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科技>  正文

网络作家的生存样本:大多成为“垫脚石”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20/2011 11:11:52   来源:长江商报

  现在网消息1998年,痞子蔡一部《第一次亲密接触》登上网络,一时名声大噪。这部小说,也被公认为是中国网文开山之作。

  此后十多年,网络文学一路突飞猛进,造就了一大批网络作家。在虚拟的世界,他们靠网上写小说赚钱生活。

  据相关统计,与各大网站签约的作者达百万之巨。去年7月,某大型文学网站举办“寻找中国100座文学之城”活动,武汉位列第六。在该网站上注册的湖北籍作家名列全国第八。

  没人能统计,这样的人群到底有多少。

  可以肯定的是,庞大的网络作家群,真正能从“菜鸟”走向“大神”的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一直寂寂无名,成为网络文学发展道路上的“垫脚石”。

  菜鸟

  解释:以前大字未码一个,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也许为实现梦想,也许脑子一热,或认为自己有惊天旷世之才,于是杀向网文江湖。这占网络作家八成左右,码了五六万字,最多十五万字,书就“太监”了。

  和四五个同学一起,蜗居在广州一处城中村的出租屋。

  “我是名副其实的蚁族。”他对记者说。但他依然做着作家梦,只要床前的书桌上有一台笔记本电脑,还连着网络。

  他叫刘立冬,在网上,熟悉他的人只知道他叫“石头王老幺”,1983年生,黄石人,毕业于武汉一所专科学校电子商务专业。

  几个月前,为了生活,被同学从武汉召唤到广州。

  但此行,只是住所从武汉的城中村杨家湾,变成了广州的另一个城中村。而且房子比武汉更逼仄,楼层更高,楼挨着楼,白天甚至看不到一丝光亮。

  前不久,他又失业了,他炒了老板鱿鱼。

  毕业多年,他故事很多,但至今仍无大的成就。只有一直躺在网络上的30余万字的小说,记录他从进入大学到毕业后的经历,它叫《苟且偷生的幸福》。

  小说贯穿从进入大学,青涩恋情,岁月蹉跎,到即将毕业的迷茫,最终毕业的那段奋斗史,“少数人在惨烈中继续惨烈,多数人在惨烈中退出,选择苟且偷生的幸福。”

  刘立冬说,小说是在自己真实经历的基础上加工的,有很多自己的影子。

  他说,写这部小说,与曾经的爱情有关。大学曾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热恋中,他曾向女友承诺,如果将来不能在一起,就会将这段爱情变成小说记录下来。

  刘立冬的文字风趣幽默,不过,在腾讯读书频道上线后,惨淡的点击量,没有给他带来任何收益。

  他似乎并不沮丧,“现在平庸,并不代表未来,也许一个不经意,就变成了名家。”

  一位资深网络作家看了刘立冬的小说后说,“不够新,不能迎合读者的需求。”

  2009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涂敏以“璃芸”为笔名,第一次触网,开始连载一部有关吸血鬼的小说。写了一部分,反响平平,只能中途搁置,转而尝试言情和穿越。

  刘立冬是一名菜鸟,第一次尝试写作,有成型作品,但点击量惨淡。在庞大的网络作家中,刘立冬们是绝大多数。

  他们中很多人,中途退出,就像刘立冬小说中说的,“他们选择了苟且偷生的幸福。”

  刘立冬尚未放弃,他这部小说还没写完,此后他更丰富的经历,都是为这小说的后续埋伏笔。

  变妖

  解释:作品与网站签约了,写作能力初步得到认可。分小妖、中妖、大妖三级。月收入仍在2000元以下。

  2006年,武汉虎泉附近的一个网吧,瞿凯明快速敲击键盘,完成后,从头到尾扫了一眼,就匆匆传到网上。

  他正写一部网络小说,叫《娶个妖精做老婆》。彼时,他是武汉一家公司的小职员。

  瞿凯明毕业于一所专科院校中文系,原本可以像大多数同学一样,回到老家的中学当语文老师。

  他是河南人,今年32岁,大学毕业后,也回乡参加了教师考试,原本可以被录取,但因电话号码的变更,与教师职业失之交臂。

  大学期间,就酷爱文学,诗歌和散文偶见报端。“但那时,从没想过,可以以此为业。”在他看来,写作出书,遥不可及。

  考教师意外失败,他从老家来到武汉,开始了和所有刚毕业大学生一样的生活。

  但找工作并不顺利。

  第一份工作,实习期只有700元钱,短时间内,又换了两份。其后,一直在一家公司做秘书。

  瞿凯明话少,内向,总觉得自己与工作环境格格不入。业余时间一直坚持写作,后来,读到一大学生写的校园题材小说,他想,自己也许可以试试小说。

  2006年开始写,题材也是校园生活,两个月内,就完成了10万字。作品寄到一家出版社,被编辑提了很多意见,退了回来。“编辑的意见很中肯,其实就是没戏。”

  其时,都市情感小说网络流行,瞿凯明开始向这个方向转型。他将自己化身为小说的主人公,一个公司最底层的职员,和几个女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包括公司一美女老总。书名就叫《娶个妖精做老婆》。

  “当时工作的公司老总确实是个女人,一个中年女人,但是她的秘书很年轻。”于是,瞿凯明将那个秘书想象成了老总,将公司的环境,全部融入小说。

  新颖的故事、让众多男人垂涎的细节、一个底层职员的奋斗史,让小说很快在网上走红。

  2006年8月份开始写这部小说,一直持续到2008年初,腾讯网上连载,一个月点击量就超过100万,两个月后点击量超过300万,现在总点击量已过千万。

  其间,因出租屋电脑硬盘被偷,有几个月,瞿凯明都是在网吧写。

  当时的刘立冬刚毕业,没找到好工作,就在这家网吧当网管,他注意到瞿凯明并熟悉起来。经瞿鼓动,刘立冬开始写自己的小说,纪念自己大学的那段爱情。

  “后来,在武昌火车站,我和她见过一面,谈及了曾经的诺言。”曾经的女友已为人妻。

  登仙

  解释:只要登仙,就可以堂而皇之辞职在家码字,小仙、中仙、大仙,月收入2000-8000元。

  小说在网上的成功,并没给瞿凯明的生活带来任何改变,“那时候,每天吃的就是一点炒饭和炒面。”

  刘立冬同样没有因为写小说而改变生活。

  他曾借高利贷与几个小混混合伙组建了一个拆迁队。后来,“老大”犯事被抓,拆迁队散伙,他也欠下一屁股债,还因为别人暴力讨债,被抓到派出所,直到去年才还清债。

  生活不如意,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刘立冬常常醉酒。一次,一个同学跳楼自杀,触动了其敏感的神经。

  那一夜,他给很多人群发“遗言”般的短信“……兄弟们五十年后天堂口见……”有了自杀冲动。

  不过,当一条条焦急的问候短信纷纷回复,他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原来,还是有很多人是在关心着我的。”最终,他又到派出所住了一夜。

  最困难时,他像农民工一样到工地做事。

  有一次,他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去小区修漏水管,路上遇到瞿凯明,没敢招呼。

  对自己曾经的困苦,刘立冬不以为然,“那段日子很快乐也很单纯,工地上的二锅头,远比曾经的‘红花郎’有滋味。”

  经过几年苦熬,瞿凯明已小有名气。2008年3月份,武大出版社出版《娶个妖精做老婆》。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有了满足感。

  “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真的能出本书。”1万多块钱的版税,是他写作的第一笔收入。

  2008年3月22日,瞿凯明在崇文书城签售,“第一次真正有了做名人的感觉。”

  那天,他提前来到崇文书城,看到自己的书堆得高高的,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当时,正有一个读者坐在他的书前翻看,瞿凯明站在他的身后很久,“当时,我真想走到他的身边,告诉他我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可以给他签个名。”

  成神

  解释:月入8000-30000元。网上有非常高的知名度,更有月入30000元以上的超级大神,脚一踩,整个网坛都能抖三抖。

  瞿凯明的家,在光谷某小区。住进几年了,里面空荡荡的,除了地板、厨房、卫生间等,几乎没怎么装修,家具和床都是出租屋时期的旧货。

  书房里一台破旧的台式电脑,是妻子学生时代的旧货。他一直用它写作。

  签售会几天后,瞿凯明结婚了,妻子是武汉人,有房。

  此前,他一直在那家公司做秘书,一个月1000多元钱。孩子出生,没钱请保姆,妻子工作稳定,不想辞职。瞿凯明辞职回家,当起了全职“奶爸”,在孩子睡觉的间隙写作。

  后来,他又开始了《我与25岁美女老总》的写作。同样在网上受到热捧,连续很长时间位居排行榜首位。

  那时,腾讯网开始收费阅读,他与腾讯签了协议。这是他第一次在网络上获取收益。

  写这本《老总》时,收入才渐多起来,第一个月是1800元,第二个月4000多,以后逐月翻倍,最高达到17000元。

  读者将那些月入过万的网络作者称为“神”,更多的叫“大神”。以收入计,瞿凯明也曾“大神”过。

  不过好景不长,2010年起,国家相关部门整治手机增值业务,他的收入瞬间从月入万元变成了千元左右,一下被拍下神坛,变成了小妖。

  后来,他又出了一本《结婚 离婚》,收入1万多。

  原本有次机会,他可能永远登上神坛,获得至少百万以上的收入。但因为签约商的恶意欺骗,梦想落空,变成了“理论上的大神”(本报曾报道)。

  这段日子,他一直在处理这一问题,小说写作也慢了,每月只千余元的收入,“现在,基本靠之前小说的版税生活。”

  现在,孩子大了,每月开销不少,房子每月还贷4000元,几乎都是岳父家支持。

  像他这样的作者,只有每天不停地写,才能保证有较高的收入。

  2010年,涂敏以笔名“薇诺妮卡”连载《娃娃龙后要逃婚》,获得当年华语言情百强作品。

  涂敏在大学学的国际商务专业,明年毕业,已找好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家人不允许她继续在网上写作,“觉得不够稳定。”

  涂敏说,在圈内,她最多算个小神,一旦遇不到伯乐,洋洋洒洒数十万的文字全部白费,大多数作者只能选择夭折或匆匆完结。

  前不久,刘立冬传来好消息,他的小说刚刚与北京一家公司签约,终于走出网络作家的第一步。以后,他会继续写他的后续。不过,收入如何,仍无定数。

  他说,不排除将写小说作为自己将来的职业,“大神,谁都想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