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科技>  正文

PC阵营集体反击iPad 笔记本供应链备战轻薄本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20/2011 08:42:13   来源:南方都市报

  iPad对传统笔记本的冲击让PC阵营惶惶不可终日,多家分析机构预计第三季度iPad2销量将超1400万部,而到了第四季度圣诞季恐怕更是iPad的天下。此外,苹果还将在本周推出曾经引起笔记本界轰动的MacBookAir(简称MBA)新版产品,借助如日中天的人气,新版本的M BA势必会引发一轮抢购潮。

  各家品牌笔记本厂在平板电脑战役中,被苹果iPad大军打得鼻青脸肿,尽管在平板计算机失利,然而在英特尔支持下,笔记本产业链上下合力,希望透过“轻薄化”扳回颓势。英特尔正斥巨资推广其轻薄超便携式笔记本新概念即Ultrabook(“超级本”),希望聚集PC厂商的集体力量对抗iPad,据悉,惠普、华硕已经推出了Ultrabook样机;在设计领域唯一能与苹果抗争的日系厂商索尼则赶在M B A推出前,抢先发布了VAIO Z系列笔记本;东芝则在裸眼3D笔记本上发力,全方位押注3D市场。

  笔记本供应链嬗变

  为了对抗iPad,英特尔酝酿多时,推出了“超级本”概念笔记本,希望通过“超级本”,帮助P C行业击退iPad的进攻。英特尔中国公司董事长马宏升指出,“超级本”概念笔记本的厚度将不到1英寸,电池待机时间可达数日,启动只需几秒,而且零售价低于1000美元。轻薄、电池续航能力强、应用方便、价格较低,这些特点显然都是针对iP ad。马宏升预计,到2012年底,“超级本”将占领40%的消费型笔记本电脑市场。

  品牌笔记本大厂惠普、戴尔、联想、宏碁及华硕均全面响应,企图在轻薄笔记本领域与苹果一争高下,近期已陆续开出规格,向上游关键零组件厂预订产能,包括机壳、轴承、电池厂均表示,将积极配合下游品牌厂布局轻薄笔记本领域。

  苹果与英特尔共同推动笔记本设计业朝轻薄迈进,进一步压缩各零部件的体积,将带动笔记本零部件的微型化革命,无法掌握轻薄技术的厂商,恐将面临淘汰命运。为此,供应链厂商亦展开大规模扩产计划,鸿海旗下的可成、鸿准将增添CN C车床机台,因应一体成型设计需求。其中,鸿准将发行第2及第3次无担保转换公司债,高达新台币80亿元,业界揣测应是为大量增添CN C车床设备,预先备妥银弹。另外,轴承龙头新日兴亦计划扩线。

  笔记本供应链厂商指出,轻薄笔记本趋势将带动零部件新规格,例如电池将从原本传统圆桶形电池,改为具有高度型塑弹性的锂高分子电池,至于机壳一体成型设计,兼顾美观与强固,更将成为主流。散热模块部分,过去经常采用传统型热导管,将改为超薄型热导管,新日兴推出中空轴承工法,配合轻薄机壳设计,将扁平电缆藏在轴承中,以适应轻薄本主流发展趋势。

  索尼抢先发布VAIO Z对垒苹果

  曾经引起笔记本界轰动的MacB ook A ir新版将于本周发布,当年苹果推出M acB ook A ir无疑是一座标志性的丰碑,推出不久就在Mac销售比重中占有16%。业界预计,新MB A产品的推出,势必再次对其他笔记本厂商带来重大冲击。作为笔记本设计界中唯一能与苹果较量的索尼,于7月19日抢先发布了V A IOZ系列超轻薄新品,直接叫板M B A.V A IO Z系列笔记本机身厚度相比上代产品几乎缩减了一半左右,以“轻薄”挑战M acBookA ir的“轻薄”神话。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永田晴康告诉记者,索尼V A IOZ系列13.3英寸新品机身厚度仅为16.65m m,重量接近1.2千克,续航可达7小时。“不论是产品外观设计,还是功能,V A IO Z系列笔记本都是高端轻薄笔记本的风向标。”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V A IO产品部黄新初也指出,市场上高端产品的需求依然存在,而且应该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针对细分的高端市场,索尼也推出了多个系列的产品,除了主打极致便携和高性能的Z系列,还有3D笔记本F系列、一体机L系列,还有便携和性能比较平衡的S系列中的高端机型SA。

  东芝发力裸眼3D笔记本

  3D技术方兴未艾,谁能在3D上抢先布局,无疑谁就在今后的竞争中占据了先发优势。此前,苹果方面已经向外界传出消息称,苹果下一代平板电脑iPad3将搭载3D技术,如果情况真的属实,iPad3将会成为3D技术推广的一大“刺激点”。

  在3D领域有着深厚技术积累的东芝,于7月14日正式发布全球首款3D /2D同屏显示的笔记本Q osm ioF750,并邀请东芝最新品牌形象代言人黄晓明和姚晨前来发布会现场助阵。东芝数字产品及服务公司总裁大角正明表示,东芝Q osm ioF750采用激活式光学防抖透镜实现裸眼3D显示,并且通过摄像头和人脸识别技术,实时追踪用户脸部所在位置,动态调整透镜光角度,该款产品的另一个特点是可实现3D、2D同屏显示。

  采写:南都记者 高凌云

  实习生 袁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