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科技>  正文

首月少增3500亿元 信贷压缩银行“众生相”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2/22/2011 08:01:14   来源:21世纪经济

  严控信贷规模的1月份,五大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的放贷冲动明显收敛。

  据权威数据,2011年1月份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增加1.11万亿元,比2010年1月份的增量1.46万亿少了3500亿左右。

  对比12家股份制银行和5家国有银行的数据,去年和今年1月份本外币贷款的增量分别为2995亿、5477亿和1421亿、3969亿元,压缩规模就达到3082亿。

  这17家银行成为1月信贷压缩的主力,该类机构在全国新增信贷中的占比,也从去年58%下降到今年48.6%,幅度约10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1月份,17家银行的占比是接近80%。

  相比而言,其他政策性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今年总的信贷投放与去年相比几无变化。不仅如此,在1月金融机构票据融资压缩810亿的情况下,该类机构的票据融资反而正增长68亿。

  建行信贷增量第一

  在17家银行内部,竞争不可谓不激烈,1月份信贷投放的排名相比去年,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比如,建行1月份本外币投放985亿元,取代去年1月份的冠军中行,增量排名四大行第一。

  建行2010年的本外币投放新增达到8000亿左右,仅次于工行。建行副行长朱小黄年初还表示,该行今年的投放规模会比去年有所减少,但从1月份的相对投放来说,建行的速度并不慢。

  2009年信贷大跃进的中行,2010年已经明显放慢了步伐,全年本外币投放在6000亿左右,增量排在四大国有银行之末。今年1月份,中行依然延续了控制信贷的做法,新增870亿。

  去年以本外币投放接近9600亿的新增规模排名第一的工行,今年1月份明显放慢了节奏,排名四大国有银行末尾。

  交行的信贷基数由于相比其他四大行较小,所以1月份的投放控制压缩不明显。去年该行本外币投放353亿,今年1月新增320亿。

  12家股份制银行1月份本外币新增信贷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同比也减少了1500亿左右。

  1月上旬,记者就不断从一些股份制银行里听到按日调控、压缩规模等字眼,这类银行的信贷控制之严已非同昔日。

  比如,去年1月份本外币投放的冠军光大银行,今年的增量几乎只有去年同期的1/3。光大银行上市后的资本充足率一直排在银行业前列,且已有H股上市计划,1月的信贷投放压缩幅度之大,让一些银行人士对其资本运用颇感不解,该行2010年的本外币新增在1500亿左右。

  相比而言,广发银行、深发展的压缩幅度要明显低于其他股份行。在浦发银行、中信、招行、兴业等都有50%左右的压缩之时,两家银行新增仅比去年略低,比如去年1月份深发展新增128亿,今年为108亿,当然这也有该行基数较小的原因。

  17大中银行压缩票据878亿元

  中小城商行的信贷规模控制压力较小,在年初就已明显。

  一家东部城商行相关负责人在1月上旬曾告诉记者,虽然该行每天上报信贷数据,所在地监管局也掌握该行的信贷投放规模,但在把握信贷节奏方面并不像中大型银行那样严格。

  “只要不是上半年就放到全年的90%,1季度的投放快一点,在后面都有时间空间调节。”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他认为,监管层对这类机构较为宽松,主要是这类机构的投向多为三农、中小企业,与监管层的政策导向较为相符。

  从2011年全年来说,与一些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全年的信贷规模普遍在2010年“打折”不同,不少城商行、农商行2011年的绝对新增计划比2010年还要大。比如一家今年计划贷款增量达到250亿的农商行,就是在去年基础上增加了几十亿。

  记者了解到,支撑这类机构信贷投放的一个新动力,除了维护本地信贷客户外,大多与异地扩张有关。

  虽然银监会还不允许农商行筹建异地分行,但异地支行的扩张早已打开,包括张家港农商行、深圳农商行、常熟农商行等,都在异地或者跨省设立了支行,这些新设异地机构的生存动力,也让部分农商行的投放慢不下来。

  今年,不少农商行都有异地支行的筹建计划,如上海农商行就准备在浙江嘉善和湖南等地筹建异地支行。

  城商行1月的投放扩张,表现在票据融资方面,17家大中型银行票据融资的负增长超过了全行业负增长的规模,而城商行、农商行贡献了其中的正增长部分。

  数据显示,1月份金融机构票据融资规模压缩810亿元,12家股份制银行压缩201亿元,5家国有银行压缩677亿元,17家大中型银行压缩878亿元,覆盖了其他银行的正增长部分。

  潍坊农信社的一位票据业务人员认为,在大型银行信贷受限的情况下,1月份票据贴现的利率一直维持高位,这是部分机构乘机做大票据的原因。

  据了解,一到旬末或旬初,市场上就会出现几十亿的单笔票据转贴大单,贴现利率也飙升,仅从盈利的角度来讲,是不错的投资机会。

  另外,该票据人士认为,一些农信社、农商行多年运作下来,已经逐渐转型成为专攻票据业务的机构,在金融机构票据融资规模在全国信贷中的占比已经下降到5%以下之时,一些农信社、农商行的票据业务占比高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