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科技>  正文

谁更需要“深汕特别合作区”?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3/19/2012 11:02:0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深汕特别合作区”虽然被合作各方,尤其是汕尾寄予了巨大希望,但在笔者看来,在目前的制度框架和体制下,这个合作区恐怕会充满未知,甚至会失败。

  解决汕尾问题的最好办法

  广东省真想借助深圳的力量尽快解决汕尾的贫穷落后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将汕尾市划入深圳行政区域内,把汕尾地区的贫穷落后从法理上转换成了深圳市的法定责任问题。

  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未来的博弈游戏中,千万不要以为,只有深圳和汕尾两个玩家。事实上,这里将会有三个半玩家。除了深圳市和汕尾市外,还有一个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半个,则是由深圳和汕尾两市创设出来的特别合作区管委会。

  在这三个半玩家中,谁更需要深汕特别合作区?

  深圳肯定不是最需要的,虽然它是这个游戏中需要出钱出人出力的一个。对深圳来说,深汕特别合作区与深圳在其它地方合作的产业转移园区没有太大的区别,该地所有的不过是土地而已,并没有深圳非它不可的理由。也就是说,对深圳来说,它并没有“不可取代性”的价值。

  汕尾市当然比深圳市更需要这个合作区。“傍”上深圳这个“大款”,意味着迅速开发整片地区投资能力(迅速提升片区的基础设施水平),意味着以深圳而不是汕尾的城市信用(品牌)去吸引投资,意味着深圳将出台政策鼓励深圳的制造业将生产基地迁移到特别合作区内(在此之前,深圳并不鼓励自己的传统制造业迁出本市),意味着汕尾市的发展水平至少会拉快10到15年——倘若没有深圳施以援手,汕尾要完成工业化进程,估计至少还得20年。

  但是从政治上来说,汕尾其实并不是最需要的。

  海陆丰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位于沿海地区的革命老区,同时也是全国罕见的位于广东沿海地区的贫困地区,粤省在自己经济总量超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之时,却还让这块沿海的红色老区处于贫因状态,实在无法交待。

  汕尾的贫困和落后,靠汕尾市自身的积累发展,很难在5到10年内彻底改变。因此汕尾市自己只能说是无奈,但对广东省委省政府来说,却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政治责任。因此,广东省委省政府才最需要深汕特别合作区。

  所以,深汕特别合作区固然是深圳和汕尾双赢的合作计划,但更主要是替粤省解决难题。

  倘若广东省真想借助深圳的力量尽快解决汕尾的贫穷落后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将汕尾市划入深圳行政区域内,把汕尾地区的贫穷落后从法理上转换成了深圳市的法定责任问题,深圳必须竭尽全力、不惜血本地投入,尽快地改变汕尾地区的面貌。这对汕尾300万人民来说是一件好事,广东省从政治上也是最大受益者。

  把汕尾划入深圳,有八大好处:

  其一,可以让深圳在汕尾巨大投资的政治风险降低到最小。

  其二,深圳可大面积向海陆丰地区调派干部,重建海陆丰地区的行政管治体系,提升其公共服务水平。

  其三,可有效缓解现在深圳面临的最大难题:土地窘境。深圳可以将新获的5271平方公里的沿海土地,集约利用、精细开发,将之建成广东省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深圳在全省最高的城市规划水平,也可派上大用场。

  其四,深圳可以将海陆丰地区建成自己的制造业基地和大型工业中心,许多由于深圳缺地而无法落户的重大工业项目,甚至部分重工业大项目,均可放在海陆丰地区。这可有效解决深圳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与此同时,海陆丰地区还可成为深圳东部的旅游胜地和农产品生产基地。

  其五,汕尾与深圳本土隔着惠阳和惠东,可有效避免深圳的房地产投机延烧到汕尾,控制海陆丰地区的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成为深圳最佳的成本洼地。这对深圳和汕尾两地都有好处。

  其六,汕尾原本是粤省最贫穷落后的地区,现在由深圳市财政对这320万人民作出承担,事实上是由深圳承担了粤省的一大负担,并帮助粤省解决了五千多平方公里的发展和现代化问题。

  其七,海陆丰地区是粤省为数不多的红色老区,由广东改革开放30年成就最大的深圳特区,来提携广东心头大病海陆丰老区,实在是最佳方案。

  其八,汕尾地区是粤东沿海也是中国沿海地区的发展陷落带,深圳开发海陆丰地区,可以有效地填补这个陷落带,更好地辐射粤东地区甚至闽南地区,最终形成厦深经济带。由深圳辐射粤东、广州辐射粤北和粤西,是广东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最佳分工,使广深两市变过度竞争为分工合作,实在是粤省之福!

   <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