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科技>  正文

富士康或终结代工时代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06/2010 20:15:0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就在富士康老板郭台铭不得不来到深圳,就连续发生11名员工跳楼自杀事件鞠躬致歉后,他“除了道歉还是道歉,除了痛惜还是痛惜”的话音犹在,富士康再发跳楼事件。

  此前郭台铭曾表示,“即使将我丢下楼,也无法保证不会再发生类似事件”。肯定不是郭台铭有先见之明,也不是富士康有失警惕与防范。对于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消失,即便富士康可以洗脱“血汗工厂”的嫌疑,即便“亡人事故”与企业管理方法无关,这仍属非正常现象。

  不能理解的是郭台铭于此间的一些言论。比如,“专家说,我们的现象在正常范围的下限。如果我把公司拆成90多份,你就不会说我们集中了。”“(我们)有99.99%的员工,他们虽然受到影响,他们仍旧正常地工作,正常地生活,正常地享受人生。”“(自杀)与管理无关,是与个人的性格和基因有关。”

  不能否认自杀员工本身的精神问题,不过,富士康还是不能证明自己的无辜,缺乏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富士康接连发生的跳楼事件,引发的不只是一个企业的危机公关,也不只是一个社会问题被高度关注,更非媒体“有跳必报”的错误。尽管上述问题客观存在。我们所应关注的是,为何在打工者心目中“富士康还不错”的企业内,面对图书馆、网吧、咖啡厅、游泳池等设施一应俱全的优良环境,还是有人选择了放弃?“以死抗争”的跳楼者,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或者说他们到底向谁抗争?

  研究死者的自杀动因是专家的专长。反思富士康跳楼事件却应举一反三,触及核心所在才是关键。

  在管理现代化的富士康,员工从进入的那一刻开始,就启动了这样的程序:厂房——食堂——宿舍;上班时,眼前是冰冷的机器;下班后,身旁都是熟悉的陌生人。周而复始、单调乏味生活所形成的生态,隔断了厂区与外面的社会。

  富士康的工资水平并不低,一般制造企业是无法等齐的。但是,对于想提高收入的员工来说,途径只有加班,特别是周六的加班。由于“机器一关一开的损耗极大”,为消除白班和晚班之间的时间空当儿,大多数时候厂方会通过工人“自愿”加班来填充。

  在富士康,员工和企业都高度依赖于管理,企业把每一条生产流水线的每一个员工的每一个动作细节充分“分解”,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运作。

  于是一种奇异的景象出现了:一个企业的产品出口量占深圳外贸出口的22%,每年为深圳创造出超过百亿元的税收。与此同时,生产了“最赚钱”产品的富士康,赚取的却是产品价格的零头;为了生存,富士康只能在“零头”中挤取利润,其空间显然来自对员工工资的挤压。

  最新消息称,富士康将对基层员工加薪20%。形势逼迫下应对跳楼事件的加薪,肯定会使富士康的低成本优势消失,富士康的发展扩张模式或将止步。

  虽然不能断言富士康悲剧的终了,但是陷入困境的不仅仅是富士康,整个珠三角“代工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已成事实。没资金、没技术、没品牌的“代工模式”已无路可走,过度依赖低廉劳动力的发展模式也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