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科技>  正文

上海家化欲推出纯互联网品牌 分羹电子商务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08/2010 08:28:19   来源:证券日报

  近几年,随着我国的网购市场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通过网络购买化妆品。而一些日化品牌在网络销售上的成功,也更让许多日化企业吊足了胃口,纷纷进军网购领域淘金。

  同时,与百货商场等传统渠道外资品牌占据大半壁江山不同,在网购领域,国产化妆品品牌唱起了主角,以其亲民的价格、优质的产品品质以及灵活的销售策略而受到消费者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推崇——老牌国产日化企业上海家化旗下的佰草集、清妃等品牌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拥有众多网络“粉丝”。

  12月7日,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茁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详细介绍了上海家化近年来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战略布局与宏图。

  “电子商务元年”多模式试水

  艾瑞咨询发布的《2009-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网购市场的规模已达到2483.5亿元,同比增长93.7%,占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攀升至1.98%。同时,网购用户规模有望突破1亿,在网民中的渗透率可达28.2%。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网络购物已逐渐演变成一种“瘾”,是生活中难以离开的一部分。

  同时,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还显示,2009年,网购约分割掉化妆品销售总额6%至9%的销售份额,且全国化妆品网购总量估计突破150亿元。因此,在不少日化行业业内专家看来,在目前化妆品领域外资品牌已经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状态下,网购将是未来中国本土日化品牌可能对外资军团发起挑战的重要战场。

  “电子商务已经是日化行业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了,其重要性在未来还会稳步提高。”对此,王茁亦十分看好电子商务这一新消费势力在传统的日化行业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对于日化企业来说,电子商务是适应商务新形势、满足顾客新需求的新业务形式,是新的业务增长点。”

  事实上,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上百年历史,并被众多外资企业看作是少数值得重视的本土对手的中国日化企业,上海家化已经打响了抢占网购市场的“新战役”。

  “今年是上海家化的‘电子商务元年’,我们专门成立了独立运作的电子商务公司——上海家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统筹运作佰草集、清妃、高夫以及六神、美加净、可采和家安等品牌的电子商务。”王茁介绍道。

  而除了建立专门的电子商务公司统筹运作旗下品牌,上海家化也尝试着通过多种模式来“试水”网购市场。“有官网模式也是淘宝商城模式以及其他综合类和垂直类b2c网站模式。”王茁说。

  他表示,从目前来看,上海家化在电子商务领域总体情况发展良好,特别是佰草集和高夫这两个品牌,在淘宝商城上的表现更是超乎想象地好。

  以一直主打“植物”、“汉方”等天然护肤概念的佰草集为例,其在各大网络购物平台上可谓拥趸众多。百度数据显示,在网络关注度最高的化妆品品牌排名中,佰草集是唯一进入前十名的本土品牌。而在众多化妆品热购排行榜上,亦时常可见佰草集旗下的单品名列其中。

  年内网上全面开店

  考虑推出纯e品牌

  对于上海家化来说,随着网络营销局面的打开,下一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在这一市场上瓜分到更多份额的蛋糕,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今年的目标是在网上全面开店。”关于上海家化未来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蓝图的问题,王茁踌躇满志地表示,“我们希望未来两三年能使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的销售占公司产品整体销售的比例达到行业平均水平,到2014或2015年能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王茁还向本报记者透露,未来,上海家化除了要将现有的品牌的营销e化,也不排除在适当的时机推出纯e品牌。不过,对于日化企业们来说,虽然电子商务的“钱景”相当看好,但在对这一市场“攻城略地”的过程之中,仍然有不少道关卡需要越过。

  “主要困难是人才稀缺、运作经验不足。”对此,王茁坦诚地道,“我们的对策是既要从外部挖人,又要在内部选拔人,组成一个‘混合团队,’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加强学习,不断尝试。”

  他打了一个比方:“‘在游泳中学会游泳’——通过‘做而知其道’。”

  不仅如此,网购带来的假货问题、渠道管理问题,也一直令许多日化企业感到十分头痛。

  “网上产品确实存在价格混乱,存在假货和不规范经营现象。”王茁表示,这对于公司来说,意味着必须要管理好线上线下两个体系,建立合理的定价体系和有效的品牌保护机制。

  链接

  王茁,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佰草集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雙妹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美国学习和工作过多年。出版过三本管理著作(两本在中国大陆、一本在台湾),有多本英译中译著在中国出版,是中国多家顶级商业和管理杂志的特约撰稿人。

  从上海复旦大学获得过国际新闻硕士学位、从纽约圣约翰大学获得过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