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是技术型企业,相对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固执自己想法的企业,所以有很多时候我们的变通度相对来说偏弱。” 在这场主题为“诊断腾讯”的系列研讨会上,面对着国内企业管理和传媒业的数十位专家, 腾讯两位主要创办人——首席技术官张志东、首席信息官许晨晔先后自揭“家丑”,虚心请专家为腾讯把脉开方。
这个被外界形容为腾讯主动邀请各行业专家挑刺的“反思大会”,持续10场。继日前在北京、三亚举办了前4场之后,从本周三起移师四川连开3场“批斗”大会。除了张志东、许晨晔,还包括腾讯高级副总裁郭凯天、 公关部总经理刘畅在内的高管都一一直面各路专家的“头脑风暴”。据悉,后续几场会议,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也将出席聆听专家指点。
从闭门发展到开门诊断
腾讯发出“转型”信号
“腾讯12年的发展,就像一个小孩子穿上了一件大人的衣服,和传统的行业相比较其实非常稚嫩。”当腾讯创始人许晨晔用这样一个比喻形容腾讯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等各路行业人士却开始接连抛出尖锐的意见:“腾讯在互联网领域干了12年,应该已经成熟了,谷歌才干几年,互联网的生命周期非常快,跟传统企业不一样,12年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已经是中老年,不再是穿着大人衣服的孩子,已经是一个大人了。”“腾讯犯的第一个错误是自我认知能力的低下。腾讯就像是一头小象在瓷器店长大,大到周围的瓶瓶罐罐都害怕的时候惊声尖叫,他还不知道。”
面对连珠炮般的“不好的听话”,许晨晔显得放开心怀,“就是希望通过诊断腾讯让各位专家给我们指点”、“我们真正的目的就是在讨论未来腾讯的定位,我们怎么处理行业的关系和行业间的矛盾与纠纷。”
的确,从QQ聊天软件开始,腾讯诞生12年来成功打造了以腾讯网、QQ游戏、QQ空间以及拍拍网为核心的平台,并成长为国内市值最高的互联网企业。然而,这只“小企鹅”并没有像美国的谷歌、微软、苹果那样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带领周围的企业成长,其强大甚至没有换来人们的尊敬,反而背负了“垄断、山寨”等诸多骂名。 特别是经历了“3Q大战”的惨痛经历后,这家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如何让质疑者释怀?如何赢得业界乃至社会的尊重?
从闭门发展到开门诊断,向外界传达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反思态度,也让业界接收到了腾讯转身的信号之一:早在去年12月,马化腾正式对外宣布,腾讯进入为期半年的战略转型筹备期。而此次诊断腾讯也成为了该公司进行转型战略的重要一环。
症状:“山寨、老二”
药方:反思体验营造能力
“业界对腾讯有很多诟病,觉得腾讯充当别人业务线里老二的位置,山寨与创新这个角度上也有很多垢病。”当主持人主动抛出这一尖锐的话题后,各路专家也“实话实说”起来。
喻国明指出:“腾讯除了QQ之外,其他所有的产品很难发现它的技术的核心创新在什么地方,腾讯除了IM这个领域里面做什么东西基本都是第二。” 他认为,发现一个市场创新,然后模仿一下,改善用户体验是可以的,“作为企业战略没有什么对错,但是它不是一个长治久安的办法”。“跟在别人后面做第二,成本最低,效果最好,但这也就是腾讯现在招人诟病的地方。”
“为什么大家对腾讯不尊重?就是因为没有开拓新的市场。为什么大家对乔布斯所做的事情没有意见没有指责呢?产品没有USB接口,还得排队买,这叫尊重吗?从传统意义的工业时代来说也不叫尊重。”有专家以苹果为例说,如今已跨越工业时代的思维,腾讯要从此反思自己在营造体验上的能力。
症状:缺乏创新
药方:学习苹果好榜样
不过,在如何理解“创新”的概念上,喻国明认为创新并非就意味着腾讯要研发新产品,“把别人的东西化为自己的来用,后发制人,其实这也是选择的方向,只是不能用现在这种方式来做”。他提出可研究借鉴苹果的发展模式:依靠软硬实力、不拘一格的设计。苹果的最大价值在于,解决了互联网众多公司多年最苦恼没有盈利模式的问题,创造出半封闭式的APP模式,比苹果电脑本身的设计本身更有革命性意义。“针对社会的需求完成了解决方案,谁能提供这个解决方案,能够有价值,都可以进入,这种进入就是分享性创新。”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博导刘笑盈提出,创新有3种: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但腾讯现在大量的创新,还停留在产品、技术上,这就是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说你的产品是模仿”。 他也非常尊崇苹果的创新模式—— 苹果技术根本没有微软的技术多,它主要在服务创新上,引领商业模式的创新。法律专家刘德良也指出,腾讯在技术创新上可以打80分,但在商业模式上徘徊在及格边缘。
刘笑盈给腾讯在战略何去何从上开出了3个药方:封闭转向开放,产品转向平台,商业型转向公共型或社会型企业。“比如说产品向平台型的转向,我们以搭建平台的方式,不一定把眼睛盯在那个产品和技术上,通过平台的方式多搭建平台让大家进入,这其实就是创新”。
喻国明提出,未来的设计不在于创造多少单一元素的产品,而在于创造平台会聚大家的能力解决社会的困难,同时带动业界的双赢和多赢发展,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模式。“也就是说,接口模式是未来互联网企业很重要的盈利模式,因为在这个接口当中是需要技术设计和整合的,技术设计和整合会聚在这方面就能产生价值,而且能带动大家的福利增长,而不是简单去模仿、山寨。”他建议,未来腾讯要把握这个新的价值增长点,在新的基础上做大互联网领域,带动大家一起成长的双赢多赢模式。
许晨晔在面对专家的忠言逆耳时也坦承,腾讯在技术方面创新确实因为资源优势会相对扼杀创新的追求,值得反思。除了许晨晔,还包括腾讯高级副总裁郭凯天、 公关部总经理刘畅在内的高管都一一直面各路专家的“头脑风暴”。据悉,后续几场会议,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也将出席聆听专家指点。
症状:被指垄断
药方:摆脱“资源诅咒”
“腾讯依托IM不断扩张,做搜索、电脑管家、拍拍、腾讯网,所有都搞通杀,互联网哪个行业做得好就干,大家就会害怕腾讯想一统互联网的江湖,这肯定是要激起共愤。”“各领域都扩张了但是战略空间在挤压,互相竞争,除了QQ,其他都没有做到最好”。“腾讯要明白自己的主要价值、核心战略、品牌定位是什么,究竟想干什么?”
面对业界对腾讯“垄断”的争论,刘笑盈认同马化腾的观点——不是占的份额多就是垄断,“垄断主要是用你的影响力而阻挡其他公司的增长运营”。
“大本身不是问题,垄断不是问题,只是大家都讨厌大。”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任周汉华从法律界的权威角度对此解读“反垄断法只是反垄断行为,并不反垄断结果,大不是问题,美国人也没有说要把微软给拆掉,搞两个微软,搞两个操作系统。”“一个聪明的公司不是说为了避嫌就不做了,而是要其他的公司完全是在公平的平台上竞争。”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介调查实验室主任赵曙光“点醒”腾讯 :“腾讯有中国最庞大的用户资源,有最强大的IM系统,在发展其他业务的时候,会不会掉到资源的诅咒里面去?”他提醒腾讯高管,不要总是守着庞大的QQ用户群,不要用自己的市场优势地位去推广,而是要回归最本质——要像做QQ一样做好技术产品、用户体验,不要掉进资源“诅咒”。
症状:“帝国思维”
药方:实实在在全面开放
“ 中国最牛的互联网公司终于摆脱了帝国思维” ,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的“金句”得到了在座的共鸣,认同腾讯在3Q之后的姿态。
“3Q这一仗彻底把腾讯打醒了,互联网时代没有一个公司可以把用户永远拿在手里。互联网公司都有一种放牧心态,想把用户当羊一样圈在一起。这是错误的道路。正常的道路是时时刻刻想着用户需要什么,而不是竞争对手在做什么。”包括胡泳在内的多位专家均提及仔细研究了马化腾此前对外发表“腾讯正式步入为期半年的战略转型筹备期,转型的原则是‘开放和分享’”的“八条论纲”。
“不过,开放是一种能力并不是一个姿态,能力最终体现在可实行的制度, 如果‘马八条’不能转化成腾讯具体的商业制度,就只能看上去很美 ,只能成为一个宣传口号。”胡泳直接指出,很多人都在看腾讯是真开放还是假开放,“ 给业界第三方开发商以及用户带来怎样实实在在的好处,是考验腾讯的地方,将来腾讯要走向对社会有贡献的领头羊,讨论理念没有特别大价值,应该把开放姿态转化为实实在行动。”
对于多位专家推崇提及借鉴苹果的开放模式,胡则另有看法。他甚至认为苹果也只是“半开放”——只是个有墙的私人花园,“ 未来肯定会拆墙的”。他认为是未来的互联网会全面开放。
腾讯主要创办人之一、首席信息官许晨晔“会诊”上坦承,虽然腾讯已确定了开放转型期为半年,但腾讯就像一辆向前行驶的车,“下药不能下猛药,也不能急刹车,要一定节奏逐步实施” 他说,诊断腾讯只是开始,“ 转型也是开始 ,也许是个很长的转型”。(深圳晚报 卢舒倩)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