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科技>  正文

富士康该为“11连跳”担多大责?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25/2010 19:37:00   来源:河南文化产业网

  

  

  今日一名富士康科技集团雇员在集团的深圳厂区坠落后死亡,这是该企业深圳厂区连锁死亡事件的最新进展。这是今年的第11起类似跳楼事故,同时是第9起死亡个案。又一个生命逝去了,对于富士康的跳楼门,大家会不会已经麻木了?富士康究竟该为“11连跳”担多大责?

  富士康员工之前的“ 10连跳”,引起了舆论高度关注。据员工反映,富士康的管理的确有一些问题,一个管理存在问题的企业,肯定会对员工造成伤害,而至于伤害的结果,则不一定取决于这种伤害本身,而取决于员工的生存状态和环境。从这个角度,更有可能看清“11连跳”背后的真问题。

  作为一家代工厂,富士康员工的收入不高,“工资由当地最低底薪900元加上每月不定的加班费组成”,因此员工们认为,“多加班的工厂才是好厂。因为不加班,根本挣不到钱。”在深圳这个发达的地方,凭着这样的收入水平,富士康的打工者要保持体面生活恐怕很难。更重要的是,这些打工者,事实上被排斥在城市的大门之外,成为一群没有梦想的人。对于这些为企业创造利润,也支撑着深圳经济活力的打工者来说,深圳这个现代化的都市,和他们的未来基本上没有关系:没有这里的户籍,买不起这里的房子,孩子不能在这里上学,政府提供的其他公共服务也基本和他们无缘——这就是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环境。低收入,加上制度化的社会排斥,极大地挤压着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空间,因此,任何小小的伤害,都有可能在他们的内心被无限放大,引发某种极端行为。同样的管理缺陷,在拿高工资享高福利的垄断企业里,引发极端行为的可能则小得多。

  针对之前“10连跳”,社会上对富士康有各种各样的指责,比如“血汗工厂”啦等等,事实究竟如何不敢妄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不管什么样的企业,都无法摆脱社会环境而独立存在。

  富士康员工的收入水平,不可能超越同类企业的总体工资水平。资本的收益高,劳动者的收益低,这不是富士康一个企业的问题,而是中国打工者面临的普遍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增加初次分配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我们就不能希望富士康给员工涨工钱,从根本上改善富士康员工的生存状态也就没有可能。

  如果打工者仍然只是打工者,无法享受到城市里的公共服务,无法融入城市化进程成为新市民,只能像父辈那样在工业流水线上耗尽了青春之后卷铺盖走人,那么面对这种没有未来的青春,打工者的心理能不脆弱吗?

  从富士康员工的生存状态,我们看到了中国打工者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所处的位置,某种程度上说,这甚至是一种暂时的宿命。但这恰恰应该成为我们经济、社会等领域改革的巨大动力。

点击此处查看更多精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