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冰箱不“节能”、环保材料不“环保”、耗电数值打折扣、顾客无奈“频吃药”。今年年初,海信董事长周厚健炮轰白电行业能效虚标“乱”象,在业内掀起“海啸”。能效虚标,这个剪不断理还乱的痼疾,被“人人喊打”了多年,仍然未能断根。是什么滋养了它死灰复燃的土壤?谁成了它遮风挡雨的保护伞?掀开这条灰色产业链的冰山一角,许多不为人知的猫腻开始浮出水面。
现状:虚标现象泛滥
张先生在上海某电器卖场从业多年,当过品牌空调和冰箱的导购员。他透露,目前在白电行业,能效虚标的情况比较泛滥,特别是一些小品牌,明明没有达到一级能效标准,自己把检测标签撕了,贴上新标签。“能效这东西作假,消费者很难发现猫腻。比方说单门冰箱,一级能效和二级能效的耗电量只差零点几千瓦/时,由于没有专业检测设备,消费者不可能去检测产品中的耗电猫腻。白电的耗电量一般都比较大,稍有一些差别,在耗电度数中也难以反映。”由于品牌的差异,有些品牌的一级能效耗电和其他品牌的二级能效耗电差不多,而一级和二级的冰箱价格少则相差几百元,多则上千元。消费者不明就里,就花钱买了一级的。
据了解,目前卖场的国产白电一般都是一级能效,两级、三级很少见,顾客前来购物,多倾向于一级能效的家电。为了争夺客户,不少小品牌与大企业打起价格战。最近,某品牌空调一直进行着“一级能效五级价格”的推广活动,一台大1.0P的一级能效空调标价不到2000元,而格力、美的同一能效的产品,推广价都在3000元以上,远远高于该品牌的售价。此举曾被众多经销商所质疑:“这么低的价格,不太可能是一级能效!”
相对而言,国外品牌对能耗标记则坦白得多。在国美电器的一些卖场中,消费者看到,几款松下电冰箱的能效等级从二级到四级不等。销售人员称,如果冰箱功能复杂,耗电量自然会增加。如果一台自称功能很强的冰箱,能效却很低,其中或许存在猫腻。“在企业技术条件没成熟的情况下,片面追求能效,冰箱使用的保温材料必然受到影响,压缩机性能也会打折扣。”
原因:法规约束力差
在去年质监局抽检的“上海市家用电冰箱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中,欧力、华生、格兰仕等五款不合格产品都存在能效虚标问题。近期,格兰仕电冰箱、洗衣机也被查出能效虚标。然而,被查出的产品只是沧海一粟,更多的产品仍在市场上招摇。按理说,各种家电产品在上市前,要把样品送到指定的第三方机构检测,随后贴上相应的能效标签。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虚标产品流入市场?
毛病首先出在法规上。根据我国《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规定,能效标识制度采取“生产者或进口商自我声明、备案,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的模式,生产厂家自行递送样本选择第三方机构检测,对检测者是否是第三方机构没作硬性规定,有能力的企业可以在本企业的实验室进行检测。因此,这种能效标识管理,事实上是企业的一种“自检”,为弄虚作假者打开了方便之门。
同时,即便是选择所谓第三方机构,这些机构也大都是企业,在商言商的情况比较严重,花钱买鉴定书的情况时有发生。上海家用电器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富春表示,许多企业在送检时,用的是一级能效样品,产品上市时,却把二级产品贴上一级标签,也不在网上进行产品备案。还有一些小企业不送检,自己备个案,贴了能效标签,就发到市场上卖。等到被查出来,这批货差不多卖完了,他们‘如法炮制’,再推别的型号。
惩治力度低,也让这些违法企业有恃无恐。一位质监人员坦言,由于能效标识的问题并没有真正涉及到产品的安全性,相对于食品安全等问题,处罚力度比较低,根据《能效标识管理办法》的规定,其受到的处罚只是由地方节能管理部门或地方质检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停止使用能源效率标识。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对于一台家电就能赚成百上千元的企业来说,这样的处罚只是九牛一毛。虚标现象的泛滥不止,另一个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一些政府职能部门考虑到GDP、税收、就业等地方利益,明明知道企业有“虚标”产品,依然宽容地让产品流出去。即使偶尔有查处,罚点钱,但不会让企业受到严重损失。一位业内人士反映,如果老实本分、不投机取巧,企业就会吃亏;而那些投机耍滑的“虚标”企业反倒占了便宜,导致这股不良之风在业内越行越盛。
背后:潜在利益交织
无利不起早。让违法企业趋之若鹜的,正是虚标背后的种种黑色利益。能效虚标带来的利益直接体现在产品销量上。随着国家的各项节能鼓励措施的陆续出台,大部分消费者对产品的能耗都很关注,在选择家电产品时也更青睐能效高、耗电低的节能产品,把非节能产品标注为节能产品,有利于尽快地把低效产品销售出去,换回大把钞票。而同样一款型号的家电,因为能效等级不同,价格相差千元,为企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利益。
此外,虚标还能“骗取”国家补贴。此前开展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以空调为例,根据《高效节能房间空调器推广实施细则》的规定,国家对能效二级空调给予每台(套)300元、650元的补贴。对能效一级空调给予每台(套)500元、850元的补贴。对于无良企业而言,虚标能效的空调既能赚取高额利润,又能获得一定的补贴,何乐而不为呢?
质疑:“标识”意义何在?
既然国家出台了相关规定,制定了能效标识管理办法,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推广,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却又漏洞百出,使其成了“皇帝的新衣”,实在得不偿失。能效标识究竟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全国政协委员颜延龄介绍,能效标识是一项比较成熟的规范,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实施了能效标识制度。在欧美实践过程中,能效标准与能效标识已被证明是在降低能耗方面成本效益最佳的途径,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同时也能促进产品能效的提高和节能技术的进步,推动用能产品市场向高效市场的转换,在规范用能产品市场、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让环保标识切实发挥作用,关键还要加强落实。从国际上看,推广实施能源效率标识的国家,如欧盟、伊朗、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大多采用了强制性方式。建议国家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核准一批具有公认权威性的第三方强制性检测机构。任何企业的产品,都必须通过第三方的严格测定,才能在产品上贴上相应等级的能效标识。企业送检的产品必须与进入市场的产品相一致,通过检测产品进入市场后,质量监督机构在抽查中一旦发现“虚标”现象,全面禁止其产品在市场上销售。
家电市场观察人士刘步尘则建议,修订《能效标识管理办法》的惩处条款。“比如,对能效标识虚标的企业,追回政策补贴收入,按产品销售数量计罚,大幅度地提高罚款数额。同时,追究企业法人,主要责任者的责任,情节严重的,以欺诈罪追究刑事责任。”
“职能部门既然要推这项规定,就必须担起职责,溯本清源。”有专家指出,“目前的情况是,在产品上市之后,一些政府监管部门通常采用不定期抽检的方式,对市场上家电产品的能效指标‘蜻蜓点水’检查一番,这样做的结果,使得少数违法企业存有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而且事实证明它们确实也‘混’得不错。建议政府部门在推行能效标识认证时,要在网络等公开渠道公开结果,用户在购买时可以比对、查询;产品上市后,要增加抽检批次、频率、比例等,一旦发现违规,即予以曝光,取消其获得国家相关补贴申请资格。”
形形色色的虚标
“虚标”这个词,已经成了社会上具有讽刺意味的流行词。除了能效虚标之外,还有油耗虚标、功率虚标,甚至还有纤维虚标,时时考验着社会的诚信。
油耗虚标
“省油”是市民买车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一些汽车生产、经销者便投其所好,纷纷进行油耗虚标,宣称自己“百公里油耗值低”,但不少车主反映,实际驾驶中的油耗与厂家公布的油耗相去甚远。然而,由于检测条件有限,消费者难以发现其中猫腻,即便发现了也难以取证,难以维权。
功率虚标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近日对该省企业生产的节能灯产品进行专项监督抽查,共抽查产品100个批次。结果显示,一些企业虚标节能灯功率,实际则相去甚远,此外,还有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用普通卤磷酸钙粉代替节能效果高的三基色荧光粉,使光通量达不到标准,而且寿命很短。
初始光效不达标,对节能灯性能的影响是致命的,这样的产品可能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废掉,不但不节能,还会因为过量使用而造成更大的污染。
纤维虚标
近年来,纤维虚标有愈演愈烈的迹象。上海、广东等地都抽检出纤维虚标的产品。虚标纤维含量与染色牢度差,都是生产企业为省成本,偷工减料或以次充好的伎俩。由于服装面料中,棉、羊毛等原料含量减少10%,消费者一般难以辨别,即使穿着舒适度有差别,也感觉不到其中“短斤缺两”,而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个中的成本区别很大。在抽检中,一款产品标注为“锦纶”,实测结果为“聚酯纤维”。聚酯切片价格为9950元/吨,而绵纶POY价格为28200元/吨,前者价格只是后者的1/3左右。(尤歆飞)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