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科技>  正文

云存储:入市需谨慎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2/28/2012 11:04:14   来源:创业家

云存储:入市需谨慎

  未来的一切都在“云”上,从互联网到通信业,所有耳熟能详的巨头都杀了进来。创业团队似乎只有缔结城下之盟,才能求得生机。

  文/本刊记者郭颖哲

  火了一整年的硅谷明星公司Dropbox在中国制造了一片“血海”,而且不再是典型的“背后站着各家VC的一众小创业者”的沙场,而是聚集了腾讯、百度、阿里、360、金山、华为、联想、中国移动等巨头的必争之地。那么,“云”的美好未来是不是跟创业公司无关了呢?且让我们从头说起。

  国内外市场迥然有别

  云存储的概念虽然是近两年提出的,但其实际应用早在10多年前便已随着Email 系统而开始(最早由 Hotmail 提出这一概念,如今 Gmail 成了这一领域的象征)。Web2.0 引爆的各种热门的服务,从 Google Docs 文档到 Facebook、Twitter,都建立在云存储的机制之上。可以说,不是每个网民都知道云存储的存在,但至少有八成网民已经生活在了云端。

  在云产业链中,云存储位于最底层,核心功能是收集、存储和处理数据,它是云平台、云服务等业务的基础。IT 市场咨询公司 Springboard Research 预计,在未来5年中,中国云存储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103%,至 2014 年将达 2.1 亿美元。报告同时指出,“尽管每月每 GB 的存储服务价格将持续下降,但是云存储市场总量的增长幅度更为迅猛,这将推动市场整体规模在未来 5 年内快速上扬”。

  在云存储的海外产业链中,亚马逊、谷歌等几家大公司多年来已经打下了云计算的基础。尤其是亚马逊S3,其使用方式具有高度的弹性和灵活性,用户仅需为自己使用的计算平台付费,把云计算做到了“像自来水一样随取随用”。而Dropbox等产品,便是基于S3的文件同步和分享服务,而它自身又是开放的,可以对接各种垂直应用。

  然而,国内云存储市场与国外有天壤之别,其中的竞合关系也大不相同,在市场增长的美好背后,有着截然不同的残酷性。国内的大公司“开放”喊在嘴上,却没有人去承担亚马逊S3的角色,它们都想覆盖从基础设施到终端产品(甚至包括垂直应用)的全链条,梦想着成为这一领域的寡头。它们相信,只做“中国S3”会导致自己永居底层,让那些做垂直应用的公司在用户面前占尽先机。另外一重深意是,“云”是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云”的主人才是移动互联网真正的霸主,所以要任何一家大公司在这一领域袖手旁观都是不可能的。

  大与小的博弈

  因此,中国的云存储创业公司也不像美国同行那样有“巨人肩膀”可以站,也不得不自己花钱架设专属的云计算平台。酷盘CEO黄明明告诉《创业家》,其B轮的2000万美元融资中,将有四分之三用于在各地架设服务器,它们会在10个月内被用掉。空前的资源消耗由此可见一斑,令人自然地联想到那些曾经浪漫但残酷的泡沫,比如视频,比如电商。

  基于“资源”在这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一领域未来赢家通吃、强者愈强,而处在夹缝中的小团队步履维艰的可能性就极大。

  首先,从投入成本看,大公司有着先天的优势,非一般小创业团队所能比拟。而一些国内的云存储创业团队,将用户数据寄存在Amazon S3上,自身不能对安全性和稳定性承担完全责任,而这却恰恰是用户所关心的。

  其次,从产品角度说,云存储的重点不在“存储”,而在“服务”。大公司能够将已经成熟的业务线向云存储作拓展,继而带来新的增长点。而许多创业团队曲解了应用的本质,将视线锁定在了做云存储本身,于是云存储就做成了单纯卖空间的生意,缺乏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再者,云存储参与者需要做好长期投入的准备。被Dropbox证明可行的道路是不求速胜,先用廉价甚至免费的午餐牢牢抓住用户,等用户乖乖走到自愿付费的那一天。但这种玩法对于创业团队来说风险极高,甚至连如今备受追捧的Evernote都曾一度因资金链差点断裂而到了濒死的境地。

  杀手尚未出现

  云存储现有4种产品类型:1.通用型文件同步存储服务:以Dropbox为代表,国内有DBank、快盘、Everbox等。2.笔记同步服务:以Evernote为代表,国内有盛大麦库、有道笔记、云笔记等。3.各种垂直同步服务:如通讯录同步、应用同步、手机设置同步等。4.以高级功能、延伸补充、第三方扩展为形式提供的同步功能:如浏览器的书签、密码同步。

  单从产品来看,现在“杀手”尚未现身。因为一众仿效 Dropbox 和 Evernote 的追随者们(不管大部分自称与众不同、革命性突破性)充其量只是对样板的简单照搬(从产品形态到 UI/Web 设计),同质化严重,而且大部分相当早期,尚在基础功能的完善过程中。

  这一次《创业家》选取了四家产品基因和服务方向都不尽相同的云存储创业公司,他们或者资本运作较为出色(如“酷盘”),或者在服务性能、界面设计和符合国人使用习惯等方面把控得相对较好(如“yunio”和“云笔记”),或者剑走偏锋(如“迷你云”)。较为可贵的是,它们都意识到了“开放”的重要性。

  或许,懂得“抱大腿”能够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创业家》调查发现,大多数云存储创业公司愿意接受来自大公司的投资,与之形成利益共同体。而拥有技术实力和资源的大公司,也乐于投资一个好的团队来共担风险。如果创业团队的产品能弥补当前的技术缺陷,或者能够拓展现有的业务渠道、吸引更多的用户,则有相当大的机会获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