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科技>  正文

电影广告招人烦 都是盗版惹的祸?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28/2010 16:48:00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作者:涵今

  

  

  针对近期舆论反映电影《唐山大地震》中贴片和植入广告过度的问题,有关部门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打击盗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据悉,目前在各大影院热映的《唐山大地震》,贴片广告长达15分钟,令不少观众生厌。而对于影片中酒类、保险、银行、汽车、电池、手机、运动衣等植入性广告的频现,令不少观众感觉突兀,认为在题材如此沉重的影片中过度植入广告实在不妥。

  没想到,有些部门的解释是:中国电影市场机制尚未完善,部分地区盗版现象的猖獗使一些投资方、制片方减少了对后期发行阶段的赢利预期,将这部分损失转移到前端的制片环节,而增加贴片广告时间和植入广告次数是最主要的弥补手段。

  原来,《唐山大地震》中贴片和植入广告过度,不是冯小刚及制片方的错,而是盗版商惹的祸!联想到该片甫一公映,盗版光碟便猖獗起来,还真有种不能不信的感觉。

  难道说,因为盗版现象的存在,《唐山大地震》贴片及植入广告太多就名正言顺、可以理解了?恐怕这只是有关人士的自话自说或有关方面的自我解释吧。

  因为影片可能被盗版,所以要将由此造成的损失转移到前端的制片环节——如增加贴片广告时间和植入广告次数来弥补。这是哪家的道理?会不会被盗版、如何打击盗版,那是影片制作方及有关部门的事,与观众何干?凭什么因为被盗版就要观众多看广告?假如公映后没有盗版光碟出现,所增加的广告收入又该怎么处理,能补偿给观众吗?照此推理,就算是将好端端的影片整成了“在广告中植入电影”,也完全可能、未尝不可呀。

  话又说回来,一部影片到底要赚多少钱才能满足呢?影片拍得好,上座率高,热映周期长,自然“不差钱”,哪里还需要靠广告来弥补所谓的“损失”呢?就拿《唐山大地震》来说,据华谊兄弟公布的数据显示,从7月22日0点到7月25日24点,4天之内该片内地票房已冲破1.6亿元(不含IMAX票房数字),周六更以5250万元创造国产片单日票房最高纪录。与此同时,1.6亿元的首周末成绩也超越了去年9月上映的《建国大业》(1.24亿元),成为国产片首周末票房最高纪录的创造者。冯小刚对这一成绩也感到满意。

  照这个趋势下去,该片最终的票房总收入一定会很可观。既如此,贴片广告时间的长短,以及植入广告次数的多与少,又有多大关系呢?这部分收入,应该说完全是额外的纯收入吧?

  最后还想说的是,按照这位领导的话来理解,是不是盗版光碟绝迹了,所有电影就不再有贴片及植入广告了呢?果真这样的话,我们宁愿天天祈祷,希望盗版商们良心发现,别再为谋一己之利,而让全国观众“被看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