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科技>  正文

苏宁董事长张近东:上市时决定分出苏宁股权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27/2010 08:36:25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北京)

  “未来家电连锁行业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几年前张近东刚喊出这句话时,很多人还都感觉这不过是一句应景的口号。不过张近东并不认为这是空话,也正是从那时起,他开始为未来高速发展的苏宁部署了一个庞大的“人才培训工程”,这项工程被称作“1200”。

  “1200”干部培养计划

  所谓“1200”,最初是指每年引进1200名应届毕业的大学生,通过严格培训成为苏宁储备中层管理人员的人才基地。

  在苏宁内部,把“1200”称作是培养干部的摇篮,如今早几期的1200人员已经有很多走上了苏宁的重要领导岗位,尽管他们进入苏宁最长也仅有七年。在此次股权激励中,共有97名“1200”骨干人员也被纳入激励对象范围中。

  要团队协作 不要个人英雄

  张近东当年还为苏宁电器确立了用人观——“人品优先、能力适度、敬业为本、团队第一”。这十六个字虽然看似普通,但实际却不平凡。其中“能力适度”就有些出人意料,很多企业都追求能力出众的人才,为什么苏宁却只需要“能力适度”?对此,张近东有他的人才观——人才只要适合自己的岗位要求就行,苏宁强调的是团队协作、共同进步,而不需要太多的个人英雄。 “苏宁的每一名员工可能不是最强的,但依靠制度和规范的管理,苏宁却能在整体上形成最强的实力,这才是苏宁真正的竞争力。”

  从这一点来看,苏宁内部确实很少有从外部“空降”的人才,也很少去“挖角”同行,目前苏宁内部绝大多数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来自于苏宁的自身培养。这也正应和了苏宁人才观的“自主培养”。不过这也恰恰是苏宁颇受外界争议的一点,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如今苏宁虽然门店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但在其各地的连锁体系中掌握实权的基本还都是来自苏宁大本营的江浙人。对此张近东则解释道,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现在真正数下来,除了最早组建的几个大区外,其余真正是从苏宁总部派出去的干部其实少之又少了。但为什么人们还会有这种感觉?其实真正的原因并不是他们是不是由苏宁总部外派,而是他们都已经被苏宁的企业文化所浸染,形成了明显的‘苏宁风格’”。

  基层店长也能成为公司股东

  张近东曾经有一句话,“任何人在苏宁的发展都没有天花板”。这句话对于北京苏宁联想桥店店长师晓雯感受更加深刻。上个月,一份涵盖了248名员工的苏宁电器股权激励方案获得股东大会表决通过得以转正,在这份股权激励方案中,受激励者除了苏宁电器董事、总裁、副总裁、财务负责人、总部各管理中心副总监级以上中高层管理人员、部分副经理级以上核心业务骨干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还包括9名基层连锁门店的店长。

  作为拥有1300家连锁店的家电连锁巨头,门店店长也至少有1300个。那么为什么基层店长也被列入了股权激励名单,也能从员工成为企业真正的主人?师晓雯就是此次获得股权激励的9名店长之一,也是北京地区唯一受激励的店长。

  今年已年过四十的师晓雯进入苏宁已经11个年头。此前她曾经在一家国企工作了10年,后恰逢苏宁电器开新店招聘人才,师晓雯加盟苏宁。由于工作表现突出,仅两年后当苏宁电器联想桥店开业时,她被派到这里担任店长,这一做就是8年。在她的努力下,苏宁联想桥店从最初年销售1亿元的门店跃居到如今年销售10亿元的顶级门店,已连续多年成为北京的状元门店。2007年,师晓雯获得了苏宁集团的最高荣誉——总裁特别奖,获得了12万元的汽车奖励。今年4月,师晓雯又被授予北京市劳动模范。尽管如此,师晓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一直强调这些成绩都来自于她的团队,她说,尽管自己是个地道的北京人,但自己已经完全为苏宁的企业文化所浸染。

  事实上,在苏宁内部,像师晓雯这样获得汽车奖励已不再稀奇,仅在北京,几年间就已经有四五十名苏宁员工获此殊荣。如今北京苏宁获得房产、别墅奖励的员工也已经有了三四人。

  对话

  我鼓励苏宁元老向年轻人出让股份

  ■记者:苏宁的股权激励方案几经波折今年终于得以成真,把自己一手打造起来的企业的股权真的分出去,真的没有一点舍不得吗?自己对企业的控制权会不会越来越弱?

  ■张近东:从2004年上市前到现在,我对苏宁电器从100%股权的完全控股到现在控股30%多。说实话,当年上市时决定把苏宁的股权分出去,我也反复考量过几个晚上,但最终我想通了——苏宁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无论对内对外都不是我张近东一个人的了!一个企业怎样才能稳定?最好的状态是实现个人、公司、社会的三方共赢。只有让员工以及全社会共享这家企业,它才是最牢靠的、最有竞争力的。

  虽然现在员工都叫我“老板”,但其实我也是在为他们打工!你想想,我的财富早已足够了,就算从现在开始我不工作天天周游世界也都够了!但为什么我还要工作,因为我还有苏宁上下十几万的员工,他们需要苏宁,需要苏宁健康的发展!正是对他们的责任使得我还要继续从事家电销售这个艰苦的行业!

  ■记者:苏宁的快速发展,除了为你个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为苏宁团队创造出大量亿万富翁,你怎样看待人们评价你是“最会创造富翁的富翁”?

  ■张近东:不是我会创造富翁,而是我会帮助员工实现自己的价值。我觉得我现在拥有的最大财富不是自己的账户余额,而是苏宁的团队。在苏宁工作的每一名员工,我都要让他实现自己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价值,才能为苏宁创造出最大的价值。记得前几年,我们苏宁的两名个人大股东减持了苏宁股票套现几亿元,当时外界就传出“苏宁的员工是不是都对自己的企业没有信心了”,但事实上,大股东套现后,苏宁的股价却一路飙升,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其实,当时两名大股东的股份减持是我力主的,我鼓励苏宁的元老级人物能够主动让出些股份给年轻人,至于他们套现的几亿、十几亿,那都是他们在苏宁奋斗十几年所应得的。现在包括我在内,都在不断地降低持股比例,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尽快拥有苏宁的股权,让他们早日真正成为苏宁的主人,才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一直在强调,一个企业只有属于社会才是最稳固的。

  印象

  感觉自己更像在打工

  为下属派发股权、为员工奖汽车奖别墅、慷慨打造企业的富翁团队,张近东的“大度”一直被家电界传为美谈。不过记者在对张近东的采访中深切感到,“大度”固然有张近东性格的体现,但其实更来自于他对企业的独到见解。他始终强调,一个企业只有属于社会,它才是最稳固的。“当苏宁刚起家还只是个小门脸的时候,我确实是属于创始人的,但当它发展到如今拥有1300多家门店,1500亿元年销售规模时,其实就已经属于社会而不再属于我个人了!”

  记得几年前采访张近东时,他曾说过一句话至今让记者难以忘记。他当时感慨,“虽然我现在是老板,但我更感觉自己是在打工,是为自己的8万多员工(当时苏宁电器的员工总数)打工。”他解释说,“你想想,我的钱早已经足够了,就算从现在开始周游世界也够了,但我始终想到的是我的员工以及他们的家人,苏宁的健康成长可能决定着8万个家庭的幸福冷暖。”

  确实,财富只是一个数字,企业家在创造价值时,最好的状态就是实现个人、公司、社会的三方共赢,只有让全社会共享这家企业,它才是最牢靠的、最有竞争力的。一个顺境中的老板,在发迹后能有如此清醒的价值观确实难能可贵,这也正是张近东令人敬佩的地方。

  档案

  张近东

  ■职位:苏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经历:20年前的这个时候,27岁的张近东以10万元的自有资金在南京宁海路租下一个200平方米的门面房,取名为“苏宁交家电”,专营空调。店名中的“苏”即江苏,“宁”即南京,张近东希望借这个名号让自己的小店站稳南京市场,后迅速成为国内最大的空调经销商。此后苏宁转型为综合性家电连锁商并逐步走向全国。如今,“苏宁”已发展成为拥有1200多家连锁店面、12万名员工、年销售额突破150亿美元的全国家电连锁巨头。同时,苏宁年纳税额位列中国内地民企第二。

  (本文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更多精彩新闻,访问北青网www.ynet.com http://www.ynet.com/作者:张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