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科技>  正文

FT专栏:制止新一轮互联网泡沫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14/2011 09:24:22   来源:DoNews

  FT专栏作者发表分析文章,称当互联网繁荣登峰造极之时,各种弊端陋习遍地开花,全文如下:

  说到首次公开发行(IPO),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能够想到一处的,似乎只有“不要相信投资银行”。

  Facebook董事、硅谷风险投资家彼得 塞尔(Peter Thiel)上周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投资银行家们“搞砸了”LinkedIn的IPO——发行价定得太低,以至于首日交易中股价大涨109%。与此同时,机构投资者贝莱德(BlackRock)则抱怨称,为了赚取高额费用,投资银行在英国把IPO价格定得太高了。

  对于他们的抱怨,我更赞同塞尔的说法——相对于定价过高,投行在将IPO定价过低方面有着更强烈的动机——但两者说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如果投行以这种方式不公正地对待发行人或投资者,那么受害者为何不采取行动、而并非只是抱怨呢?

  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觉得IPO定价过高,则可以不买,即便这可能与Facebook和嘉能可(Glencore)等牛股失之交臂。对于发行人而言,这意味着禁止投行把股票低价卖给最大的、或向投行支付高额佣金的机构投资者。

  如果说后一种情形听起来有些不切实际的话,情况本不应如此。2004年,谷歌(Google)立场坚定地要求其自身IPO采取竞拍方式、而不是华尔街所青睐的询价圈购(bookbuilding)。7年过去了,在以透明方式进行股票定价和分配方面的进展陷入停滞——大多数国家都已放弃了竞拍的方式。

  作为一种投行用以在IPO之前评估机构投资者需求、然后确定发行价格的美国定价方式,询价圈购在全球范围内的主导地位,是引起怀疑的原因之一。除了投行自身,再没有人确切地知道股票分配的方式和原因,以及华尔街是否公正地履行了职责。

  人人网(Renren)和LinkedIn等IPO之后,投资者们又像1999年那样开起了庆祝会,这有理由让人怀疑。当互联网繁荣登峰造极之时,各种弊端陋习遍地开花,摩根大通(JPMorgan)和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等多家投行后来就曾受到罚款,因为它们接受“软美元”佣金,将热门IPO(换言之,定价过低的发行)中受追捧的股票,配售给渴望拥有它们的机构。

  “承销商在询价圈购时,存在着将价格定低的动机,”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教授杰伊 里特(Jay Ritter)表示。把价格定低,尽管减少了美国规定发行所得7%的佣金,但承销商可以通过“软美元”,得到更多的收益。从长远来看,他们也能通过回报最佳投资客户而有所获益。

  与此同时,如果IPO被视为成功的,且投行雇用的投资分析师在帮他们上市之后,仍将提供长期支持,大多数公司都不会有太大的抱怨。IPO之前股东的持股被稀释的程度,超过了从市场募资所需的水平,但只要不是太过分,他们也能忍受。

  不过,如果你掏出7%的佣金、让房地产经纪人帮你卖掉房子,而第二天买主一转手就获得了两倍收益,你一定不会太开心。IPO很难准确定价——尤其是在像涉及社交网络那种存在泡沫的市场——但LinkedIn的IPO存在明显的瑕疵。

  对于吸引了大量散户投资者和机构认购的热门IPO,应该有一种更好的发行定价方式。散户投资者更可能以任何价格买进股票、而不是发出有限价的买单,这很容易在首日交易中将股价推至不可持续的水平。(上周LinkedIn股价下跌了19%)。

  前谷歌(Google)高管利斯 拜尔(Lise Buyer)表示,“当消费者需求巨大时”,所有人参与竞价的拍卖,是发现合适价格的最佳方式。谷歌将IPO价格设定在机构区间的高端——这可能令贝莱德(BlackRock)不悦,谷歌股价首日交易中的涨幅为18%。

  但是,竞拍方式未能流行起来。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拉维 雅格纳坦(Ravi Jagannathan)和德保罗大学(DePaul University)的安 谢尔曼(Ann Sherman)发现,在20个曾尝试IPO竞拍定价的国家中,只有4个国家还在坚持这种做法。上世纪80年代,作为撒切尔(Thacher)私有化行动组成部分传到英国的询价圈购方式,成为了流行的方式。

  竞拍方式虽然民主,但也存在它自己的问题。有时,竞拍会遭遇“赢家的诅咒”——意即中标者出价过高。在其它情况下,很低的初始需求导致了IPO定价较低,结果当股票开始上市交易时价格暴涨。

  不过,以硅谷的聪明才智,应该能够帮助下面的一波互联网企业IPO,包括Zynga和Facebook,实现比LinkedIn更好的结果。最好的结果是,这些公司获得能够吸引机构投资者长期持有股票的最高IPO价格。

  询价圈购或许朝这个方向倾斜——更重视可能长期持有股票的投资基金,而惩罚那些有着“短期主义( short-termism)”纪录的机构,比如某些对冲基金。

  谢尔曼教授提到了往往包括机构和公众部分(正如撒切尔私有化那样)的亚洲IPO。竞拍、甚至是机构间询价圈购,可以用来选定一个稳定的长期价格,而散户投资者也获得了购买的机会,而不会破坏长期价格。

  这不能保证消除IPO首日价格暴涨的现象,但可能有所助益。如果塞尔和Facebook的其他投资者对投行的做法不满,他们应尝试去改变发行定价方式。

  译者/邢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