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科技>  正文

苹果皮兄弟仓库创业记:创意遭山寨厂商模仿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26/2010 11:45:06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陈新焱 发自虎门 深圳

  "乔布斯20岁时在旧金山仓库里琢磨出苹果电脑,一家市值两千多亿美金,世界排名第一的科技公司由此诞生。"

  " 一对二十多岁的河南兄弟在深圳一间仓库里捣鼓出的“苹果皮”,除了能将Ipod touch变成iPhone,却还没赚到一分钱。"

  " 当中国也渐渐诞生出越来越多的创意,下一步,如何让它们长成伟大的公司?"

  7月16日晚上10点多,土豆网上出现了一个视频:《再也不用一手拿touch, 一手拿手机啦》。没有旁白,也没有文字介绍。晃动的镜头中,只有一双手在操作。

  在将苹果公司的一款音乐播放器——除了不能打电话发短信外,从外观到功能,几乎与iPhone一模一样的iPod Touch——装入一个黑色的套子后,这双手拨通了中国人最熟悉的客服热线:10086。

  0.05秒后,电话接通了,从扬声器里传来了客服人员甜美的女声。

  看到这段视频的“苹果迷”——特别是拥有iPod Touch的苹果迷们——不敢相信,这个神奇的“马甲”,竟然可以让iPod Touch摇身一变,成了炙手可热的iPhone。两者价差在3000元左右。

  这段时长69秒的视频迅速火遍网络。截止到8月25日,土豆网的点播数超过了23万次,转帖数超过了13000次。

  在每一个转帖背后,来自中国、美国、韩国、日本等世界各地的“苹果迷”们都在问同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在哪里,可以买到这款产品?

  视频中惟一留下的线索是“衍生科技”四个字。

  从小就是破坏狂

  "在他考上河南黄淮学院之后,干得最疯狂的一件事,是用鼻子指挥鼠标。他的做法是:脸朝摄像头,用自己研发的人像识别软件定位鼻子,然后用鼻子移动鼠标。"

  在深圳北部郊外的一间废旧仓库里,两双不安的眼睛也在注视着网络上的一举一动。

  当直线上升的点击率以及潮水般的追捧涌来时,来自河南信阳的潘氏兄弟终于抑制不住激动,抱在了一起。

  他们就是“苹果皮”的制造者——22岁的潘泳和25岁的潘磊。

  8月21日,南方周末记者辗转与他们取得了联系,并约定这一天在虎门见面。在走进虎门市中心的索菲特酒店大堂时,他们看上去就像一对刚毕业的年轻大学生,都穿着衬衫、留着短发。弟弟潘泳后来承认,他平时穿的一般是T恤衫,为了接受采访才换上了不舒服的衬衫。

  潘泳随身带着电脑,似乎一刻也不想离开它。吃饭的时候,他略显烦躁,只是因为他觉得吃饭也是浪费时间,而他脑袋里想的仍是如何进一步改造“苹果皮”的上网功能。兄弟俩约好一起来虎门接受采访,也是想一次解决。

  他们出生于河南信阳,父亲做点小生意,母亲是全职主妇。他们其实是三兄弟,哥哥潘磊在广东江门做室内装修设计,另一个弟弟在北京做汽配生意。唯独潘泳从小就是个狂热的技术爱好者。

  在哥哥潘磊看来,潘泳有什么样的奇思怪想都不奇怪。从小到大,他就是家里的“破坏狂”,家里的每一样电器——电视机、电风扇、收音机、电脑、电子琴、DVD、音响——只要是能拆的,基本都被他拆过。

  从小学到高中,潘泳的成绩都是倒数,但却对一件事感兴趣,那就是计算机和软件。

  他第一次接触计算机是在初中,做生意的父亲给他买了一台电脑,那时电脑尚是稀缺品。

  高中时,他迷恋上了网络游戏,晚上跳墙去网吧,白天就在课堂睡觉。高二时,游戏账号被盗,他一怒之下,开始学“黑客”。一年多后,他就能改动网吧的计费系统,可以上网而不用交钱。

  潘泳说,每次躺在床上,他总是不断地冒出一些奇怪的想法。到KTV唱歌,嫌歌太老,他便想将KTV点歌系统联网,直接在网上查找歌曲。他甚至都做过尝试,软件开发出来了,但无处试验。

  他说,在他考上河南黄淮学院之后,干得最疯狂的一件事,是用鼻子指挥鼠标。他的做法是:脸朝摄像头,用自己研发的人像识别软件定位鼻子,然后用鼻子移动鼠标。最终,他取得了成功,不过,因为精度不够,没法应用。

  不过,他在上大学后,由于学得更专,从昔日的“坏学生”突然变成了“好学生”。大一时,潘泳拿了全校网络竞赛二等奖;大二时,又拿了全校编程大赛第一名。

  苹果的铁杆粉丝

  2009年3月,谷歌宣布退出中国,搜索突然变得很不稳定,他们的研发工作随之陷入停滞。潘泳形容说,“就像到了世界末日,感觉苹果皮肯定是出不来了。”

  潘泳大学学的是软件开发专业,他自称是苹果的铁杆粉丝,大学时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部iPhone手机。

  iPhone去年10月才在中国大陆正式上市,它被形容为“一款划时代的产品”,优秀的用户体验、流畅的操作感以及内涵丰富的应用程序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唯一的不足是,它太贵了。在美国,iPhone在亮相两年多后价格还很昂贵——588美元到740美元,在中国,“水货”市场的价格也差不多。

  省吃俭用了半年,大三时,潘泳终于买了台二手iPhone,但用了不到一个星期,屏幕翘起,他只好退给了卖家。

  半个月之后,他又到ebay找了个美国二手卖家,不想,却被对方骗了,打过去的两千多元打了水漂。

  他一直没敢跟家里讲。去年2月,临近毕业的潘泳在深圳一家小型电子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拿到两个月的工资后,他又动了心思,只不过,这次他盯上了苹果的一款音乐播放器——有着“残缺的iPhone”之称的IPod Touch。

  这款从外观到功能都与同期推出的iphone相差无几的产品,唯一的缺憾是不能通话和发短信,但售价却比iPhone便宜得多——目前二代约为1200元,最新的三代,官方价格也不过1598元。

  如果能将它的通话和短信功能补上,岂不就可以当iPhone用了吗?潘泳冒出了这个奇怪的念头。

  潘泳将他的想法告诉了在江门做室内装修设计的哥哥,哥哥表示支持,鼓励他去买个iTouch试试。

  两个月后,潘泳花了2300多元,买了一台16G的“水货”iPod Touch,并在二手市场淘来电烙铁等工具,开始了他的疯狂试验。

  然而,要实现这一想法,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潘泳虽然是苹果迷,但对iPhone的架构,以及硬件知识却是一无所知。他连电路图都不会画,甚至连电阻、电容都弄不明白。

  但这并没有阻挡他的热情。他从电路板到模具设计,一件一件地去自学。这和三十多年前乔布斯在美国旧金山的车库里研发第一台个人电脑的情形颇为相似。只不过,他比乔布斯更幸运,生在一个已然实现信息化的时代。

  面对攻克不了的技术难题,潘泳唯一能够运用的工具就是搜索引擎,而他用得最多的是谷歌——因为通过这个可以找到国外的工程师以及许多技术论坛和苹果公司的一些开放性资料。

  这些工程师都异常热情,不但对他提出的问题有求必应,而且知无不言。在这种艰难的交流中,技术难题被一个接一个地攻克。

  然而,2009年3月,谷歌宣布退出中国,搜索突然变得很不稳定,他们的研发工作随之陷入停滞。

  他尝试通过百度去请教一些国内工程师,要么没有回复,要么回复得很直接,“可以告诉你,说,给多少钱吧?”

  潘泳形容说,“就像到了世界末日,感觉苹果皮肯定是出不来了。”

  所幸的是,谷歌在香港租用了新的服务器,他们的工作才得以继续。六个月后,他终于用iPod Touch实现了通话和短信功能。

  发财梦

  "他既要编写软件,又要找各种材料,整天待在那个小仓库中,“连吃饭的时间都觉得浪费”。来深圳一年多,他除了电子市场,没去大梅沙等其他地方游玩过,没有女朋友,甚至连自己曾喜欢打的台球也放弃了。"

  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兄弟俩原本单纯的想法也发生了微妙的改变。如果这个外设做得足够好,兄弟俩隐隐约约地觉得,“或许还可以拿来卖”。

  2009年12月,潘泳辞职了。他搬到了姑父家的一个废旧仓库里,决定全身心地来做这件事情。

  这距离他毕业工作尚不足十个月,而他的手上,只有八千多元钱。但他的目标非常明确——要将这个东西做得和苹果的产品一样好。

  这是个更难的活,因为他学的是软件开发,对硬件很陌生,几乎一切都要从头学。

  设计方案做了十几个,因为没办法和iPod Touch的完美机身融合到一起,被兄弟俩不断否定。

  那时,在江门上班的哥哥潘磊不时过来看看,和弟弟一起讨论。最终,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的哥哥提出了一个方案:做一个外壳,将“IPod Touch”包裹进去。

  一开始的产品并不完善。有来电时,界面会弹出消息框,但无法显示来电号码和来电人姓名;要想结束通话,甚至都只能由对方挂断。

  弟弟需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他既要编写软件,又要找各种材料,整天待在那个小仓库中。来深圳一年多,他除了电子市场,没去大梅沙等其他地方游玩过,没有女朋友,甚至连自己曾喜欢打的台球也放弃了。

  忙不过来的他开始说服哥哥,动员他过来一起做。潘磊在江门和两个朋友合开的装修公司生意其实不错,已经怀孕的妻子不愿他离开,为此吵过很多次。

  潘磊也是家里的顶梁柱,三年前,他们的父亲被查出患有多发性骨髓瘤,至今仍在天津治病,每个星期都要花费近万元。

  但他不忍心拒绝弟弟,也考虑到可能的市场前景,他决定赌一把。离开江门,去深圳与弟弟一同创业。

  他们的投入越来越大。因为电子零部件一般不零卖,他们就只好一打一打地买,常常是为了买一个电阻,要花上十倍的价钱。而开一个手工模,就要一千多元。为了测试效果,他们开了十几个模,仅这一项就花了一万多元——这已经够买两个iPhone了。

  到了7月份,技术难题基本解决,兄弟俩决定,试探一下市场。他们给这款产品取了个形象的名字,“苹果皮520”,谐音“苹果皮我爱您”。同时准备注册个公司,取名“衍生科技”。潘磊解释说,“苹果皮从苹果衍生而来,所以用‘衍生’之名。”他还用己之长,为公司设计了LOGO和一整套形象识别系统。

  7月16日,吃过晚饭,兄弟俩找邻居借来一个iPhone当参照物,哥哥拿相机,弟弟演示,倒腾了两个多小时,制作了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段视频。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网上的反响会那么大。他们公布的官方交流群当天就爆满,加不进来的苹果迷破口大骂。他们接着又开了第二个,第三个……但每一个,刚开几个小时,就再度爆满。

  给他们提供仓库的姑父其实一开始并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直到有一天,他上网斗地主,看到了有关“苹果皮520”的报道,他才知道,原来这对兄弟,“干出了一件大事”。

  山寨厂商紧随其后

  " 山寨苹果皮与“苹果皮520”架构相似,也能实现在iPod Touch上通话和短信功能。只不过价格比兄弟俩公布的388元要高出近一倍。"

  在看过那段69秒的土豆视频之后,想找他们的人,就留下自己的手机、邮箱和电话,称“有大量采购”。

  深圳另一家注册于2002年8月的同名公司的网站,访问量在7月16日后突然暴增。8月20日,当南方周末记者拨通网站上公布的手机号时,不等开口,对方直接说,“找衍生吗?这里不是!”怒气冲冲地挂了电话。

  而在兄弟俩建立的官方论坛上,“皮粉”们——一个全新的粉丝团——迅速诞生。一个注册名为王二的网友嫌官方设计的苹果皮标志不够好,在论坛上公布了他设计的新方案。其中一个,将苹果标志残缺的哪一块补了上去。

  铁杆“皮粉”自称,每天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论坛有无最新消息。交流群里,出现频率最高的问候语是:谁知道什么时候出货?

  一些手机网站也主动找到他们,称可以帮其评测,请其快寄样机。对“草根电子产品”来说,向各大垂直电子网站“送检”,然后发表使用体验,这是最廉价也最有效的推广方式。兄弟俩求之不得。

  8月5日,垂直电子网站的编辑们在试用了这款“苹果皮”之后,“感觉不错”,“Touch瞬间变iPhone”的体验帖被各电子网站放到了显眼位置。

  然而,让兄弟俩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们的视频挂出半个月后,一款名为Tphone的同类产品,出现在了中关村和华强北的电子市场上。

  这款产品选用了质感更好的磨砂硬壳,中关村在线发布的评测报告显示,山寨苹果皮与“苹果皮520”架构相似,也能实现在iPod Touch上通话和短信功能。只不过价格比兄弟俩公布的388元要高出近一倍。

  兄弟俩这时才意识到,他们最有竞争力的,其实是这个创意。当他们将这个创意曝光之后,强大的山寨厂商们就已经开始了行动。

  与他们相比,这些山寨厂的实力无疑更强,它们有动辄上千万的资本和研发团队,同时还有完整的产业链和渠道。以往,苹果公司每推出一款产品,十天半个月之后,在深圳华强北几乎都能找到“水货”版本。这些山寨厂商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模仿能力极强,而且速度很快。

  而他们如果要实现批量生产,需要投入更多的钱——而这正是他们缺的。8月初,北京的一家风投曾经主动找到兄弟俩,询问技术细节,但后来也没了下文。

  做一台“苹果皮”,至少需要找5家代工厂,包括电池、主板、通讯、外壳、组装等环节。眼下十一临近,正是手机生产高峰,有实力的代工厂并不好找。潘磊粗略估计了下,如果真正运作起来,投入至少要五六百万——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更为重要的是,一个他们从开始就忽略的问题,此刻出现了——“苹果皮”是否侵犯了苹果的权利?他们咨询了五个律师,但没有一个律师能告诉他们明确的答案。

  他们想过申请技术专利,但咨询过一圈之后,兄弟俩决定放弃。一是不知这个技术能不能申请“技术专利”;二是审批时间大概需要一年——等批文下来,他们的产品也早已被“山寨”打败。

  从开始到现在,兄弟俩投入了近10万元,父母支持了4万,其余都是哥哥潘磊的积蓄。他们曾打算先卖一部分产品,赚回钱后再投入生产另一批。

  7月底,他们找了一家小厂,订购了200个。然而,初出茅庐的他们没想到的是,当这200个产品运到家之后,才发现,能用的只有60多个。

  原本在淘宝上挂出去的销售信息,被临时下架。一些人开始在论坛内大骂他们是骗子。

  “前有狼,后有虎,还要与狼共舞”

  "潘磊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弟弟潘泳还有很多奇思妙想,只是现在“不便透露”。他的下一个产品,一定也会引来轰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将不会再与苹果相关”。"

  兄弟俩其实非常清楚,他们鼓捣出的这个东西如此受追捧是沾了苹果的光,但并不受苹果待见。因为他们“有可能打乱苹果的产品和价格体系”。

  8月23日,南方周末记者致电苹果公司中国总部,但并没有得到对方的答复。就在一个月前,苹果发布了其2010财年第三财季财报。财报显示,在截至今年6月26日的第三财季期间,苹果共出售了327万部iPad平板电脑、840万部iPhone手机和941万部iPod音乐播放器。

  曾经有媒体爆出,兄弟俩意欲归顺苹果。“这怎么可能?”哥哥潘磊反驳,“乔布斯推出iPod Touch,就没想到要将它变成iPhone,在他看来,我们不过是干了件画蛇添足的事。”

  他们也知道,一旦量产,他们不但会得罪苹果,还会得罪iPhone在中国的独家代理商——中国联通。

  目前购买一台中国联通行货iPhone 3GS 8G版需要大约5000元,最低月使用费超过200元;而以“苹果皮+Touch”组合而成的“iPhone”,花费不过2000多。对想用iPhone却又嫌贵的用户来说,后者是个不错的替代选择。

  实际上,他们的产品已经引起了联通的注意。潘磊告诉南方周末记者,8月初,一位自称是联通员工的人在QQ上和他们商量,愿意与他们合作,但前提是,苹果皮里能否只用联通的卡?兄弟俩无法核实对方身份,对条件也不满意,最终不了了之。

  “我们预计是9月份出货。”潘磊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将“果皮”改成了硬壳,不但更薄,手感和稳定性都更好,但他随即又自嘲说:“10月份,我可能就坐牢去了。”

  他已经找到了两家代工厂,对方同意先帮其垫钱,但要求让利更高。他和弟弟表示,现在面临的情况是“前有狼,后有虎,还要与狼共舞”。

  实际上,除了Tphone之外,中国通信设备与终端厂商中兴通讯近期也推出了一款苹果iPod Touch的外设装置“peel”。这款产品是中兴为美国运营商sprint定制的CDMA产品。根据网上已曝光的照片,这款中文意译为“果皮”的产品思路与潘氏兄弟研发的“苹果皮”类似,中兴通讯内部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一产品支持3G网络进行数据通信。目前正在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进行审核,具体上市时间未定。

  8月21日,一直不敢以真面示人的“潘氏兄弟”,先后接受了来自美国、法国和香港等地的五家媒体采访。哥哥解释说,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外界知道,“苹果皮是我弟弟做出来的,不是山寨做出来的”。

  但他们将采访地点却选择在了距离深圳几十公里的虎门。拍照时,也区别对待:外媒可以用正面,大陆媒体只能用背影。

  声音很细的哥哥解释道,“如果与我们合作的山寨厂商看到报道,影响会很不好。”在他看来,外媒采访,“国内人就很难知道”。

  为了保护弟弟,这个将为人父的25岁男孩,将工商注册以及所有对外公开的资料都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如果苹果真告我们,我也认了,只希望不要伤害我弟弟。”

  潘磊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弟弟潘泳还有很多奇思妙想,只是现在“不便透露”。他的下一个产品,一定也会引来轰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将不会再与苹果相关”。

  8月24日,潘磊踏上了回信阳的火车,过了预产期的妻子正等他回去。而他的心里,却还牵挂着“苹果皮”,从开始到现在,他们还没有从中赚回一分钱。而山寨产品,却已经开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