,鸿海与日本企业过从甚密,但在科技竞争力和成本竞争力的角逐中,日本制造颓势渐显。郭台铭此前就预言,日本将退出面板产业的竞争行列,只剩台湾和韩国厂商进入决赛。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