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科技>  正文

新书上架频撞脸 出版商曝封面抄袭无罪潜规则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9/19/2011 08:32:43   来源:北京商报

出版社/图

  “我的手在颤抖,我的心在咆哮,有比这更无语的事情么,欢迎参加‘大家来找茬游戏’……”当知名出版人魏童看到自己策划的《蒋介石自述1887-1975》刚刚出版,其图书封面设计就遭遇大规模盗版时,有些哭笑不得。

  一个设计救活几个出版社

  8月,一条微博蹿红网络,内容为设计师潘振宇“怒斥”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民国总统档案》在图书封面设计上严重抄袭自己设计、华文出版社出版的《蒋介石自述1887-1975》一书,引发轩然大波。

  作为《蒋介石自述1887-1975》一书的策划人,魏童第一次看到这两本几乎“一模一样”的图书时,近乎无语:“你倒是盗版出点新意啊,哪有原封不动照抄的?”让他始料不及的是,短短几个月,市面上就出现了数本克隆《蒋介石自述1887-1975》封面设计的图书。不仅是设计,就连内容都极为相近,例如《民国总统档案》、《民国总理档案》、《革命是怎么来的》。

  这些图书无一例外都采用了《蒋介石自述1887-1975》的鲜明蓝色调,甚至连书名字体、排版方式都完全一样。无奈的魏童笑称,现在这些盗版的图书都可以成为一套“蓝色老蒋”系列了。

  无独有偶,不久前图书设计师小张在浏览网页时发现,一本名为《不上流不下流》的图书封面设计相当眼熟, 定睛一看, 发现书跟自己之前在日本购买的一本杂志封面完全一样。“乍一看我以为是这本杂志出了中文版呢。”小张调侃道, 后来才搞明白,原来是这本书的图书设计抄袭了日本杂志封面设计,连出版商都不知情。最后出版商不得不忍痛将《不上流不下流》全部召回。

  图书设计市场的盗版侵权乱象也让读者备受困惑。“我哪儿分得清楚谁是盗版,谁是正版。”气愤的李女士向记者控诉,她之前在网上订购了一本《蒋介石自述1887-1975》,收到时傻了眼,自己买的竟然是同样封面设计的另一本图书。

  “封面太像了,订购的时候一个不留神就订错了。”李女士抱怨,买就买了,但翻看几页后李女士彻底后悔了,“明显看出来这内容东拼西凑,图书设计太乱了”。

  图书设计师靠数量求生存

  两起图书封面设计的盗版侵权事件开始让业内和公众将目光投向图书设计师群体,这些图书出版幕后工作者的生存状况如何?为何如此大胆抄袭模仿?

  在图书设计领域已有两年经验的小张向记者揭开了这一群体的神秘面纱。“为什么要模仿?更容易挣钱呗,原创耗时耗力,哪有抄袭来得快?”小张说,在北京搞图书设计的人不在少数,以年轻人为主,大多是以工作室的形式出现,承接出版社、出版商外包的封面设计工作。

  小张坦言,设计师抄袭的直接原因来自于对自身生存状况的担忧。他透露,现在国内图书设计师完全可以用廉价来形容,一个图书封面作品付费也就千元左右,大牌点儿的设计师每个封面设计可以拿到3000-5000元,而入行的年轻人每个封面只能拿到500-1000元。

  “图书封面设计的订单也分旺季和淡季”,小张解释,每当有大的书展、图书博览会时,就是图书设计师的旺季。在旺季,像自己这样的年轻设计师也能一个月接到10个左右的订单,但淡季有时一个月都没有几单生意。小张表示,图书设计师收入并不高,自己本身就在一家小出版公司任职美编,有固定薪酬,业余时间接点儿“私活”,每个月总收入能有5000-8000元左右。可想而知,那些单独搞图书设计的设计师日子并不好过。

  湛庐文化副总编季阳也表示,图书封面设计现在的确收费不高。“每本图书封面设计价格不尽相同,但平均下来,价格一般在2000元/副。”她表示,考虑国内整体的出书成本,这个价格算较高水平了。

  正因为图书设计价格如此低廉,图书设计师不得不拼命接活,用数量赢得生存。小张透露,自己最快的时候,8个小时就能做出一个封面。当记者质疑8个小时怎么可能做出一个完整的创意时,他顿了顿,迟疑地说道:“那只能是借鉴别人呗。”

  小张分析道,一般设计师会大量参考国外的设计作品,然后结合国内畅销书的封面设计,进行“改装”。“这本书用蓝色调,那我就用红色调,然后把那本书的书名字体用到我的设计中。总之就是不要让人家一眼看出是模仿的就行。”

  出版商为降成本要求设计抄袭

  就在公众将批判的目光聚集到图书设计师的时候,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图书设计师只是替罪羊,根源还在出版商,他们根本不愿意在图书设计上多花一分钱。”

  从事20多年图书设计的刘晓翔向记者表示,设计师的工作是让图书设计最大限度地与内容匹配,所以在这方面图书编辑和出版商有着很大的话语权,“很多时候,是图书编辑和出版商告诉设计师你要如何设计,然后设计师才会去自己构思创作”。

  但事实并非如此。相关人士透露,现在基本上是出版商或图书编辑直接要求设计师去抄袭某本畅销书。“这种状况很普遍,我就遇到好几回,出版商指明要把封面设计得和一本当下畅销书相似。”

  对此,魏童也感触颇深,自己策划的《蒋介石自述1887-1975》在整体装帧设计上耗时一年,为了追求最佳创新效果,他和设计师潘振宇反复研究,仅在图书设计上就花费了数十万元。“优秀的设计为书的畅销增色不少,但肯在设计上如此花费的出版商实在是少数。”魏童表示。

  浮躁、急功近利,这是业内人士对于当下图书设计的评价。在2010年莱比锡国际书展上,刘晓翔的图书设计作品《诗经》获得年度“世界最美图书”称号。在他眼里,图书设计是一项艰难的创意之旅,丝毫不比内容创作容易。

  “图书设计讲究感觉和灵感,这和任何艺术的创作都有相通的地方。因此充足的时间是首要的保证,一个作品耗费几个月甚至一年都是可以理解的。但考虑到当下市场需求,至少保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创作时间是必要的。”刘晓翔称。

  如今图书设计更像是一个投机游戏,赌的就是谁抄得巧、谁被发现得晚。“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浮躁的市场经济时代,面对这么多丰富的资源可以取用借鉴,就有一点找不到北了,抄袭现象太普遍了。”《超好看》杂志美术总监孙初称。

  小张不敢想象自己未来是否会继续从事这一行业,在他眼里,整个图书设计行业并不是以创意为追求目标,而是以利润为追求目标。在利润的诱惑下,所有的设计都朝着畅销书的模式看齐,创意的因素被抹杀,年轻的设计师为了生存,渐渐放弃了创作动力,成为机械的“抄袭工具”。

  “这并不是图书设计师行业特有的,整个出版业现在普遍跟风严重,内容雷同、东拼西凑。”刘晓翔感叹道。

  监管缺失维权艰难

  魏童正在联合多家出版社和设计师,准备在时机成熟时对于涉及侵权的出版社和设计师提出诉讼,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有律师也提出,根据《著作权法》第三十五条:“出版者有权许可或者禁止他人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

  但魏童似乎并不乐观,以一己之力难以改变整个市场的大环境,“个人太渺小,所以我们才希望联合起来,但难度同样很大”。

  季阳更希望通过做好自己来带动市场朝良性的方向发展。“我们已经遇到多起图书封面被抄袭的现象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但凡抄袭封面设计的图书,肯定不是畅销书。”她说道,归根结底,这是一种无法持久的跟风行为,只要越来越多的出版商坚持用优秀的设计,那必然会慢慢改变这一格局。

  刘晓翔考虑更多的则是如何让图书设计师行业规范化。他表示,目前国家没有对于图书设计师作品的保护、价格标准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这使得整个图书设计行业无序发展。

  “在国外,图书设计受到严格的版权保护,在日本,图书设计师是要抽取版税的。”刘晓翔说道,日本的图书设计师设计的作品,会随着图书的销售抽取5%甚至更高的版税,这就极大地促进了图书设计创新,让真正热爱图书设计的人坚持创新,淘汰掉滥竽充数的人。

  此外,中国缺乏在图书设计领域的标准或者评选。而在国外图书设计却有着诸多业内评选和奖项,例如德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最美图书制作特别奖”自1991年开始每年颁发一次,从2006年开始改为每两年一次。由专业界人士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主要从图书的艺术装帧、布局、设计和手工制作等几个方面对图书进行评选。

  他山之石

  意大利:插画家与图说作者享有同等权利

  意大利著名出版人马竺珂向记者表示,在意大利图书封面设计通常由插画家完成。在意大利,法律允许插画家和图书作者以同样的方式获得报酬,即可以抽取版税或者获得预付金。因此,最好的插画家会跟出版商协商决定合同上获得的版税和预付金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