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景宇、段铸
相关报道一
“你找张来明?他是物业部的,不做投资啊。”面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的来访,中山公用(000685.SZ)工作人员语气中带着惊讶,丝毫不知道这位物业开发事业部综合部部长,是一家名为中山市振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业投资”)的法人代表,还曾为集团“创造”了8600多万元的炒股收入。
中山市长李启红涉嫌“内幕交易”被中纪委双规,中山公用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双双“出差”无法履职,看似不相干的两件事,因为这家“振业投资”被联系在一起。
突击成立 豪赚8600万
2007年7月,宣布控股股东将“换股吸收合并”实现整体上市的公用科技(中山公用前身)突然成为市场上的明星。之后,股价持续有16个涨停,一时风头无二。
《中国经营报》记者发现,就在中山公用暴涨前夕,这家“振业投资”匆匆成立,在赚了8000万元炒股利润后便迅速沉寂无声,从此再未在市场上露面。
公开的资料显示,中山公用原名“佛山市兴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上市。2000年,中山公用事业集团从原大股东——佛山市兴华集团有限公司手中收购其所持的38.93%发起人股份(国家股),成为该公司控股股东,从此更名为“公用科技”。
2007年7月初,“公用科技”宣布控股股东拟借壳上市,从此踏上牛市之旅。股价从6.76元/股起步,不到两个月时间,最高涨至31.44元/股。在整个因为重大重组而暴涨期间,“振业投资”的未卜先知引起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的注意。
记者发现,中山公用在2007年中报时,“振业投资”已提前进驻,持有上市公司269.50万股流通A股,而到了中山公用股价连续16个涨停板之后的2007年9月末,“振业投资” 已经功成身退,退出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从此销声匿迹。
6月2日,记者在广东省工商局网站上查询“振业投资”资料,其注册信息显示为:公司全称“中山市振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成立日期2006年9月19日,法定代表人张来明,公司地址中山市兴中道18号财兴大厦附5楼。
而中山市财兴大厦,恰恰是中山公用事业集团的所在地,同时也是上市公司中山公用的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
“振业投资的法人代表张来明当时是在中山公用事业集团任职,改制后所在的事业部并入上市公司,现在是上市公司物业开发事业部综合部部长。”一位中山中汇投资集团(中山公用控股股东)知情人透露。
“振业投资成立的时间非常巧合,正是中山公用事业集团筹备整体上市的前夕,2006年9月19日成立,然后就重仓买进中山公用流通股,9个月后上市公司宣布重组。从这点上看,极有可能是相关方提前获得消息,为建老鼠仓而成立的壳公司。”该人士表示。
中山公用2006年年报显示,振业投资成立后即在2006年年底买进上市公司678.7万股流通股,市值约3000万元。然而,事实上,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仅有50万元。此后,市场上已有中山公用重组的消息,受此影响,从2007年1月初开始,中山公用股价便一上涨,从4.4元/股涨至8.30元/股。振业投资在上涨过程中逐渐减仓,到2007年一季度末时,持股降至292万股。
业内人士测算,振业投资2007年一季度的炒股利润约2000万元。而这家公司最大的炒股收益实际上是2007年7月2日至9月30日期间,其所持的269.5万股,每股赚取了24.68元约6651.26万元。
两阶段合计获利8600多万元。
谁是暴利的真正主人?
那么,谁是这8600万元内幕交易利润的获利者?带着这样的疑问,《中国经营报》记者联系上了振业投资的法人代表张来明。不过,张来明只承认自己是振业投资的法人代表,拒绝透露当时的细节,“所有的信息都在上市公司公告中。”张来明说完匆匆挂了电话。
记者随后翻阅公用科技2006年至2007年间的所有上市公告,发现,除该公司位列十大流通股股东外,再也没有其他一丝信息。
也许只有振业投资的股东,才能知道这笔利润的真正去向。
据记者在中山市工商局调阅振业投资的股东信息发现,登记资料显示:中山市振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万元,股东有两位:一是中山市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出资40万元,持股80%;二是中山市公物仓储中心有限公司,持股20%。
据了解,中山市实业集团法人代表欧阳泽生,曾任公用事业集团副总经理。该公司的股东只有一个——公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持股100%。
不过,工商登记的资料似乎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
一位中山中汇投资集团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我们以前是有过一家名叫‘中山市振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公司。”事实上,中山中汇投资集团前身即中山公用事业集团。2007年整体上市时,后者资产并未全部进入上市公司,而是放入新成立的中山中汇投资集团,同时持有重组后上市公司——中山公用62.2%的股权。
这不禁让人感到疑惑,既然振业投资是中山公用事业集团的旗下公司,为何在2006年年报中,上市公司并未予以披露?当年年报中,上市公司方面还特意强调,无法确认前十大流通股股东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是一致行动人。
“当时我们认为这家公司是正常的二级市场买卖行为,所以并没有特意了解它的背景。”中山公用董事会办公室梁绮丽如是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解释道。
然而,这种解释却受到专业人士的质疑。
“不可能没注意到的,每个上市公司董秘在交易所都有一个账号,可以随时调出公司当天的股东名单,如果是个人股东,可以看到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和联系电话;如果是公司股东,可以看到这些公司的名称、法人代表、注册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中山振业持股量那么大,并且注册地址和上市公司都在同一个物业里,打个电话或者过去看看也就是几分钟的事儿,怎么可能简单的说一个无法确定?”一位曾在某上市公司担任过董秘工作的人士表示,这样披露,目的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刻意隐瞒这家公司与大股东之间的关系,同时推卸自己虚假披露的责任。
证券市场著名的维权律师宋一欣则认为,不管怎么说,振业投资和中山公用作为当地国有资本下的公司,前者进入十大股东名单,上市公司未披露二者之间关系,无疑涉嫌虚假信息披露。同时,振业投资在中山公用重组期间买卖流通股,也涉嫌内幕交易。一面是工商登记显示“振业投资”目前的股东是中山市实业集团,一面是“振业投资”内部人称其曾是中山公用事业集团的子公司,都让这家在二级市场上赚取了巨额利润的投资公司背景显得扑朔迷离,而其高达8600万元的炒股利润最终流向也成为一个待解谜团。
相关报道之二
内幕交易案升级中炬高新或将牵扯其中
在调查李启红涉嫌内幕交易案时,中山公资委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其中欧阳泽生因为多重身份让人疑惑。在《中国经营报》记者查询工商资料后发现,此次内幕交易案早在2000年就埋下了伏笔。
欧阳泽生:男,1958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历任中山市商业信托公司经理、中山市商业局科长、中山市商业工贸总公司总经理、中山市体改委科长、中山市温泉公司副总经理、中山市农机总公司副总经理。
在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期间,任中山市一家国有上市公司中炬高新(600872.SH)董事,同时,在中炬高新此届董事会期间,欧阳泽生还兼任中山市实业集团总经理、中山公用事业集团副总经理。
“他现在仍然是中山实业总经理,不过据说此次也被一同带走。”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作为中山公资委直属企业,中山实业一开始就被定调为“股票投资”。而此次李启红涉嫌内幕交易案与中山实业存在莫大的关联。
资料显示,中炬高新前身为中山火炬高新技术开发总公司,成立于1989年10月,1992年12月进行股份制改造,1995年1月24日,以“中山火炬”的名称登陆上海交易所。截至2009年底,其第一大股东为中山火炬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0.72%,而后者则是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这也意味着中炬高新的性质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中国经营报》记者查阅了中炬高新自上市以来历年财务报表,发现在2000年6月至12月期间,中山实业买入中炬高新2216万股,直到2009年半年报时才全部抛售。
由于中山实业所买的是法人股,具体价格已无从查证。不过,根据中炬高新历年股价来看,在2006年6月30日至12月31日期间,中炬高新最高为9.29元/股,最低为7.95元/股。
以最低价位计算,中山实业购入的2216万股中炬高新的总花费为1.76亿元。而根据记者从中山市工商局获得的资料则显示:中山实业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只有5507万元。
根据2006年1月1日之前的旧版《公司法》、《证券法》,企业对外投资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50%,之后的新版《公司法》取消这一限制。
“中山实业购买中炬高孝生在2000年,适用旧法,中山实业严重违规。同时,中山实业为中山公资委直属企业,中炬高新本质也是国有资产,在屡次公告中,没有提及其关联关系,有内幕交易的嫌疑。”一位律师认为。
“中山实业的注册资本只有5507万元,巨资买入了中炬高新,又花了近3000万元买入中山公用,不知道钱从哪来?而目前所有的股票都已经抛出,根据抛售时间简单计算,中山实业获利总额肯定超过2亿元,钱又去了哪?这是个谜。也许用来补窟窿了。”一位知情人士如此认为。对于种种疑问,本报将继续跟踪报道。
记者手记
“拙劣落马”背后的 “无所畏惧”
继刘宝春因为高淳陶瓷内幕交易案“落马”之后,李启红的“落马”再次彰显出官员们对资本市场知识的“欠缺”。
“就算做不到‘托马斯全旋’,也至少做的好看些啊,太拙劣了。”在中山采访期间,不少当地人士如此评价李启红内幕交易案中的各方所为。
首先,明目张胆的连拉14个涨停必然引起各界,特别是监管层的注意。在老鼠仓的交易过程中,所有账户都集中在银河证券中山营业部等3个营业部中,登上龙虎榜在所难免。
其次,中山公资委仅仅通过一次间接控股就暴露了目标。而欧阳泽生、张来明等人的人事关系也太明显,难道非要留在中山中汇或者中山公用任职吗?稍微聪明一点的做法应该是,给个充足薪资待遇,脱离视线“隐姓埋名”。
如果说安排欧阳泽生、张来明自己圈子里的人在中山中汇、中山公用等单位任职领薪水,是出于“绑定”心态,那么将其他一些既不是管理层又没有直接参与内幕交易的非亲近人士也安排在这几个“养闲人”的地方,就更无法让人理解“李启红们”的想法了。
据本报记者证实,李启红在从中山下属镇一级单位升迁至中山市一级之前,在中山市党校学习过,而李锡康则是她的党校老师,此人目前还同时担任中山公用事业培训学校的校长。
看起来李启红扶正后,似乎对于跟她有关的所有人都施以恩惠,也培养了自己的势力。但实际是,这种势力的搭建却使得她本人更多的暴露于外界视野之中。
“这不是拙劣,而是他们认为在中山这个小地方,可以只手遮天。就像足球赛一样,主裁、边裁、组委会等等都是自己人,怎么踢都行。”一位中山资深媒体人士表示。
也有人将李启红的“落马”归结于她的高调,“实际上,从履历来看,在进入常委前,她要么是居委会主任要么是妇联主席,算是‘居委会大妈’型,但是却非常高调,特别是成为市长之后。”
根据媒体报道,在2009年1暂中山人代会上,李启红就“力挺房价”,认为“房价跌了会影响整个产业链,包括建材、劳务等等,最终会影响中山经济发展”。
而李启红的丈夫在中山从士地产开发,在当地不是什么秘密。其弟弟李启明则涉足房地产建筑,按照李启红的理论,房价跌了,“老公生意就不好了”,也会直接影响其弟弟的“房地产建筑”业务。
在中山,李启红的政绩并不理想,“什么热,她搞什么,广东省已经明确发展广州、佛山的金融服务业,她就在中山宣扬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广州南沙搞了个中药产业基地,她就提出在中山也搞一个。更是高调的参选‘十大品牌市长’,谁都知道这种选举是钱说了算。她的高调被中山市常委里面的人很厌烦。”前述中山资深媒体人如是说。
不过,记者想说的是,在2007年中山公用的14个连续涨停发生时,包括股民、媒体等“民间监督”都注意到了,但截至目前,仍然没有听到、看到任何来自上市公司直接监督机关的声音和行动,也许可以假设的是,如果没有中纪委的突然出现,可能的结果也许是,李启红就不会是这个“倒霉蛋”了。
(责任编辑:何峰)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